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痰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痰核

病名。
❶指体表的局限性包块。见《医学入门》卷六。多因脾弱不运,湿痰流聚而成。症为皮内生核、多少不等,无红无热,不痛不硬,推之可移,多发于颈项、下颏、四肢及背部。生于身体上部者多夹风热;生于下部者多夹湿热。治宜清痰和气,用开郁清痰丸。
❷即瘰疬。明《慎斋遗书》卷九: “痰核,即瘰疬也,少阳经郁火所结。”参见瘰疬条。
❸舌疾之一。见《医宗金鉴》卷六十六。多由心脾二经痰火邪热上炎所致。症见舌上生核,舌体活动不灵,强硬而痛。《喉风论》卷中:“痰核者,痰涎注于心包,郁热上壅,舌上生核,强硬而痛也。”治宜清热化痰。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或以三棱针刺破出血,吹冰硼散。

痰核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泛指各种可触及的皮下非炎性包块。

痰核

病名。因湿痰流聚而皮下生核,故名。多生于颈项、下颔、四肢及背部。其核大小不一,多少不等,不红不热,不硬不痛,推之可移。生于身体上部的多挟风热,生于身体下部的多挟湿热。治以化痰散结为主。

痰核tánhé

病名。见《医学入门》。因脾虚不运, 湿痰流聚而致皮下生核, 大小不一,多少不等, 无红无热, 不硬不痛, 推之可移, 多生于颈项、下颌、四肢及背部。生于身体上部者多夹风热, 生于下部者多夹湿热。治以健脾化痰散结, 用二陈汤化裁。对于单发者, 内治无效时亦可行手术切除。

痰核tán hé

superficial nodule; lingualnodule; subcutaneous nodul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