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痰饮丸 《中西医结合研究资料》【组方药物】 苍术 白术(麸、炒) 莱菔子(微炒)各90克 紫苏子60(微炒) 附子 白芥子(微炒)各45克 肉桂(去粗皮) 甘草(炙) 干姜各30克 【制剂用法】 上药9味,为细末,泛为小丸,每瓶500克。每次14粒,11~16岁每次7粒,5~10岁每服5粒,1日2~3次,温开水送下。 【主要功效】 温补脾肾,化痰止痰。 【适应病证】 痰饮咳嗽,气促发喘,咯吐白痰,畏寒肢冷,腰酸背凉,腹胀食少等。 【注意事项】 忌食生冷、吸烟、避受风寒。患感冒发热、热性咳嗽、潮热咯血及孕妇禁服。心脏病、高血压者慎用。 【实验研究】 1.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对102例痰饮病人和61例健康人的24小时尿17-酮和尿17-羟含量测定。发现痰饮病人测定数值普遍低于同年龄组的正常人,经服用本方后,则可见较明显的回升,于防治期和防治末,增高率最大(P<0.01)。说明痰饮丸有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并证明在相同证候下,不论患者年龄、性别,均能发挥相同效应。作者认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盛衰,在痰饮病的发病因素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中西医结合研究资料》1971,17)。2.治疗慢性气管炎的扶正培本作用原理探讨:对脾肾阳虚型老年慢性气管炎病人进行治疗前后尿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及ACTH刺激后尿17-羟含量改变的实验观察。结果表明:该型患者经治疗后,不仅尿17-羟水平较治前显著增高,其肾上腺皮质贮备功能也明显增强。这种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可持续一段时间,但对肾上腺皮质贮备功能的作用远期效果,已较当时治疗后为差(《陕西新医药》1983,4:52)。3.外脾作用:实验观察本方对急、慢性中毒动物胃肠的影响。结果表明动物受四氯化碳中毒后有小肠绒毛变短、肠上皮RVA及CP(碱性磷酸酶)减少及胃肠EC细胞增多等改变。本方可保护中毒动物肠上皮免受损害,促进肠上皮的核酸代谢,提高A-P活性,且有调整胃肠道EC细胞的作用。作者认为本方的补脾作用与其对脾虚动物胃肠道的保护和调整有关(《陕西新医药》1983,10:52)。4.对阳虚动物耐寒能力的影响:实验表明本方可提高正常动物、阳虚和去肾上腺小鼠的耐寒能力,并使阳虚小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含量下降,保护肾上腺。故本方似有提高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作用(《中成药》1990,10:27)。 【编者按语】 本方治疗慢性气管炎临床验证效果确实。若于三伏天服用,则预防气管炎发作有一定作用。且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对麻醉动物的血压、呼吸均无明显影响,急性毒性试验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