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瘦金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瘦金书 瘦金书书法中的一种字体。又称“瘦筋体”。宋徽宗赵佶所创,追其本源可上溯至唐。游寿《书苑镂锦》载: “高宗末年,伊洛墓刻,甚好尚常丑奴之瘦劲,至武周中此瘦劲书成一风气。每画起止用笔顿挫,特见锋芒,尤以宫人墓志全是此种书体……此种书体石刻之最大者,即登封石琮南北崖二刻,云是薛矅正书。”赵佶学楷于薛矅而“变其法度”,写得更加瘦硬挺劲,自号“瘦金书”。在书法艺术中自成一体,风格独具。 ☚ 榜书 瓦当文 ☛ 瘦金书 瘦金书即瘦金体,书法的一种字体。宋徽宗赵佶正楷学唐薛曜略变其体,特点是:书体结体细长,笔划瘦劲挺拔。 ☚ 行书 馆阁体 ☛ 瘦金书 瘦金书瘦金书是宋徽宗赵佶所创的楷书字体,他学薛稷,运笔极其瘦劲而有丰韵,称为“瘦金书”。清·倪涛《六艺文 一录》说: “徽宗行、草、正书笔势遒劲,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 ‘瘦金书’。” 以此书题工笔花鸟画,相得益彰。 宋·赵佶瘦金书 ☚ 榜书 馆阁体 ☛ 瘦金书 瘦金书北宋后期徽宗皇帝赵佶所创楷书字体。赵佶的绘画书法颇有造诣。书法得力于唐代薛稷,后自成一体,别具风格,自称为“瘦金书”。瘦金书瘦硬劲挺,结体潇洒,秀丽飘逸。瘦硬中富有聘润,劲挺中更显犀利,给人以优美的感受。楷书“千字文”为赵佶传世墨迹中的珍品,原件藏上海博物馆。现代工笔花鸟画家于非闇、刘力土、俞致贞均善写瘦金书,在工笔花鸟画上用瘦金书体题跋,更使画面生辉,相得益彰。 瘦金体 ☚ 一笔书 魏体 ☛ 瘦金书瘦金书的“字” 宋徽宗赵佶(1082—1135)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历史上的又一亡国之君,疏于政而精于艺。宋徽宗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倡导和革新,以及对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有着杰出贡献。他自创的书体“瘦金书”乃书法界一绝;在绘画上他注重写实,追求意境美,对画院画家影响颇深,推动了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他还广泛收集民间文物,将收藏书画编纂为《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为研究中国美术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北宋货币“大观通宝”由宋徽宗御题钱文 《欲借、风霜二诗帖》,相传宋徽宗29岁时所作(公元1110年)。 瘦金书的名称取自其形态,原称“瘦筋体”,也有“鹤体”的雅称。以“金”代替“筋”,是出于对御书的尊重。瘦金书是楷书的一种,其结构取黄庭坚大字楷书的舒展,笔法取褚遂良、薛稷的瘦劲。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画与捺画形如兰叶;竖画与折画的折角处形如竹节。有些笔画中带有连笔,如行书般游畅。据推测,仿宋体便是模仿瘦金书神韵而创。 《秾芳诗帖》每行两字、共20行,为宋徽宗瘦金书之代表作。 与唐代重丰满、肥美相反,宋代重清秀、瘦美,艺术作品呈现出瘦细劲挺的风貌。宋徽宗自创的瘦金书比起褚遂良的瘦笔、薛曜的细劲,更显骨法逸劲,意度天成,体现了与时代统一的审美趣味。除此之外,宋徽宗还善行书和草书。他于40岁时所作的《草书千字文》,是继张旭、怀素后的又一传世杰作。 宋徽宗的艺术成就以花鸟画为最高。他注重写实,但不乏韵味、意境,强调形神并举,提倡诗、书、画、印结合,是历史上唯一真正拥有较高的艺术涵养和绘画才能并称得上书画大家的皇帝。同时,宋徽宗提倡道家思想,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实行兴道抑佛的政策,将佛教纳入道教,这也是他的作品表现出仙风道骨的心境体现。 宋徽宗所作的御题画《芙蓉锦鸡图》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