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语出《汉书·艺文志》:“《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此为先秦大夫九种才德之一。意谓能因物动志,情迁感会,把自己对现实的政教感受用赋《诗》形式表达出来的人,可以列为大夫。此为古代审美感应理论之一。(钟仕伦)【骚赋论】 赋论著作。清代程廷祚撰。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论赋的源起和骚、赋的异同,倡骚赋源于诗说:“故诗者,骚、赋之大原也。”提出了“赋源于宋玉”的命题,认为《诗经》部分篇目从题材到创作手法等方面为骚赋源头,但诗、骚、赋又是不同的文体:“然则诗也、骚也、赋也,其名异也,义岂同乎?”而骚、赋审美功能亦有异:“骚则长于言幽怨之情,而不可登清庙。赋能体万物之情状,而比兴之义缺焉”;“骚主于幽深,赋宜于浏亮。”中篇论宋玉以后的赋史流变。首先提出宋玉为“赋家之圣”的观点,其《高唐》等赋作艺术水平“可谓穷造化之精神,尽万类之变态,瑰丽窈冥,无可端倪”,开启万世赋家的规矩。认为汉赋直接受惠于屈、宋,而汉代赋家中以贾谊承屈骚,以司马相如为宋玉流亚,此双峰之外,有扬雄、王褒继起,四人代表了赋的至高境界:“首长卿而翼子云,至是而赋家之能事毕矣。”其论汉代赋史,认为东汉远不如西汉,但张衡、班固的京都赋却能“风度卓然”,战国、西汉赋的余韵尚在。其论魏晋之赋,以为人工斧凿之迹已显、不及前代赋“峥嵘幽渺万变不测”的境界,已显出“赋道之衰”。其论六朝赋,认为赋作义纤词巧,类于俳优,不足为道。自古及魏晋六朝,赋道每况愈下,至唐代,以为“唐以后无赋”。本篇虽亦多真知灼见,然其厚古薄今的赋史观。对六朝及唐以来赋的苛刻、武断之批评,当不足取。下篇为上篇之余论,认为赋不宗骚,因为骚“出于变风雅而兼有赋比兴之义”,宜用于乱世放臣怨刺之心。赋虽体似骚辞,“而赋则又裁乎诗人之一义也。”骚、赋皆宗诗,故赋不宗骚。又提出“先以理而后以词,取其则而戒其淫”的赋史评估准则,以赋史为诗史之附庸。《骚赋论》3篇在立论宗旨上虽不脱儒家诗教拘囿,然而于赋学研究中的一系列具体问题以及赋史的流变描述等,都颇多精到之见,是古代赋论中不可多得的研究专著。有《清溪集》本。 ☚ 遂志赋序 骚赋源于诗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