字词 | 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
白居易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这是作者被贬江州后,由长安赴江州途中经过蓝桥驿时寄给元稹的诗。驿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是当时由长安通往河南、湖北路上的一个中途站。元和十年正月,元稹从唐州返回长安,写了《西归绝句》12首,其中写蓝桥驿的一首道: “云覆蓝桥雪满溪,须臾便与碧云齐。”因为他归时正逢春雪。其年三月,元稹再贬通州,而白居易则在八月由太子左赞善大夫贬江州。秦岭本是横亘陕西、甘肃的一条山脉,但在这里,则是作为位于秦岭之麓的长安的代称。前两句对起,上句言元在春季满心欢畅地回到京城,下句言己在秋日之满怀抑郁地被斥远郡。说元,只及其正月重返而不及其三月再贬;说己,只及其现在谪外而不言其原来留京。这都是互文见义,举一端而他端自见。这年春天,两位好友久别重逢,曾和樊宗师、李建等人同游城南名胜。两位诗人曾在马上“戏诵新艳小律”,生活非常愉快,而好景不常,元既再贬,白又继之,真所谓祸不单行了。情况使人如此难堪,但出语很平淡。只有深入地理解了他们的处境,才能体会诗人要对自己的感情进行多么强劲的控制,才能够使之更其深化,而用这种貌似平淡、实极沉哀的语言表达出来。 后半点题。古代诗人旅行或游览时有一个习惯:常常将自己随时写的作品题在旅店或名胜地点建筑物的墙壁上或屋柱上,供人欣赏。许多著名的作品,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流传下来的。(如旧传为李白作的《菩萨蛮》词,就是一个很有名的例子。)本诗写来到驿亭,下马之后,不干别的,先去寻觅元稹的题诗。这固然表示了对好友的踪迹之关切、作品之爱好,但着一“每”字,则贯通前后,显示了在这之前,已经如此,在这之后,还会如此。《西归绝句》中的蓝桥驿题句,白居易当然早已看到,虽然早已看到,甚至于背熟了,但到了好友数月之前心情舒畅的题诗之处,还是不能不想到首先要将他题在壁柱之上的手迹欣赏一番,则数月中人事之变迁,行踪之离合,心境之悲欢等等,在诗人情绪上的剧烈波动,都不必明说了。 此诗寓沉痛于平淡之中,玩之若浅近,索之愈深远。在白居易的七绝中别具一格。 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白居易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这首诗是作者谪贬江州司马赴任途中所作。元和十年正月,元稹被召回长安;同年八月,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一来一去,都经过了蓝桥驿。诗歌因此有感而发。诗的前两句,点出了作诗时地点、时间和事由,含有不尽的感慨。元回长安,时为初春,诗人自注云:元稹诗中有“江陵归时逢春雪”句,所以说“蓝桥春雪”;白氏被贬,正值初秋,因此说“秦岭秋风”。风雪交加,既是写实,又是受迫害的象征。诗的后两句切入正题,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的心绪。虽然朋友们不能聚首畅谈,而诗歌却能很好地传达相互之间的消息和感情。心有灵犀,见诗如晤故人,所以,每到一站,诗人总要在那驿亭的墙壁上寻找元稹的新作,寻找老友留给他的一瓣真心。 应该说,这是一首极其伤感的诗歌。元稹回京不久,便遭排挤,出为通州司马。两人同处逆境,又不能相互安慰,甚至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精神压力之大,情绪之恶劣,可想而知。不过,作者却用一种明快的基调来处理,每次下笔至关键处,便戛然而止,把怨愤和离愁深深地埋藏在心底,那亲切的语言平平叙来,呈现出一种镇定自若的风度,使诗歌别具一格。这种“言浅而意深”的特点正是白氏的“独造之境”。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己盼读元诗的急切的神态的描绘,给诗歌抹上一层轻松的色彩,借以冲淡悲凉的气氛。入木三分的形象刻画,顿时使诗中的人物活跃起来,弥补直叙带来的平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