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脂质
病毒脂质是指病毒颗粒的化学组成中所含的脂质成分。不是所有病毒都含有脂质。含脂质的动物病毒 (包括人病毒)比植物病毒和噬菌体的数量多。病毒脂质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酸酯以及磷脂(包括磷脂胆碱、磷脂醇胺、磷脂丝氨酸、鞘磷脂等)。
许多资料证明,病毒的脂质是在芽生过程中由宿主细胞膜获得的。但病毒脂质与细胞膜成分的关系,有两种看法:有的认为病毒脂质与细胞膜脂质完全相同;有的认为,不同病毒膜蛋白疏水部分,可以与细胞膜上的脂质选择性地结合,形成脂蛋白的复合物,这种脂蛋白复合物中的脂质跟细胞膜脂质不完全相同。用有机溶剂、去污剂或溶脂酶等处理有包膜的病毒后,可使病毒颗粒失去表面结构,并使病毒颗粒裂解,因而失去感染性。某些动物病毒的表面结构对病毒吸附、穿入细胞有重要作用。植物病毒的表面结构对感染的作用不大,所以除去植物病毒的脂质,对感染性并无明显影响。
含脂质病毒有以下三种特征:
❶病毒颗粒的结构上,内部有核蛋白的核心,外部则有包膜。包膜是由脂质、蛋白质及糖类组成。
❷新增殖的病毒在宿主细胞膜部位成熟,然后以芽生方式释放。
❸大多数含脂质的病毒对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溶脂酶敏感。某些病毒(如痘苗病毒)含脂质的量很少,故不受上述物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