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痧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痧症6268胃神经痛的症状。中原官话。青海西宁〖〗。
痧症

痧症

又名发痧、痧气、痧麻等。以全身胀累、头昏脑胀、胸腹烦闷、恶心、倦怠无力、胸背部透发痧点,甚则昏迷、四肢厥冷、或吐或泻、或寒或热、或胀或痛、或唇甲青紫为临床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多见。本病多由体弱气虚者,感受疠气、霉气、沙雾暑气等外邪或饮食不洁,内伤肠胃导致气血阻滞而发病。痧症治疗不当,每易变生他病,故有“万病从痧起”的说法。痧症种类有上百种之多,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各科疾患。如按发病缓急,可分为急痧症、慢痧症、变症发痧等;按症状轻重,可分为轻痧麻和重痧麻;按其兼证又有哑巴痧、绞肠痧、痧麻夹色、标蛇痧等;按其性质又有寒痧、热痧、暑痧、风痧、阴痧、阳痧等。治宜解痧毒、调气血。治料以外治法为主,如捏痧疗法、刮痧疗法、挑痧疗法、刺痧法、拔罐法、熏蒸法、药线点灸疗法等,详见治疗篇。适当配以药物内服:❶南蛇藤、马连鞍、荆芥、藤黄连、两面针、防风、黄金扣、生姜。
❷辣蓼、鱼串草、老红薯藤,共炒黄水煎服。
❸樟树果、假芝麻。
❹山芝麻、草鞋根、两面针、古羊藤、南蛇勒。此外。成药藿香正气水(丸)、十滴水、人丹等亦可随症选用。

☚ 急惊风   伤风感冒 ☛
痧症

痧症

本病系腹部突然剧烈绞痛的一种急性病症。临床较多见。主要病位在消化道各器官,不仅包括胃、大肠、小肠等腑器,也包括肝、脾等脏器。其病因由于血、希热旺盛,粘虫感染于胃腑并与消化希拉交搏,致使下清赫依失权,逆乱于大小肠所致。受寒或汗后骤然遭风,火烤日晒太过,久病体弱之人饮食不节等,为引发本病之因素。主要表现为突然腹部剧烈刺痛,腹胀,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冷汗淋漓,治宜以调寒热,行气血,止绞痛,助消化为总则。药物宜投以六味安消散或广木香六味散为主剂。亦可用光明盐十三味散或广木香十一味散。
本症在临床上分为如下五个证型:
寒痧 腹胀肠鸣,持续作痛,受寒或饮食不当易于发病,嗳腐,流涎,脉缓弱,尿清,气味蒸气小。治宜以祛寒为主,药物用三热汤(干姜、荜拨、胡椒)或三盐散(砂、光明盐、紫砂、阿魏)与主剂交替服,姜汤水送下。
热痧 出汗,口喉干燥,吐泻黄赤色物,胃肠刺痛,胸背发热,脉洪数,尿黄赤,气味浓。治宜以清热为主,药物用黑冰片四味汤煎服或诃子九味散(诃子、五灵脂、查干榜𠯫、熊胆、红花、豆蔻、香青兰、丁香、麝香,共研细末)与主剂交替服,白开水送下。
包如痧 此病多发生于包如病邪盛者。症见胃脘绞痛,并伴胸背刺痛,时作时止,大便干结,脉大,关脉微。治宜以除包如邪为主,药物用松石十三味丸或寒水石二十五味散与主剂交替服用。
希拉痧 症见口苦,大渴,吐泻黄色物,饮酒或火烤日晒则加重,脉细数,尿黄,气味浓。宜以清希拉热邪为主,药物予以五灵脂九味散加野猪粪灰或与诃子五味散与主剂交替服用。
虫痧 表现脐周呈刀割样剧痛,进奶食或遇寒则加重,脉滑而紧。治宜以驱虫为主,药物予服永寿杀虫丸(五凤丸加蔓荆子)或与砂、天南星共研之散剂与主剂交替服用。
外治主要配合放血。酌情选肘外脉、踝脉或十指尖等部位。对个别寒症者可配合热罨疗。或于痞穴,小肠下穴施以灸疗。
饮食起居方面,易进温柔清淡之品,慎汗出当风,受寒。

☚ 痫病   脏痧症 ☛
0002189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