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苗病毒
痘苗病毒是一种大DNA病毒,属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在实验室内经动物培养、鸡胚培养或细胞培养增殖用于天花预防接种的病毒。由于痘苗病毒的使用时间很久,它的确切来源已不清楚;但在实验室通过杂交获得的天花-牛痘病毒杂交种被证明具有痘苗病毒的特性。
痘苗病毒有广泛的宿主范围,除人类外,牛犊、绵羊、家兔、猴、小白鼠、豚鼠都是易感动物。鸡胚经各种途径接种均可获得感染,能生长的细胞谱也很广。痘苗病毒对生活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实验室内易诱导发生变异。如嗜皮肤性的痘苗病毒经兔脑或鼠脑连续传代后可获得嗜神经性状;在细胞培养中连续传代,可降低对动物的毒力和失去产生血凝素的能力; 降低细胞培养温度获得的变异株,在鸡胚尿囊膜上的痘疱形态和对温度的敏感性都有显著改变。
在抗原性上,痘苗病毒与天花病毒关系密切,种痘可以预防天花。人体接种痘苗病毒后,只在种痘部位引起局限性的感染过程,从而获得免疫。但如痘苗病毒毒力过强,受种者免疫功能缺陷,或种痘时禁忌证掌握不严,可发生各种并发症。
种痘部位的痘浆被移植至身体其他皮肤或粘膜部位,可引起局限性的痘苗病毒感染;如移植至眼睑,可在睑缘形成大小不等的痘疱或溃疡,发生角膜炎甚至导致失明。湿疹患者种痘或接触了痘苗,在湿疹部位和外表健康的皮肤上可引起感染,痘疱大小不等常融合成片,严重者可致死。如受种者体液免疫应答迟缓,痘苗病毒通过血行散布全身,可引起全身性痘苗病毒感染。受种者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则可引起进行性痘苗病毒感染,痘疱持续增大,长久不愈,痘疱中央明显坏死,边缘呈白色堤状隆起。在身体其他部位也可出现类似的痘疱。此种感染虽是罕见,但病死率极高。孕妇初次种痘,亦可导致胎儿全身性痘苗病毒感染,造成死产或产后短时间内死亡。
治疗痘苗病毒感染,可肌内注射高价痘苗免疫球蛋白,或输新近种痘成功者的血浆或全血。用近期种痘成功者的白细胞或淋巴结混悬液注射于进行性痘苗病毒感染的皮损周围,可使溃疡很快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