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癔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议政;癔症

◉ 议政yìzhènɡ  议论政事;对政府的方针政策和管理工作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例〉参政~/ 孝文帝极力倡导农业,朝廷~都以农事为首。
◉ 癔症yìzhènɡ  也叫“歇斯底里”。精神病,多由精神受重大刺激引起。发作时大叫大闹,哭笑无常,语言错乱,或有痉挛、失明、失语等现象。

癔症

癔症

由未被患者意识到的不良心理暗示造成的精神、躯体障碍,患者由此似乎取得了心理上的代偿。又称歇斯底里,是神经官能症中常见的一种。癔症患者以女性为多,发病的高峰年龄为16—35岁。其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比较复杂,大体有以下几类:
❶运动功能障碍,如运动麻痹、痉挛发作、缄默、失音等;
❷感觉功能障碍,如感觉过敏、感觉缺失、耳聋、失明等;
❸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呕吐、呃逆、过度换气、尿频尿急等;
❹假性痴呆或童性痴呆;
❺意识障碍,如心因性遗忘、意识朦胧等。这些症状往往没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的其础,纯属功能失调。因而病程较短,愈后良好,但是常常反复发作,如果治疗不当,亦会拖延较长时间。该病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感情用事、富于幻想、好表现自己等人格特征,后由于明显的精神要素或不良暗示的作用引起大脑功能失调而发病。

☚ 放松训练   强迫症 ☛

癔症hysteria

又叫“歇斯底里”,系一种神经机能性疾病,亦为常见的神经官能病之一。多在精神因素作用后发病。病人表现有精神障碍,具感情色彩浓厚、夸张做作、易受暗示等特点,可有大哭大笑、大喊大叫、装模作样、手舞足蹈、突然倒地、屏气或过度喘气、双目紧闭、全身僵直等,伴躯体障碍如各种运动突然丧失或动作增多,感觉障碍可突然失明或耳聋或感觉异常,内脏和植物神经系统机能障碍等。治疗本病以查找并解除各种精神刺激因素为主。适当调整生活、学习及劳作性质,辅以必要的药物治疗。

癔症

又称“歇斯底里”。一种神经症。多因急剧或持久的精神紧张刺激而引起。常突然发病,表现为可恢复的失明、耳聋、瘫痪、腹痛等躯体症状及哭笑不止、捶胸蹬足、神游等精神症状,随暗示产生和消失,有复发倾向,以精神治疗为主,可配合应用安定等药物。

癔症

癔症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症,是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引起的一类神经精神障碍。大多突然发病,可出现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短暂的精神异常;检查常不能发现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这类症状可因暗示产生,也可因暗示而改变或消失。
早在古希腊时代,Herodote(公元前484~425)的著作中,已有记载。“hysteria”一词,起源于“hystero”,即子宫。当时认为本病与子宫有关,是由于性的过度刺激或压抑所致。Charles Lepois(1618) 指出本病的发病机理在脑而不在子宫。十九世纪初Esquirol强调应将癔症与癫痫区分开来。Paul Briquet(1859)分析了430例癔症,并描述了各种症状。其后一些精神病学家把癔症称为“Briquet综合征”。Charcot(1886)将本病的症状学进一步系统化,指出本病的症状可由催眠引起或消除,并强调遗传体质因素与本病的发生有关。Janet(1892) 对癔症的症状作了心理学解释,认为患者的意识障碍是由于心理综合作用的破裂所致。1895年Freud与Breuer发表了《癔症的研究》,用性心理被压抑和潜意识的冲动等概念解释癔症的发病机理,并提出转换性癔症的概念。Ganser(1898)描述了Ganser综合征、假性痴呆和童样痴呆,并把它们与癔症联系起来。《国际疾病分类》第八版和第九版,均把癔症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归于神经官能症项下,下面再分转换型(conversion type) 与分离型(dissociative type)。
中国古代医籍中记载的“脏躁”、“奔豚”、“薄厥”,大多为癔症表现,而“卒然无音”、“气厥”、“百合病”、“梅核气”中的部分病例,也可能属于癔症。
本病在居民中的患病率据国外统计约为5‰。在国内神经精神科门诊初诊病例中约占3%。发病年龄多在16~30岁之间,以女性较多见。
有资料提示,遗传因素与本病可能有关。据Ljungberg(1957)报告,癔症患者的近亲中,本病的发生率为1.7~7.3%,较一般居民为高。但双生子的调查,未能证实本病有何特殊遗传基础。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对本病的易感素质起重要作用。本病患者亲属中患癫痫者较一般居民为多,表明本病与癫痫可能存在某种病因学联系。
有癔症个性特点者较易发生本病。这类个性的主要特点是,情感反应强烈而不稳定,容易趋向极端,对人、处事常感情用事,富于幻想,易受暗示,好表现自己。
本病发作与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使患者感到委屈、愤怒、羞愧、窘困或惊恐等突然的精神刺激,常为本病初次发作的起因。以后可因联想或重新体验到当时的情感而发病。躯体症状大多由暗示或自我暗示引起; 而精神症状则常由明显的强烈情感因素所促发。有易感素质者,遇到较轻的精神刺激,即可发病,而病前个性健全者,则往往受较强烈的精神创伤才会发病。
此外,有资料提示,以往颅脑外伤遗留的局灶性损害,也可能与癔症的发病有关。
本病可有各种各样症状,可模拟任何一种疾病。常见的症状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精神障碍: 主要有三个表现。
❶情感暴发。常在精神受刺激后立即发病,情感反应强烈,具有尽情发泄的特点,一般历时不长,约数十分钟或一、二小时即可逐渐安静下来。
❷意识障碍。可表现为昏睡、木僵、或朦胧状态。有的患者答非所问,每答必错,呈“痴呆”表现者,称癔症性假性痴呆;有的患者能针对问题回答,但答案近似而不正确,称Ganser综合征;有的患者言语、表情幼稚如儿童,称童样痴呆。
❸精神病状态。类似重性精神病精神运动性兴奋的表现,意识障碍不明显,可有短暂的幻觉或妄想观念,整个病程历时短暂,常在3~5天内安静下来,或出现症状完全缓解的间歇期,但可反复发病,病后完全正常,不遗留个性缺损。
此外,还可有阶段性遗忘、神游、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附体体验等表现。
2. 运动障碍: 可表现为痉挛发作、瘫痪、站立不能、步行不能、抽搐、舞蹈症样动作,或失音等。
3. 感觉障碍:可突然失明、呈现弱视、管状视野或单眼复视;也可突然耳聋,出现躯体感觉缺失或感觉过敏区;或有咽喉部梗阻感,称为癔症球。医生检查时发现某些孤立的感觉障碍,如腭与角膜的感觉缺失、螺旋形视野等,曾被称为癔症特征,实际上是受医生直接暗示引起,并无特殊价值。
4. 植物神经和内脏功能障碍: 可表现为神经性呕吐、呃逆、腹痛、尿频、尿急、假孕等症状。
本症患者对其躯体症状,可以泰然处之,不以为苦,称为“泰然漠视”。有的患者对其症状可具有夸张或表演色彩。
上述症状,可通过暗示作用,影响患者的近亲,或可在更大范围的集体中传播,引起短暂的癔症流行。
本病的病程有长有短。精神症状一般呈发作性,可历时几小时或几天,躯体症状如不经及时处理,可持续数年甚至终身。一般说来,本病未经任何治疗其症状在一周到一年内消失者可达60~80%。起病年龄较轻,病因已消除、病程短、无癔症性格特征者预后良好。症状长期持续,反复发作,或一种症状消退,又出现另一种症状者,必定存在某种原因。如症状的存在能使患者得到好处(如赔偿、津贴),或因病能摆脱困难处境者,常使病程延长; 常见于涉及赔偿问题的补(赔)偿神经症或发生于某种灾祸的灾祸神经症。
本病大多起病急骤,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其精神症状常为发作性,情感色彩浓厚,具有夸张或表演色彩; 有躯体症状者,常不能发现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其症状或体征不符合解剖生理规律,且可在暗示影响下,改变或消失。部分患者可有癔症个性特点或既往发作史。但必须仔细排除其他诊断的可能。
本病的症状,可见于多种精神病、神经病以及内脏疾病,需注意鉴别。
❶反应性精神病。虽由强烈精神因素引起,其症状不带表演或夸张色彩,不易受暗示影响,病程持续较久,常无间歇或反复发作,患者无癔症个性特点。
❷精神分裂症。早期可有一过性癔症样表现,但患者情感不活跃,与外界接触不主动,自知力不佳,或有联想及逻辑障碍等症状,可资鉴别。
❸癫痫。癔症性痉挛发作可能很象癫痫。癫痫发作常无明显诱因,突然意识丧失,全身强直,或发出喊叫声,随即倒地。继而面部及肢体出现有节律的迅速抽动,脸色先发红后发绀,并可有跌伤、咬破舌头和小便失禁,一般历时2~3分钟即自行停止,进入昏睡或混浊状态,醒后常有头痛、无力等症状,对发病经过不能回忆。如为精神运动性癫痫,一般发作时间短暂,意识模糊,表情茫然,常有唇、舌或手部的无意义、不自主动作。脑电图改变常有助于确定诊断,但正常脑电图不能排除癫痫的可能。部分癫痫患者也可有癔症的症状,因此,对不典型或可疑病例的鉴别,不应只根据个别发作的临床表现下诊断,应着重了解是否有癫痫发作的可靠证据。此外,某些器质性疾患,如脑肿瘤、脑变性、脑外伤、肝性脑病、低血糖症、低血钙症、血卟啉病等的病程中,也可出现癔症的某些症状,应注意探寻器质性病变的证据,以免误诊。
本病以心理治疗为主,可适当配合药物和物理治疗。医生与患者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关系,使患者对疾病有足够的认识,并对疾病的治愈具有坚强的信心和决心。或对有躯体症状的患者,可选用药物或物理治疗,配合语言暗示。对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可选用抗精神病药物,极度兴奋者,可肌内注射。有焦虑症状的患者,可用抗焦虑药物。此外,针灸、中药、直流电或感应电治疗,均可配合应用。

☚ 神经衰弱   神经厌食症 ☛
癔症

癔症hysteria

又称“歇斯底里症”。是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引起的一类神经精神障碍。大多突然发病,可出现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短暂的精神异常,检查常不能发现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这类症状可因暗示产生,也可因暗示而改变或消失。

☚ 疑病症   神经厌食症 ☛
癔症

癔症hysteria

亦称“歇斯底里”。神经症的一种。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疾病个体所引起。病前性格特征与其发生、症状和病程有相对密切关系。临床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意识改变、情绪爆发等心理特征,但不能查出相应的器质性的疾病基础。其症状表现可具有做作、夸大或富有感情色彩等特点,有时可由暗示诱发,也可由暗示而消失,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克雷佩林认为癔症是一种“原始反应”,即“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引起的一定受纳过程”;另外有学者认为,癔症是“一种确定了的意志活动”,是一种“有目的”反应,是获得某种利益而表现出精神或躯体的症状,尽管病人并不完全意识到这个动机。

☚ 神经症   歇斯底里 ☛
癔症

癔症

即“歇斯底里”。

☚ 歇斯底里   强迫症 ☛
0000147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