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圭战国前中期水利家,著名富商大贾。字圭(一作珪),名丹,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一说魏人。魏文侯时,曾一度为相,主张减轻田税,征收收获物的二十分之一(“二十而取一”)。又讲求兴办水利,善于治水和修筑堤防。其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农业经济循环论,即认为年成好坏与岁星运行有关,有固定的规律可循,即每十二年中,由于岁星所处的位置不同,有“穰”年(大丰年)两年,“美”年(丰年)四年,“衰恶”年(坏年成)四年,“旱”年一年,“大旱”年一年。指出只要依据这一规律,实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经商原则,通过囤积居奇就可以牟取暴利。在经商方法上,主张捕捉时机,运用智谋,自誉其“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因擅长贸易致富之术,故被当时和后世商人奉为祖师。一说战国时有两个白圭,一为水利家,一为经济思想家。 白圭 白圭白族民间故事《辘角庄》中的女主人公。白圭是南诏王的女儿,她看不惯富人的骄横荒淫,决心自己到民间去选一个称心如意的伴侣。她深知南诏王的等级观念,巧妙利用父王信佛的特点,以观音梦中指点婚姻为由,争得了自己到民间选择丈夫的权利。她倒骑水牛来到辘角庄,并找到自己的心上人。她和樵夫共同劳动,找到了无数的黄金、白银,不仅自己获得了幸福,也使愚蠢的国王就范。故事塑造了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婚姻制度而自己寻求幸福的叛逆者形象。白圭公主的行为代表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 卢梅碑 白妹 ☛ 白圭 白圭白色之圭。玉器,上圆下方,古代天子、诸侯朝会和祭祀时所持之物。《大雅·抑》五章:“白圭之玷,尚可磨也。”玷,diàn,白玉上的缺欠。《说文》:“圭,瑞玉也,上圆下方。”毛《传》:“玷,缺也。”郑《笺》:“玉之缺尚可磨鑢而平,人君政教一失,谁能反覆之。” ☚ 甲 白斾 ☛ 白圭 白圭báiɡuī┃━ 古代白玉制的礼器。比喻清白之身。唐·沈佺期《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诗:“自幼输丹恳,何尝玷白圭。” ☚ 白心 瓜润 ☛ 古代名物 > 珍寳類 > 珠玉部 > 玉 > 白圭 白圭 báiguī 亦作“白珪”。白玉圭。《詩·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爲也。”宋·謝靈運《初發石首城》詩:“白珪尚可磨,斯言易爲緇。” 白圭bái guī〖名词〗 白圭1419—1474明中期将吏。字宗玉,南宫(今属河北省)人。正统七年(1442年)进士,授御史朱勇军。九年征兀良哈有功,巡按山西。十四年随英宗征瓦剌。“土木之变”脱还。朱祁钰命其往泽州(今山西晋城)募兵。后晋陕西按察副使、浙江右布政使。天顺二年(1458年)晋右副御史与方瑛往讨贵州东苗干把猪。是年又巡抚湖广。四年(1460年)为兵部右侍郎。七年晋工部尚书。成化元年(1465年)提督军务,镇压刘通领导的荆襄流民起义,加太子少保。三年改兵部尚书,兼督十二团营。十年(1474年)卒。赠少傅,谥恭敏。 白圭 307 白圭约前370—前300战国时大商人和商业理论家。他的经商理论比较完备,是封建社会历代商人崇奉的祖师。其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农业经济循环论,认为农业收成的好坏随天时变动而循环往复,主张“积著率岁倍”(《史记·货殖列传》),即按照农业经济循环的规律进行货殖,每年可以有成倍的收益。他长期经商,善于探索规律,积著之理,指导商业经营。主张“乐观时变”的商业原则,采用“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经商方针。丰年收进粮食,出售丝、漆;歉年或茧子上市时,收进帛、絮、出售粮食,以求得最大的利润。还认为经商必须掌握时机,当机立断,做到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取”。经商还必须运用智谋,犹如“孙吴用兵”(同上)。他还主张薄利多销,“欲长钱,取下谷”,即经营一般谷物之类的生活必需品,虽然利润不高,但成交量大,能积少成多,以多取胜。此外,他还十分强调商人的个人素质,认为一个精明强干的商人,必须具备“智”、“勇”、“仁”、“强”四个条件,缺乏这些条件,“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 猗顿 巴寡妇清 ☛ 白圭1419~1474明中期将领。字宗玉,南宫(今属河北)人。正统七年(1442年)进士,授御史朱勇军。九年征兀良哈有功,巡按山西。十四年随英宗征瓦剌。后晋陕西按察副使、浙江右布政使。天顺二年(1458年)晋右副御史,与方瑛往讨贵州东苗干把猪。是年又巡抚湖广。四年为兵部右侍郎。七年晋工部尚书。成化元年(1465年)提督军务,镇压刘通领导的荆襄流民起义,加太子少保。三年改兵部尚书,兼督十二团营。 白圭生卒年不详古代著名商业家。战国时周(今河南洛阳)人。白圭经商“乐观时变”,善于掌握经营的时机。他利用当时的天文学知识预测农业收获的丰歉,从而决定取予。其经营原则是注意吸取各种有用的知识,他说: “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把政治谋略、兵法、法治等学问都运用到商业经营中去。他还对商业经营者的素质提出要求。认为从事商业经营必须具备智、勇、仁、强4种品质。智即要具有随机应变的智慧; 勇,即要有不失时机,当机立断的勇气; 仁,即为了取得钱财,善于取予; 强,即要有所守,有耐心,善于等待,稳得住。他认为若不具备这4种品质是经营不好的。白圭提出的从事商贸活动的原则,对后世影响很大,“天下言治生祖白圭”把白圭视为商业经营的鼻祖。 白圭 白圭战国时期的商人。与李悝(约前450— ?)同时或稍后。擅长经商, 主要经营农产品贸易。其经营原则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丰年或粮食大量上市季节, 农民出售余粮,粮价下跌, 别人压价不收时, 适时收购粮食, 供应丝漆等手工业原料; 欠年或者青黄不接时, 粮价上涨, 别人囤粮不售时, 适时供应粮食, 而收购帛絮等手工业产品。以此调剂商品供求, 不故意抬价、抑价而从丰欠、季节差价中取得利润, 自诩是行“仁术” , 有别于一般的投机商。善于掌握时机, 根据农业丰欠变化规律,摸索出一套商情预测方法, 主张薄利多销。其经营方法有许多合理的因素, 后世商人奉他为商业行业的祖师。 ☚ 弦高 猗顿 ☛ 白圭 白圭约公元前370—前300周人,曾为魏相,后仕于秦。白圭擅长经商致富,司马迁谓:“天下言治生者祖白圭”。白圭具有与范蠡基本相同的农业经济循环论观点,认为农业生产的水旱、丰歉、美恶,按岁星纪年和五行循环变化,每12年形成一个循环周期,掌握农业经济循环的这种规律性以进行货殖,每一周期可望获得“岁倍”的“积著率”。因此,白圭把“乐观时变”作为自己的生意经。根据对年岁丰歉的预测,实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丰年收购谷物,出售丝漆等物; 凶年粮价高,则收进帛絮等物,而出售粮食。把商业要掌握时机运用智谋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强调“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像“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那样。如果“其智不足以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疆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白圭意识到薄利多销。他说:“欲长钱,取下谷”。但他也重视买进商品的质量,指出“长石斗,取上种”,质量高的粮食,能保证数量,不致折耗,选择优良种籽,就能增加收获量 (引文均见《史记·货殖列传》。另外,白圭主张二十而取一的轻税,遭到孟子的责斥,谓其“貉道也”(《孟子·告子下》)。 ☚ 杨朱 李悝 ☛ 白圭战国时大商人。周人。与魏文侯同时。使用奴隶经商。用“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办法,丰年收取谷物,售出丝、漆,荒年收取帛、絮,售出谷物,投机致富。 白圭见 白丹 白圭战国时人。❶周人。大商贾。在魏文侯之世。他有一套经商的理论,乐观时变: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以囤积居奇,致富。或说, 白圭为中山将,亡六城,中山君欲杀之,亡入魏,魏文侯厚遇之,拔中山。后来中山人在文侯面前说他的坏话,文侯送他夜光之璧,更加尊宠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