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瘦西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瘦西湖 位于扬州市西郊。原名“保障湖”,又名“炮山河”,本是扬州蜀冈山水流入运河的一段自然河道。自隋唐以来,便有人在这里“择地构园”,清代乾隆皇帝六次南巡,这里已发展到“争地构园”。经过历次的修建和艺术加工,创造了“巧夺天工”的湖山胜境,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格局,有24景著称于世。整体布局和谐优美,现仍有46公顷的游览面积和4.3公里的水上游程,系国内著名风景区。天下西湖三十六,唯扬州以“瘦”著称。瘦者,秀也。七八里河道,碧如玉带,逶迤曲折,清瘦秀丽,别具姿色。五亭桥,古称“莲花桥”,束瘦西湖之腰,因桥上建五亭,故名。其上为亭、下为桥,亭桥结合,造型典雅,黄瓦朱柱,下列四翼,正侧有15个券洞,彼此相通。皓月当空,各洞衔月,金波荡漾,众月争辉,莫可名状。桥的造型,海内独有,已成为扬州的标志、气势雄伟的白塔建于乾隆年间,砖石结构,高30多米,分成刹、龛室、台基3部分,是仿北京北海公园喇嘛塔的形式建造的。“白塔晴云”是瘦西湖24景之一。钓鱼台又名吹台,在小金山西端突出湖中的短堤上,本是文人乐士吹弹吟唱之处,后因乾隆皇帝曾垂钓于此而改名。三面临湖,四面皆窗,与五亭桥、白塔隔湖鼎立。透过圆门远眺,一洞衔桥,一洞衔塔。尤为奇绝的是,五亭桥横卧波光,月洞成正圆形;白塔竖立云表,月洞则成椭圆形。小金山原名长春岭,因其秀美似金山而叉更小,故名。小金山四周环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是瘦西湖中心地带湖心岛上一组颇有特色的园林建筑群,其山顶“风亭”实体模型曾两度东渡扶桑,领尽风骚。瘦西湖诸园组合巧妙,互为因借,以湖面作为共同的空间,以水相连,园外有园,景外有景,水陆贯通,景情交融。其他主要的风景点还有:大虹桥、桃花坞、凫岛、水云胜概、四桥烟雨、西园曲水等。 〔古诗文赏析〕 瘦 西 湖
作者是生活在乾隆盛世的诗人,他亲眼目睹了瘦西湖的繁华。乾隆皇旁南巡扬州,地方官吏及盐商看到皇上的乐趣在于山水之间,于是,他们不惜挥洒万金,集天下名师巧匠,挖池堆山、大兴土木,沿瘦西湖畔建起座座精巧典雅的园林。楼台亭阁,洞房曲室,花木竹石,无不争奇斗艳,各具新意。瘦西湖沿岸出现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 面对这样的现实,作者没有采取逢迎颂扬的态度,去讴歌昙花一现的所谓“升平”,而是采取较为冷静的态度,去思索、探讨这一社会现象,从而比较含蓄地对这种奢侈腐败的生活提出了批判。 作者一落笔就抓住瘦西湖的整体形象:沿湖的岸陂上,遍植垂杨,轻盈袅娜,绵延不断,与远处的草坪连成一片。杨,在这里实际上是指的柳树。 “长堤春柳”曾是瘦西湖24景之一,南起大虹桥,北至蜀冈。中途有凉亭一座。芜,原意是指乱草丛生,这里借指草地,残芜泛指不完整的草地。首句描绘的是自然风光,第二句则侧重描绘人文景观。 “雁齿红桥俨画图”,碧波荡漾的瘦西湖上,垂柳轻扬,一座座别致的小桥点缀其间,犹如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图。“雁齿”,形容桥形如雁行有序。 作者采取了以点代面的手法,通过对“垂杨”、“残芜”、“雁齿红桥”的描写,已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充满水色山光的瘦西湖的画图。 瘦西湖固然很美,但是瘦西湖是什么人的安乐窝呢?作者借用了杭州西湖的典故,一语破的地点明了问题的实质所在——“也是销金一锅子”,这句写得极有生色。南宋初年,宋高宗第二次回到杭州,他看中了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有终之志,于是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西湖成了他们的安乐窝。据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载,南宋上层阶级在西湖“日糜金钱,靡有纪极,故杭谚有‘销金锅子’之号”。针对南宋上层社会富贵人家这种歌舞湖山,乐不思蜀,整日醉生梦死,毫无忧患意识的所作所为,当时诗人林升曾写诗予以讽剌:“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作者是熟读经书史籍的,他是不愿南宋的悲剧重演的,他想大声疾呼,但是碍于当时令人望而生畏的“文字狱”,他又不能说得太明显,只能用“也是”二字来表达他的忧虑。 “故应唤作瘦西湖”,天下西湖,三十有六、一般均以地望冠之,唯一称瘦的是扬州西湖。扬州瘦西湖之名著录于书,大约以汪沆为滥觞。瘦西湖之名之所以能流传到今,颇受各界欢迎,不能说不与汪沆这首小诗有关。 (袁晓国) 〔现代散文〕 每当人们提起扬州的瘦西湖,不禁要问,天下西湖,三十有六,为什么唯有扬州的西湖要冠以“瘦”这个单薄而可怜的姓呢?是别出心裁?还是小家碧玉?或是扬州人甘居瘦弱? 也有人说,扬州自古以来文化昌盛,扬州人十分精明。的确,正是这个“瘦”字,倾倒无数骚人墨客,留下许多名诗佳句,使这小巧的湖闻名天下了。早年,邓拓来扬州游览瘦西湖,对湖上风光赞叹不已,欣然成诗:“瘦了西湖情更好,人间美景不胜收。”著名书法家林散之把杭州的西湖比作唐代贵妃杨玉环,将瘦西湖比作能立掌上起舞的汉代美人赵飞燕,作诗道:“漫说西湖天下瘦,环肥燕瘦各知名,怜她玉立亭亭柳,送客迎宾总是情。”是啊,就当今美学观而言,苗条淑女也许更受人青睐吧!难怪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何处最堪怜,十里清波皱,比那西湖更俏丽,俊在妖娆瘦。” 烟花三月下扬州,春天的瘦西湖实在令人陶醉,当你在虹桥上漫步,看那长堤春柳,堤上桃红柳绿,岸草青青,堤下春波荡漾,几丝青烟抚揉着湖面,仿佛在一幅“江南早春”的山水画上淡淡地染上了几笔,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如果你坐上飞机,从空中俯视,瘦西湖就像一个临池理容的少女,淡淡妆,天然样,那湖面弯弯曲曲,忽收忽放,变化多端,半掩半露出她那羞涩娇柔的楚楚风韵。沿湖仔细看去,或而虹桥卧波,或而金山藏秀,或而吹台戏水,或而白塔凌空,熙春台在阳光下显出皇家宫庭建筑的气派,二十四桥掩映在淡漠的烟雾里,缥缈、淡泊,像一首小诗。几叶轻舟,在平静的湖面轻摇,几分悠闲,几分轻柔,两岸垂柳吻着水面,一片枯苇中冒出几枝新芦笋尖,透出一两声黄鹂的鸣叫,偶或鱼儿跃出水中,腾起朵朵白色的浪花……春的气息,从新的地方一起冒了出来,散发出醉人的芬香。 美是遮不住的,西子姑娘淡抹浓妆总相宜,烟花三月的瘦西湖妖娆艳美,其它季节却也别有一番风韵。夏天,她袅袅婷婷,甩开葱绿的水袖,抖却清晨的露珠,捧上一朵朵盛开的紫薇、荷花、睡莲,到了秋天,登上小金山,秋高气爽,极目远眺,春秋的运河,隋代的迷宫,唐城遗址,宋、元、明、清时期的楼台亭阁尽归眼底。阵阵浓郁的桂花香气沁人心脾。隆冬季节,万里雪飘,五亭桥雕栏玉砌,红妆素裹,像五座晶莹的雪岭,白塔似一只巨大的仙鹤,尖尖的嘴伸向湛蓝的天空。凫庄,又宛如一只白鹭,浮游在碧波之中。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瘦西湖的夜更是令人神往,小金山脚下的月观实在是赏月佳处。这里古屋三间,临湖而卧,背依桂园,园内花墙迂回环绕,令人想起“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诗句,这里四季花开,春有牡丹、芍药,夏有荷花、睡莲,秋有桂树飘香,冬有腊梅竞放。每当夜色来临,皓月当空,静影沉璧,清风徐来,微波不惊,在此吟诗作画,把酒问天,别是一番胜境。 夜色中,最美莫过于五亭桥了,清人有歌曰:“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当一轮明月悬挂在空中,五亭桥像一条由五朵莲花组成的腰带,束着睡美人的腰肢。十五个桥洞,倒映出的明月像十五颗夜明珠,嵌在腰带上,泛出粼粼波光。离此不远的二十四桥传来一曲美妙动听的箫声。“乐起夜更静”,令人超凡脱俗,仿佛步入诗一般的梦幻之中。 瘦西湖既具南方之秀,又兼北方之雄,“风韵独具西子瘦”,她将以那独特的风姿引来无数中外游人。 (黄晓明) 〔民间文学〕 乾隆几度南巡,正是扬州盐业极盛之际。城里盐商云集,水上盐船如梭,盐商富者,资产以千万计,百万以下者,皆谓之小商。当时总揽扬州盐业的称“总商”或“商总”,亦称“纲总”。乾隆南巡扬州,一切供应皆由纲总承办,商人为了迎合乾隆,费尽苦心,绞尽脑汁,一味讨好,不择手段。一天,乾隆巡幸扬州大虹园,至一处,浏览了一番后,忽对左右侍从说:“这里颇似京华南海之琼岛春荫,可惜缺少一座喇嘛塔。”扬州盐业纲总江春知道此事以后,连忙用一万两白银贿赂乾隆皇帝身边的侍从,请他们设法搞一张北京北海白塔的图样来,因为南方的工匠大多没见过藏传佛教的白塔。得到图样以后,急忙召集工匠,备制材料,披星戴月,硬是用一夜的时间,造好了一座白塔。第二天,乾隆再度巡幸大虹园,见到一座白塔,巍然屹立。十分惊异,原以为是一座临时性的假塔,哪知临近一看,竟是一座砖石结构的白塔。当他明白事情的经过以后,连声感叹盐商财力的雄厚。 一夜造成如此高峻的白塔,显然是不可能的。由此扬州民间关于白塔又有这样的传说:乾隆巡幸扬州之时,有一次询问陪驾的地方官吏,扬州有没有白塔?某盐商信口回答说有。哪知乾隆点名第二天要去观赏,豪吏盐商唯恐落得欺君杀头之罪,连夜鸠工用盐包砌了一座白塔,以应御览。第二天,乾隆乘坐画舫,兴致勃勃地前去观赏。那天正好有雾,透过朦胧的雾气,乾隆隐隐约约看到了一座白塔,一时诗兴撩起,十分高兴,也无暇去注意真伪了。 乾隆走后,盐商怕事情败露,于是便在盐包的基础上,重新建造了 一座白塔。 (袁晓国 整理) 瘦西湖 118 瘦西湖在扬州市西郊,是隋唐以来开辟的风景区,久负盛名。因湖身狭长曲折,风景与杭州西湖相比,别具清瘦秀丽的特色,故称瘦西湖。湖长4公里,原是自然河道,经过多年经营,因地制宜地建造许多风景建筑,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长堤、徐园、白塔、吹台、小金山、五桥亭等名胜。湖畔复建的二十四桥景区,为古城扬州增添异彩。 ☚ 鼋头渚 大明寺和鉴真纪念堂 ☛ 瘦西湖 瘦西湖原名保障河或炮山湖,又称长春湖,实即扬州旧城北门外的冶春园直到蜀冈平山堂的一段河道。因河道曲折开合,清瘦秀丽如长湖,清代诗人汪沅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此名遂著。早在清康熙年间,这一带已陆续有许多别墅园建成。乾隆年间是瘦西湖园林集群的全盛时期,“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长达十余公里。当时分别命名为二十四景: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冶春诗社,长堤春柳,荷浦熏风,碧玉双流,四桥烟雨,春台明月,白塔晴云,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双峰云栈,山亭野眺,临水红霞,绿稻香来,竹楼小市,平岗艳雪,绿杨城廓,香海慈云,梅岭春深,水云胜概。二十四景中大部分为一园一景,景名即园名,也有一园多景或一景多园的。此外还有以园主人的姓氏命名的园林若干处。瘦西湖不仅是私家园林荟萃之地,也是一处水上游览的风景名胜区。当年盐商们为了取悦皇帝而在两岸作足够的园亭装点,包括修建整座临时性的装点园林,即采用“档子法”,围墙用竹树蕃篱及蒲包临时堆砌,以假乱真。位于湖南端转折处的丁溪为瘦西湖最有代表性的一段。丁溪形如丁字,在原来河道的基础上加以人工的改造,利用一系列岛屿的障隔把河道转化为若干大小湖面,为造园提供了良好的地貌条件。以三座桥梁为界,形成一组相对独立的园林集群,其中的四座:卷石洞天、西园曲水、冶春诗社、倚虹园均为不同格局的独立小园林,而在总体布局上又互为对比,诸园的建筑物之间,还形成对景线,从而更加强化了这个园林集群的整体性。整个瘦西湖的湖上园林也正是运用诸如此类的规划手法,把“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沈浮:《浮生六记》)。嘉庆时,湖上园林已逐渐衰落,道光年间终于一蹶不振。如今,沿湖的这数十座园林,绝大部分已湮灭无存,少数仅剩遗址依稀堪寻。 扬州瘦西湖白塔 ☚ 蠡园 虹桥 ☛ 瘦西湖 瘦西湖位于江苏扬州市西郊。是扬州著名风景区,湖光潋滟,园林雅致。原是纵横交错的河流,经过经营改造而成。与杭州西湖相比,显得清瘦秀丽,故名瘦西湖。湖中有一名胜,叫小金山,初建于乾隆二十二年,是赏月的好地方。另外还有长堤春柳、徐园、春草池塘吟榭、四桥烟雨楼、虹桥、长春桥、春坡桥、五亭桥等,雨天,杨柳依依,烟雨茫茫,恍如进入仙境。瘦西湖把天然与人工融为一体,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人前往。 ☚ 拙政园 太湖 ☛ 瘦西湖 瘦西湖在江苏省扬州市西郊。原为蜀岗山水流入运河的一段河道,即炮山河,又名保障河。后建园造林,形成秀丽湖上风光。湖面瘦长,位于扬州西部,故名。从湖园入口到蜀岗平山堂,有“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之赞。沿途有冶春园、绿杨村、红园、西园曲水、虹桥、长堤春柳、徐园、小金山、钓鱼台、五亭桥、莲性寺、白塔等景点。虹桥横跨瘦西湖南口,如波面卧虹,五亭桥又名莲花桥,桥上五座亭台如五个婷婷少女,造型典雅。白塔与北京北海白塔相似。扬州古典园林有湖上园林及城市山林两类。湖上园林集中河湖两岸。城市山林分布于大街小巷。其中寄啸山庄、个园、萃园、珍园、刘庄等可与苏州古典园林相媲美。 ☚ 宝带桥 蜀岗 ☛ 瘦西湖shou xi huSlender West Lake 瘦西湖Slender West Lake (in Yangzhou of Jiangsu Provinc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