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痘病毒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痘病毒科Poxviridae

感染人和动物后常引起局部或全身化脓性皮肤损害的DNA病毒。体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病毒颗粒呈砖形或卵圆形,长300~450 nm,宽170~260 nm。衣壳呈复合对称。病毒的类核体(nucleoid)呈哑铃状,在类核体的两侧凹面处各有一侧体。基因组为双链DNA的单分子,分子质量为85×106u~240×106u,DNA中G+C的mol数为0.26~0.40。部分成员对乙醚敏感。衣壳结构特殊,由无数蛋白质微管组成,正痘病毒表面似桑椹状,副痘病毒呈“8”字型缠绕的线团样外观。病毒在细胞质内复制和装配,由微绒毛释放,或是由细胞崩解而释放出来,胞浆内可形成B型和A型包涵体。病毒颗粒中至少含有30种结构蛋白、数种酶和10种抗原,其中之一是多种脊椎动物痘病毒所共有。本科病毒分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Chor-dopoxvirinae)和昆虫痘病毒亚科(Entomopoxvirinae)。前者又分6 个属; 正痘病毒属 (Orthopoxvirus ),副痘病毒属(Parapoxvirus),禽痘病毒属 (Avipoxvirus),山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兔痘病毒属(Leporipoxvirus),猪痘病毒属(Suipoxvirus)。常见畜禽病毒有绵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病毒,又称口疮病毒、牛痘病毒、小鼠脱脚病病毒、禽痘病毒、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黏液瘤病毒、猪痘病毒等。

痘病毒科

痘病毒科

痘病毒科病毒是所有病毒中体积最大和结构最复杂的病毒,含有最大的DNA分子。病毒颗粒含砖状DNA核心,围绕以数层薄膜。病毒在细胞质内复制和装配,此点与脊椎动物的其他DNA病毒不同。痘病毒能感染人和许多种动物,引起的多种疾病伴有化脓性皮肤损害。人感染后可引起全身性或局限性的痘疹。根据抗原性和形态学上的差异,本科分脊椎动物痘病毒和昆虫痘病毒二个亚科,并含一些未定属的痘病毒。对人类有密切关系的是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的天花病毒、痘苗病毒、猴痘病毒以及未定属的传染性软疣病毒。
本科所有成员具有共同的核蛋白抗原,同一属的成员相互间有广泛交叉的中和反应,不同属的则没有。基因重组仅见于属内,非基因的复活在属内和属间均可发生。
脊椎动物痘病毒的形态有二种类型,一种以痘苗病毒为代表,除副痘病毒属外,包含其他所有成员;另一种以口疮病毒(触染性脓疱皮炎病毒)为代表,包含副痘病毒属的所有成员。

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各属成员*

正痘病毒属痘苗病毒,天花病毒,牛痘病毒,鼠痘病毒,猴痘
病毒,兔痘病毒,水牛痘病毒,浣熊痘病毒,白
痘病毒,沙土鼠痘病毒, Lenny病毒**,骆驼
痘病毒***
副痘病毒属口疮病毒(触染性脓疱皮炎病毒),假牛痘病毒
(挤奶工人结节病毒),牛脓疱口炎病毒,海豹
痘病毒,骆驼痘病毒***
猪痘病毒属
山羊痘病毒属
野兔痘病毒属
猪痘病毒
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疙瘩皮肤病病毒
粘液瘤病毒,纤维瘤病毒,加里福尼亚粘液瘤病
毒,野兔纤维瘤病毒,松鼠纤维瘤病毒
禽痘病毒属鸡痘病毒,鸽痘病毒,金丝雀痘病毒,火鸡痘病
毒,麻雀痘病毒,鹑痘病毒,燕北哥痘病毒,碛
𥒉痘病毒,雉痘病毒,金翼啄木鸟痘病毒,知
更鸟痘病毒,小啄木鸟痘病毒,松鸡痘病毒
未定属痘病毒人传染性软疣病毒,骆驼痘病毒***,马痘病毒,
塔纳痘病毒#,亚巴猴瘤痘病毒##


*按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病毒的分类与命名》(1981年)分类,各属中的成员参考其他资料有增加。
**从患全身水疱疹名叫Lenny的一名妇女分离到的病原体,病毒具有天花和痘苗病毒的某些性状,但有区别。
***已知骆驼痘病毒有5种,它们的抗原性、形态及生物学特性不同,其中3种属正痘病毒,1种属副痘病毒,1种尚未定属。
*从肯尼亚Tana河畔居民的单颗水疱疹分离到的病原体。
**在尼日利亚Yaba地区饲养的猴群中流行,能感染人,在皮下引起良性肿瘤。


以痘苗病毒为代表的痘病毒呈砖形,大小为300~450×170~260nm。病毒颗粒中央有一哑铃状核心,核心含有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病毒DNA,病毒颗粒外层由二层膜和圆柱形亚单位组成。核心二侧各有一个侧体。核心和侧体被包膜包裹,包膜是由磷脂、胆醇和蛋白质组成的二层膜,厚20~30nm。膜上嵌有排列不规则的7~15nm宽、100nm长的管形脂肪蛋白质亚单位,呈管状表面结构。
以口疮病毒为代表的痘病毒呈卵圆形或圆柱形,大小为220~300×140~170nm。核心和侧体较小。包膜上规律地盘绕一条长线,呈螺旋丝状表面结构,包膜和丝状结构较痘苗病毒的厚。
病毒核酸是双链DNA,分子量130~240×105道尔顿,鸟嘌呤 (G)和胞嘧啶(C)的碱基含量特别低,为35~40%。沉降系数约5,000s,浮密度为1.1~1.33g/cm3。病毒颗粒中有30种不同性质的多肽,其中17种与核心有联系。核心蛋白中含有转录酶、磷酸核苷酸水解酶和核酸酶。病毒颗粒的包膜是脂蛋白,主要含有卵磷脂。
痘病毒不耐热,但在干燥状态下有较强的抵抗力。天花脓疱液经自然干燥后密封于瓶内,感染性可保持数月;天花痂皮在冷暗处保存1年可分离出病毒; 天花病毒经冷冻干燥后在实验室可保存20年。痘苗病毒在悬液中经60℃10分钟可被杀死;在干燥状态下可耐100℃10分钟,在37℃保存1个月痘苗效价不受影响。紫外线、α射线、X射线和γ射线均能杀死痘苗病毒。
正痘病毒属和禽痘病毒属的成员对乙醚有较强的耐受性,用乙醚处理痘苗,可杀死污染的细菌而保持痘苗病毒的感染性。其他属的成员则对乙醚敏感。天花病毒和痘苗病毒对50%中性甘油、酚和常用的消毒剂有抵抗,但对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则很敏感。痘苗病毒对酸敏感,在pH3的悬液中1小时即被灭活。
本科病毒可引起人和许多种动物患病,按自然感染宿主可分5组。Ⅰ组:仅感染人类,如天花病毒、传染性软疣病毒和Lenny病毒; Ⅱ组:感染人和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如猴痘病毒、塔纳痘病毒和亚巴猴瘤痘病毒;Ⅲ组:感染人和非灵长类的哺乳动物,如牛痘病毒、口疮病毒、假牛痘病毒、马痘病毒和牛脓疱口炎病毒;Ⅳ组:仅感染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如白痘病毒;Ⅴ组:仅感染非灵长类的脊椎动物,如山羊痘病毒属、野兔痘病毒属、禽痘病毒属和猪痘病毒属的成员以及鼠痘病毒、兔痘病毒等。
在痘病毒中,除副痘病毒属和猪痘病毒属的成员和未定属的传染性软疣病毒、塔纳痘病毒和亚巴猴瘤痘病毒外,均能在鸡胚尿囊膜上增殖并形成痘疱。根据痘疱形态、大小和能增殖的上限培养温度,可对许多种痘病毒进行鉴别。天花病毒形成微小致密、中央隆起与边缘界限明显的白色点状痘疱;痘苗病毒的痘疱呈扁平状,较大,中央有坏死灶; 牛痘病毒的痘疱有出血及溃疡。天花病毒在鸡胚尿囊膜上能增殖的上限培养温度为38.5℃,猴痘病毒为39℃,牛痘病毒为40℃,痘苗病毒可高达41℃。
痘病毒在细胞培养中的生长能力也有很大差异。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能在许多种细胞中生长,产生细胞病变;能生长天花病毒的细胞谱则很狭小。口疮病毒和假牛痘病毒在HeLa细胞中培养困难。传染性软疣病毒还未培养成功。
在痘病毒中,仅正痘病毒属的成员产生血凝素,并有交叉反应。血凝素是含类脂质的多形颗粒,直径50~65nm,可与病毒颗粒分开。
☚ 乳多泡病毒科   天花病毒 ☛
0001487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