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宿主动物的控制
由弹状病毒、披膜病毒、布尼亚病毒、呼肠孤病毒、砂粒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多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对这些疾病的流行,动物(包括野鸟、小野兽和家畜)在储存和扩散病毒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控制这些病毒宿主动物对一些病毒病可产生明显的预防效果。
人和动物的狂犬病是由狂犬或其他动物咬伤、抓伤而受到感染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为了预防狂犬病,应加强家犬的管理,捕杀野犬和狼、狐等野生动物,处死和焚毁患病家畜以及对进口的野动物进行严格检疫,其中限制养犬或加以严格管理是最基本的措施。另外,还可以对家犬进行疫苗接种。3个月至1年的狗肌内注射1~3ml疫苗,每2~3年加强一次。
在森林脑炎的自然疫源地内小野生动物是森林脑炎病毒的扩散宿主。森林采伐以后,由于环境的改变,野生动物和蜱的数量显著减少,但对家畜要严加管理,以避免受蜱的侵袭或将蜱携至居民区内。为预防欧洲蜱媒脑炎,可给疫源地内的家畜注射疫苗,以减少人经乳感染的机会。另外,稚蜱吸吮了免疫动物的血液以后,病毒由这一变态期到下一变态期的传递也会受到影响。
野鼠、有袋类及蝙蝠是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的宿主动物,但在流行型疫区内,奇蹄类家畜受到感染以后能产生高水平的病毒血症,因此,它们是流行型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的扩散宿主,利用TC-83减毒活疫苗接种马、驴、骡,可控制流行型三种亚型病毒(1A、1B、1C)的扩散和传播。
猪是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扩散宿主,如能在居民区外集中饲养,并改善猪舍的条件,便会减少受感染和向人间扩散病毒的机会。另外,乙型脑炎病毒可引起孕猪流产和雄猪睾丸肿,给畜牧业带来一定的损失。近年来中国曾利用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接种种猪,在上海市郊区已观察到明显的流行病学效果。
在日本的壶岐岛曾用乙型脑炎m株减毒活疫苗免疫猪群,该岛三带喙库蚊的带毒率有所下降,当年不仅未发生乙型脑炎患者,居民当中也未发现新的隐性感染。这一措施可考虑在重点疫区采用。但幼猪当中多有被动抗体,给免疫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啮齿类动物是引起出血热的砂粒病毒的储存宿主,在野外或居民区内防鼠和灭鼠,对预防这些疾病有着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