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瘟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瘟痧病证名。痧证之一。《痧胀玉衡·瘟痧》:“寒气郁伏于肌肤血肉之间,至春而发,变为瘟症,是名瘟痧; 又暑热伤感凝滞于肌肤血肉之中,至秋而发,亦名瘟痧。但春瘟痧毒受病者少,不相传染,时或有之; 秋瘟痧毒受病者多,老幼相传,甚至一家数人犯痧,或一方数人犯痧。其发也必恶寒发热,或腹痛,或不腹痛,似疟非疟,或气急发喘,头面肿胀,胸腹饱闷,或变下痢脓血,轻者常连岁月,重者危急一时。治宜放痧消食积为主。俟痧毒已泄,然后和解清理,除其寒热,健脾养血,补其中虚。”参见痧条。 瘟痧痧证之一。见《杂病源流犀烛》。由寒气郁伏,至春而发;或暑热凝滞,至秋而发。春瘟痧患者少,偶有传染; 秋瘟痧患者多,传染性强。患者多表现为恶寒发热,似疟非疟,头面肿胀; 或有腹痛,气急胸满,腹胀,脓血便等。 瘟痧wēnshā痧证之一。见《痧胀玉衡·瘟痧》。由寒气郁伏, 至春而发, 或暑热凝滞, 至秋而发。春瘟痧受病者少, 偶有传染; 秋瘟痧受病者多, 老幼相染。症见恶寒发热, 似疟非疟, 腹或痛或不痛, 头面肿胀, 或气急满闷, 胸膈饱胀, 或下痢脓血等。治疗先宜放血泄痧毒, 继以沉香阿魏丸( 《痧胀玉衡》: 五灵脂、广皮、青皮、天仙子、姜黄、蓬术、山棱、枳实、白蔻仁、乌药、木香、沉香、阿魏), 或和脾宣化饮( 《痧胀玉衡》: 广皮、卜子、细辛、前胡、大腹皮、麦芽、山楂) 加生大黄以消食积。 瘟痧 瘟痧瘟痧是指感受冬寒或暑热之气不立即发病,而郁伏、凝滞于体内,至春、秋外发的痧证。但以秋季发病者为甚,且具有广泛传染性。临床特点以恶寒发热,呈不规则的寒热往来似疟非疟,头面肿胀,咳嗽气喘,胸腹饱闷和下痢水血等症。瘟痧见《痧胀玉衡》。 ☚ 番痧 中恶 ☛ 瘟痧wēn shāpestilential eruptive diseas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