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病毒感染的非特异性抵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病毒感染的非特异性抵抗

病毒感染的非特异性抵抗

病毒感染的非特异性抵抗是指在病毒感染中机体根据遗传或生理功能对各种病毒的非特异反应性,它在第一次接触时能起反应,而且在再次接触同种病毒时,作用并不改变。
病毒感染的非特异性抵抗因素,包括吞噬作用、干扰素、补体系统、杀伤细胞、体温、激素、年龄、营养条件、机体完整的皮肤和粘膜以及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
吞噬作用 巨噬细胞对预防病毒感染和促使病毒感染的恢复,都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的作用如下:
(1) 杀病毒作用。血液里的单核细胞,受刺激后转化为高能的吞噬细胞,称为活化的巨噬细胞。活化巨噬细胞的线粒体和溶酶体增多,因此代谢和吞噬及消化细胞的能力增加。实验证明,活化的巨噬细胞较未活化的巨噬细胞对单纯疱疹病毒在兔肾单层细胞中增殖的抑制能力强十多倍。
(2) 巨噬细胞促进淋巴细胞产生干扰素。实验证明,在纯淋巴细胞培养中,加入巨噬细胞,能增加淋巴细胞在植物血凝素、纯化蛋白衍生物、牛痘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刺激后产生干扰素的能力。如淋巴细胞受植物血凝素刺激产生干扰素时,加入巨噬细胞,则干扰素产量可增加5倍左右。
(3) 巨噬细胞能协助处理抗原,使B细胞产生抗体。在体外培养中,正常B细胞加抗原后不产生抗体,加入经巨噬细胞处理10分钟的抗原,也不产生抗体,但若加入经巨噬细胞处理30分钟的抗原,则产生抗体。
(4) 巨噬细胞对IgG的Fc段具有膜受体,可以与IgG的Fc段结合。当靶细胞抗原与相应的IgG抗体结合后,IgG的Fc段结合于巨噬细胞上,从而导致靶细胞的破坏。有的实验比较抗体加补体,抗体加正常腹腔细胞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的破坏情况,结果发现:1∶10,000稀释的免疫血清加补体不引起靶细胞的破坏,但如用腹腔细胞代替补体,加入到不同稀释度的免疫血清中,靶细胞的破坏情况是,当血清为1∶100稀释时破坏88%,1∶1000时破坏65%,1∶10,000时破坏30%。应当指出,腹腔细胞还有杀伤细胞(K细胞)也可与IgG的Fc段结合而导致靶细胞的破坏。
但对能在吞噬细胞中增殖,并不能被其灭活的病毒,反而会起到扩散病毒的作用。
自然杀伤(NK)细胞 正常机体的脾脏、周围血液和淋巴结中含有另一类淋巴细胞亚群,它不同于T细胞、B细胞,并对IgG的Fc段有膜受体,无需抗体的参预,即能杀伤一些肿瘤细胞,特别是T淋巴细胞瘤,故称为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作用是广谱的,能溶解某些鼠病毒所转化的淋巴母细胞。NK细胞受到卡介苗(BCG)、短小棒状杆菌、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LCM)病毒的激活,3天后可出现高水平的NK活性。激活的NK细胞对大多数细胞株具有杀伤作用并能与IgG的Fc段结合破坏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因此,有人认为NK细胞与'K细胞可能是同种淋巴细胞或关系非常密切的两种淋巴细胞。
干扰素 在病毒感染细胞时,产生干扰素。它是一种糖蛋白,抗原性较弱,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是重要的非特异性抵抗病毒感染的因子。目前已知有三种干扰素,即α、β、γ干扰素,其中γ干扰素又称免疫干扰素,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

α、β、γ干扰素的比较

性质α、β干扰素γ干扰素
化学组成
来源
糖蛋白
B细胞、其他
体细胞
糖蛋白
T细胞
分子量(道尔顿)
等电点(pH)
对pH2的稳定性
对56℃30min的稳定性
激活细胞抗病毒状态的时间
对免疫的调节作用
对细胞生长的抑制性
20,000
5~7
稳定
较稳定
较快
较弱
较弱
58,000
8、6
不稳定
不稳定
较慢
较强
较强

一般认为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机理是: 干扰素首先作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使人细胞中第21对染色体上的抗病毒蛋白基因去除抑制,转录成几种抗病毒蛋白的mRNA,再转译出几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酶类,后者阻断病毒mRNA的转译。
干扰素具有激活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间接地发挥其抗病毒作用。此外,γ干扰素还能增强β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
补体系统 补体参预抗病毒感染过程,如补体被激活后,所产生的免疫粘连反应,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补体能协助特异性抗体中和病毒。
体温 机体在严重病毒感染时的发热反应,可以限制病毒进一步增殖,促进机体恢复。动物实验表明,体温升高,能减轻病毒感染的严重性,这可能是由于体温升高不利于病毒的增殖。另外,体温升高促进免疫反应。但也有例外,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有的野病毒株在40 ℃尚能很好增殖; 又如体温升高反能促使单纯疱疹的复发。
完整的皮肤、粘膜 是防御病毒感染的外屏障。皮肤汗腺(分泌的汗液含乳酸)、皮脂腺(含脂肪酸),以及粘膜的纤毛运动和分泌液中的溶菌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病毒侵入机体或灭活病毒。
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在血流与脑髓间的血脑屏障,对病毒自血流进入脑髓起一定的阻挡作用,如血脑屏障受损,则病毒易于入脑。在母体子宫内膜和胎儿的绒毛膜间的胎盘屏障,使母体与胎儿血流不相流通,阻止病毒等进入胎儿。通常在妊娠最初3个月内,这种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此期间若母体受到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以及某些肠道病毒,有可能由母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使胎儿感染,造成畸形,流产或死产。
其他 不同病毒对不同年龄宿主的感染存在着差异,如婴幼儿对轮状病毒易感,而所有各年龄的人对流感病毒都易感,说明年龄对抵抗病毒有关,但其机理,尚有待阐明。
其他如遗传、激素、性别、种族、营养等都或多或少对病毒的感染发生影响,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某些病毒感染有促进作用; 营养不良易发生某些病毒病等。
☚ 病毒感染的细胞免疫   病毒感染的局部免疫 ☛
0001479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