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登龙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登龙门比喻得到有名望者的接待和援引。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登龙门龙门: 地名,在山西河津县内,这里水流湍急,鱼鳖不能上去,相传鱼有上去的就变成龙。1 唐代科举取士,进士登科叫“登龙门”。现指考上大学。2 比喻得到有声望者的接待和援引而提高了身价。 登龙门(一) 神话传说。事见《太平广记》四六六引 《三秦记》:“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龙门之下,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后以此喻得有力者的援引而声誉大长。《后汉书·党锢列传》:“是时,朝庭日乱,纲纪颓鄙也,(李) 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登龙门dēng lóng mén《后汉书·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李贤注:“以鱼为喻也。龙门河水所下之口,在今绛州龙门县。辛氏《三秦记》曰:‘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鱼鳖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也。’”后用“登龙门”比喻得到有名望的人接待和援引而提高了身价。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也省作“登龙”。唐·李商隐《为濮阳公陈许举人自代状》:“人惊吞凤之才,士切登龙之誉。” 登龙门登上龙门。比喻得到资高望重者的奖掖。东汉名士李膺,品格高尚,不畏权贵,曾诛杀宦官张让之弟,名震京师。李膺声望很高,读书人如果受到他的赏识举荐,立即身价倍增,前途无量,犹如鲤鱼变成仙龙。所以士子们称被李膺接纳为“登龙门”。(见《后汉书·李膺传》) 登龙门dēng lóng mén旧时挽花匠行谓坐处。《切口·挽花匠》:“登龙门: 挽花时所坐之处也。” 登龙门dēng lóng mén即“跳过龙门”。比喻得到有力者的援助而增长声誉(1)。《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一经您提携,就像鲤鱼跳过龙门那样声价提高十倍。 登龙门 登龙门比喻得到有名望的人引荐、提拔而提高身价、地位。也指旧时科举考试得中。 ☚ 登高枝 后台老板 ☛ 身份 身份体(体统) 身(身分;身命) 躯体 色目 骨气 名分 另见:处于 地位 履历 职业 资格 ☚ 身份 出身 ☛ 科举考试考中 科举考试考中登(登榜;登庸) 发(发科;发甲;高发;发科发甲) ☚ 考中 科考殿试考中 ☛ 科考殿试考中 科考殿试考中桂(桂科;桂折;桂林;折桂;得桂;掇桂;添桂;擢桂;攀桂;折桂枝;攀蟾折桂;蟾宫折桂;挂折一枝;桂林一枝;桂林片玉;蟾宫板桂;月中折挂) 售 登科(登科甲;登科第;登科录) 登庸 登榜 擢第 擢科 升科 得儁 成龙 迁飞 题塔 策名 步蟾 蟾枝 攀鳞 入第 及第(科举及第) 皆第 得第 高捷 登第 莺乔 莺迁 莺徙 迁莺 战胜 鹤冲天 登蟾宫 跳龙门 探龙颔 登龙门 一举成名 脱白挂绿 ☚ 科举考试考中 考中的等次 ☛ 声价 声价名价 ☚ 社会地位 地位高低 ☛ 登龙门科举考试用语。唐进士科仕途最优,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最为士人所重,故以进士登科称“登龙门”。 登龙门deng long menmount the dragon gate—find a powerful patron or pass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登龙门比喻受到有名位的人的接纳或荐引,也比喻科举考试中试。 登龙门dēnglóngmén〔述宾〕 比喻得到有地位或有声望的人的引荐而身价倍增。科举时亦用以指称会试得中。语本《太平广记》卷466引《三秦记》:“龙门之下,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则声誉十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