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病梅馆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病梅馆记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 删其密,夭其稚枝; 锄其直,遏其生气; 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龚自珍全集》)


 这是一篇构思十分巧妙的文章,说的是生活琐事,所喻却是严肃的社会问题。
 文章从列举江、浙一带梅的著名产地入手,转而谈到文人画士对梅的审美癖趣: 他们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这种癖趣又传染给了以卖梅为生的人,这些人为了卖得好价钱,投人所好,尽量将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致使江、浙一带的梅都带有病态而得不到健康的生长。这段文章,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娓娓动听,引人入胜。
 接着,作者表示自己对病梅的作法感到非常痛心,以至于为此而“泣之三日”。并决心把买来的三百盆病梅“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让其在特辟的病梅馆中自由生长,直到治愈它们的创伤。这些出人意料的举动又能引起人们的深刻思考。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他的一贯思想,不难使人领悟:他所指的病梅现象,正是对当时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人性发展受到种种压制和束缚的比喻,而他的疗梅之举,则是他强烈地向往自由解放并愿为此而奋斗的精神的表现。和他的《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相比,诗表现得显露,文表现得较为隐晦曲折罢了。

《病梅馆记》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病梅馆记》

[原 文]

江宁①之龙蟠②,苏州之邓尉③,杭州之西溪④,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⑤;以欹⑥为美,正则无景⑦;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⑧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⑨大号⑩以(11)绳(12)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13)直,删(14)密,锄正,以夭(15)梅病(16)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17)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入画士孤癖之隐(18)明告鬻(19)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20)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21)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22)者。既泣(23)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24);以五年为期,必复(26)之全(27)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28),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29)得(30)使予多暇日(31),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32)予生之光阴以疔梅也哉(33)!

[注 释]

①江宁:清代江宁府所在地,今江苏省南京市。②龙蟠:龙蟠里,在南京市清凉山下。③邓尉:山名,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汉朝时邓尉曾隐居于此,因而得名。④西溪:水名,在杭州灵隐山西北。⑤姿:姿色,美好的容貌。⑥欹(qī):倾斜。⑦景:景致,美景。⑧固:固陋无知,偏执。⑨明诏;公开宣告。诏,告诉,一般指上告下。⑩大号:大肆号召。(11)以:“以之”的省略。之,指上述评梅标准。(12)绳:名词用如动词,约束。(13)斫(zhuó):砍。(14)删:剪除。(15)夭:使动词,使……屈折。(16)病:使动词,使……成为病态。(17)蠢蠢:虫子蠕动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纷扰忙乱。(18)孤癖之隐:偏嗜成病的情趣。孤,独特,古怪。癖,偏嗜。隐,意,引申为隐情、隐衷。(19)鬻(yù):卖。(20)遏:遏制,压制。(21)烈:猛烈,引申为严重。(22)完:完好的。(23)泣:为动词,为……而泣。(24)棕缚;捆绑的棕绳。(26)复: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恢复。(27)全:形容词用如使动词,意思是使……完好。(28)诟(gòu)厉:辱骂。(29)安:何,怎么。(30)得:能。(31)暇日:空闲时间。(32)穷:竭尽,用尽。(33)也哉:表反问,重点在“哉”。

[译 文]

南京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花。有人说:“梅树以(树枝)曲折的为美,笔直的就谈不上美好的外观;以(树干)倾斜的为美,端正的算不得好景致;以(树叶)疏朗的为美,茂密的就失去了美好的风度。”真是浅薄呀。对此,文人画家们心里认同他们的意见(未尝不可),但不宜公开宣告,大声号召,用(这种标准)来束缚天下的梅花;更不能按这种标准让天下的老百姓砍掉笔直的,剪除繁密的,锄去端正的,把梅树弄成畸形病态作为职业来赚钱啊。(何况)梅枝的倾斜、疏朗、曲折,并不是(那些)忙忙碌碌只想赚钱的人能凭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做到的。(可是偏偏)有人把文人画家的(这种)古怪嗜好的隐衷公开地告诉卖梅花的人,(叫他们)砍断梅树的正干,培育它横斜的枝条,删除它的密枝,拗弯它的嫩条,除掉它的直干,压制它的生机,用(这种办法)谋求高价,于是江浙一带的梅花都成了病态的了。文人画家所造成的祸害竟严重到这种地步啊!

我买了三百盆(梅树),都是病态的,没有一盆是完好的。(我)已经为它们哭了好几天,

于是发誓疗救它们:让它们纵情地顺着自己的天性生长,毁掉那些花盆,把它们都栽到地里,把它们身上捆绑的棕绳全部解开,以五年为期限,一定要使它们恢复生机,保全它们的天性。

我本来就不是文人画家,甘愿受人辱骂,设立一个病梅馆用来收容它们。唉!怎么能使我多有一些空暇的时间,又多有一些空闲的田地,用来广泛收容南京、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毕生的光阴来治疗病梅啊!

[鉴 赏]

托物言志,借梅议政,是这篇“讥切时政”的杂文的写作特点。

文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在一开头介绍了梅花的产地,接着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引出对梅花的品评。先叙文人画士以“曲”、“欹”、“疏”为美的偏见,暗指封建统治阶级扭曲人格、扼杀人才的择才标准。接着刻画了他们的“孤癖之隐”,既要对天下之梅“斫直、删密、锄正”,又不敢“明诏大号”,把他们戕害人才的虚伪做作、奸诈狠毒的手法揭露无遗。然后笔锋一转,指向能将扭曲人性、扼杀人才的“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向他们发号施令的统治者,再用“江浙之梅皆病”,无情地痛斥了独裁统治摧残人才的罪行。文章的第二部分(二、三自然段)仍以梅花为喻,写自己立誓疗梅。面对购来的三百盆无一完好的病梅,作者不禁悲从中来,“泣之三日”,接着连用六个动词(疗、纵、顺、毁、埋、解)表达出自己“必复之全之”的决心,为此不惜“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反映出作者改革时弊的热切愿望和向摧残人才束缚思想的倒行逆施挑战的勇气。

全文借写“病梅”,批判黑暗统治的罪恶,借写“疗梅”,提出改变现实的主张。从表面看,文章字字写梅,但仔细推敲,写梅原为喻人,目的在于议政。读者透过“文人画士”残害梅花的阴险行径,自然地意识到腐朽势力以八股科举、文字冤狱、奴化教育等扼杀迫害人才的种种罪恶;而透过作者疗救病梅的热切愿望,读者自然会受到他那追求个性解放的满腔热忱的强烈感染。

字数:2216

[作者及作品简介]
本文又名《病梅记》或《疗梅说》,选自《龚自珍全集》。作者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生活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封建社会没落、解体的时期,对清王朝的腐败无能、独裁专制极为不满,强烈要求变革社会,要求摆脱摧残人性的专制淫威,提倡平等和民主,提倡个性解放。他尤为不满封建独裁制度对人才的扼杀和对奴性的提倡,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记》)的呼吁。
本文借病梅以曲笔揭露了统治者扼杀人才的罪恶,反映了龚自珍革除时弊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和大无畏精神。

龚自珍

彭格人 主编.中学生古文知识辞典.

古典文学作品《病梅馆记》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 可可诗词网

病梅馆记

 江宁之龙蟠〔2〕,苏州之邓尉〔3〕,杭州之西溪〔4〕,毕产梅。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5〕,正则无景;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6〕,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7〕,以绳天下之梅也〔8〕;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9〕,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10〕。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11〕明吉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12〕,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13〕。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14〕,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15〕,辟病梅之馆以贮之〔16〕。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17〕?
 
 〔1〕《病梅馆记》又题《疗梅说》,是龚自珍的散文代表作。
 〔2〕江宁:旧江宁府所在地,在今南京市。 龙蟠:在今南京市清凉山下。
 〔3〕邓尉:山名,在苏州市西南。
 〔4〕西溪:在杭州灵隐寺西北。
 〔5〕欹(qi):歪斜不正。
 〔6〕固也:本来如此。
 〔7〕明诏大号(hao):公开宣传,大声叫嚷。
 〔8〕以绳:用……为准绳。
 〔9〕斫(zhuo)直:把本来直的砍掉。斫,用刀、斧砍。 删密:把本来密的芟成疏形。 锄正:把本来形正的铲除。
 〔10〕夭梅、病梅:残害梅花,使梅呈病态。
 〔11〕孤癖:独特的偏好。隐:心理,隐情。
 〔12〕遏:阻碍,遏制。
 〔13〕完者:完整的,健康的。
 〔14〕棕缚:棕绳的束缚。
 〔15〕诟(gou)厉:辱骂。
 〔16〕辟:开辟。
 〔17〕穷:尽。
 
 本文写于清道光十九年鸦片战争前夕。短短数百字,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底蕴。在我国,长期以来以孔孟思想为整个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而宋明以来的理学家们所制定的伦理道德规范更给读书人带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尤其是明清以八股取士,更是扼杀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作者笔下的“病梅”,正是封建专制制度压制、束缚、摧残的人才的写照。作者表面上是说这种可悲的状况正是那些“文人画士”们造成的,实际上矛头直指扼杀天才、禁锢思想的清朝统治者和他们的大小奴才。由此表现了极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朦胧地表达出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这个思想闪耀着民主思想的光辉,带有资产阶极启蒙思想的色彩,是当时进步思潮的反映。文章没有纵横的议论,以物喻人,立意新颖,采取象征手法,设想新奇,寓意深刻。

病梅馆记 - 人文名篇 - 可可诗词网

病梅馆记

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殀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B11]]其正,养其旁条[[!B12]],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椶[[!B13]]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原载《定庵文集》

〔注释〕 ①江宁:旧江宁府所在地,今南京。 ②龙蟠:龙蟠里,位于今南京清凉山公园东南侧。 ③邓尉:即邓尉山,在苏州城西南30公里,以“香雪海”闻名,是中国著名的赏梅胜地,其地因东汉开国功臣邓禹得名。 ④西溪:杭州老和山以北,由古荡向西约9公里的水网地带,统称西溪,与孤山、灵峰并称西湖三大赏梅胜地。 ⑤欹(qī):倾斜。 ⑥明诏大号:公开宣布,大力号召。 ⑦绳:以……为标准,按一定标准衡量、纠正。 ⑧殀:同夭。短命,早死。 ⑨隐:隐衷,藏在心里的特别的嗜好。 ⑩鬻(yù):卖。 [[!B11]]斫:砍。 [[!B12]]旁条:旁逸斜出的枝条。 [[!B13]]椶:同棕,棕绳。

〔鉴赏〕 龚自珍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改良主义先驱。年轻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后入仕为官,道光十九年(1839年)辞官南归,此后写下许多著名文章,提倡政治改革,《病梅馆记》即是其中之一。《病梅馆记》是一篇寓意深刻又独具特点的小品文,它将文学创作、社会批判和思想启蒙巧妙地融合。以梅喻人,新颖地凸显了对“人”的关注,带有鲜明的人文色彩。

首先,龚自珍以梅的形象构建起一幅独特的象征图景。梅与兰、竹、菊一起被称为“四君子”,其孤洁傲世的品质是历代文学、艺术作品中常见的题材,经过长期发展定格为特定的符号,一般用来描绘某个主体的精神品质。本文题为“病梅馆记”,通篇只写梅之病、殀,塑造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梅的形象。“病梅”象征有思想却受压抑的士人,是残缺、病态的个体,也是作者这幅象征图景的中心。品梅标准象征清朝统治者选拔人才的畸形标准;“文人画士”象征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的封建官员;“江、浙之梅皆病”象征中国社会盲目自大、守旧落伍、混浊如死水般的思想界;“疗梅”象征作者革除时弊的愿望与行动。这是龚自珍经世致用思想的体现,以梅影射沉重的现实,表达了作者深重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

其次,龚自珍借梅来阐明自己的人才观。《病梅馆记》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病梅”,介绍“病梅”产生的缘由以及“病梅”的特点。“江、浙之梅皆病”,是由畸形的品梅标准造成的:以曲、欹、疏为美,以直、正、密为不美,“直则无姿”、“正则无景”、“密则无态”。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判断人才的标准,统治者需要的是曲意、庸懦、守旧的庸才和奴才,而不是正直、求新、有思想的真才。以僵化的八股文作为判断人才的标准,将士人拘限于故纸堆中,禁锢思想。第二部分写“疗梅”。“疗梅”就是要破除封建统治对人才的束缚,“解其棕缚”,“纵之顺之”,“复之全之”,让人才获得自由发展,个性得到解放。实现这点,需要改变选拔人才的标准。

人才标准是时代的产物。人才标准不仅反映了不同社会与不同时期的人才观,更体现了国家的统治策略。作为社会统治策略反映的人才标准,是影响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风向标。一个时代确立的某种人才标准,经岁月的积淀,往往会形成难以逾越的价值取向,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取舍、风俗习惯的形成、社会教育的建构,起着引导作用。在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人才标准是德才兼备。但德与才在不同时期各有偏重,一般来说,治世强调德大于才,乱世强调才大于德。

德与才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德”最初来自儒家思想,强调君子个人的德性修养,随着统治者的治国之略的变化,“德”的内涵演变为“三纲五常”,其核心是“忠君”。“才” 指真才实学,在中国古代衡量真才实学的重要途径是“出仕”,即做官。加之古代“重义理轻技艺”的传统,除了“出仕”,其他都为贱业。士人如何才能“出仕”,唯一的途径便是做好八股文。在科举制度的大棒下,士人沉浸于八股文的研究。科举制度的本意,是要延揽天下人才,让有真才实学的人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到清代适得其反,“本为求才计,变成欺人技”,坑害了广大士人的身体与学问,使国家蒙受很大的损害。八股文做得好,为考官青睐,就是士子踏进仕途的敲门砖。八股取士制度的推行,使士人们的知识结构、生活情趣,不出揣摩剿袭的范围,他们所关注的也局囿于功名、八股选本的小天地。士人们的生机活力和个性被消磨殆尽,成为龚自珍眼中的“病梅”。

龚自珍生活的嘉庆、道光时期已逢衰世,上述情况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变本加厉。让龚自珍更抑郁的是,尽管已出现了人才危机,统治者却不思改变。康乾时期的文字狱仍令知识分子心有余悸,龚自珍在《咏史》中感慨道:“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统治者为加强思想上的统治和禁锢,继续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规定文体。这种人才选拔标准造成的结果是:真才因能力突出、个性鲜明而遭到排挤、贬官甚至诛杀;剩下的多是圆滑浮世、八面玲珑的假才。龚自珍在《乙丙之际箸(塾)议》中感慨:“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抑巷无才偷,市无才驵,薮泽无才盗;则非但鲜君子也,抑小人甚鲜。”即使“才士与才民出”,可是却有“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扼杀的原因,竟然是“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历史上每一次的思想解放,都是从人才标准的变更开始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传世的名言表明,龚自珍要人们从“病梅”中解脱出来。这具有承前启后的启蒙作用,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充分肯定龚自珍作为时代开拓者的作用:“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

第三,龚自珍提倡一种健康自然的审美艺术观。《病梅馆记》中,龚自珍提到两种截然相反的审美观。清代的精美繁复的时代观念,令文人画士以曲、欹、疏的梅为美,以直、正、密的梅为不美,以病为美,以自然健康为不美,体现了一种畸形的审美艺术观。龚自珍主张通过疗梅恢复梅的直、正、密的状态,意味着提倡一种健康自然的审美艺术观。审美艺术观是时代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国历史,审美艺术观和思想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唐的大气磅礴、健康饱满,宋明的清丽典雅,无不折射出时代观念的影子。时代观念的价值标准直接影响审美艺术观的形成与演变,审美艺术观又对个体的心性与情操、社会价值取向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一种健康自然的审美艺术观有利于知识分子的人格和心性的塑造,有利于知识分子个性的培育和发展。龚自珍希冀人们从畸形审美观中解脱,其“思想之启蒙”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杂文《病梅馆记》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病梅馆记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谿,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天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11),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呜乎,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定盦续集》)


 注释 ①龙蟠——即龙蟠里,在南京市清凉山下。江宁:即今南京市。②邓尉——山名,在苏州市西南,山多梅树,号称“香雪海”。③西谿——地名,在杭州市灵隐山西北。④欹——歪斜。⑤固也——固然是这样。⑥明诏大号——明白宣示,大声号召。⑦绳——衡量。⑧天梅、病梅——使梅早亡,使梅生病。⑨隐——隐情、隐衷。⑩复之,全之——使它恢复,使它健全。(11)诟厉——诅咒责骂。
 赏析 这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短文,借托着对病梅遭遇的描述及对此事的义愤、同情,来抒发自己内心深沉的愤慨和抑郁。文章深沉凝炼,忧愤深广,写于作者1839年被迫辞官南归以后。作者对官场中扭曲人性的情形深有所识,痛有所感,于是在文中借对病梅的描摹,把当时社会中扭曲人性的现象,揭示得特别细致真切。
 文章指出,梅树之美只能任其自然,天然的美才是真美。但文人画士们却让人们把梅枝中直的砍掉、密的删掉,正的锄掉,使梅早亡、使梅生病,并以此为职业来求取钱财。结果使江浙一带的梅树尽皆成为病梅。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在无比痛心愤慨之余,一口气买下病梅三百株,发誓要把它们医治好,去掉它们的种种束缚,任其生长,还专门辟设了病梅之馆,恨不能有更多的闲暇和田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天下的病梅都加以疗救。这里,字面上说的是“病梅”,而作者心里想的乃是“病人”,是精神上被压抑、被扭曲的病人。龚自珍作为改良主义的思想先驱者之一,他的人性论思想,在本篇里有着明显的表现。
 文章短小精炼,思想深厚,感情浓烈,愤懑之情,溢于言表,急切之心,砰然可闻。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何等痛心疾首。“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悲痛之情状,如在眼前。“呜乎,安得……穷余生……以疗梅”,更表现了主张解放个性的强烈的愿望与决心。
病梅馆记

《病梅馆记》

清龚自珍撰。自珍48岁时辞官返杭州故里,辟梅园命名曰“病梅馆”,并写下了这篇文章。自珍身处封建末世,敏感意识到封建社会的“大厦”将倾,对这个社会的腐朽和弊端也看得格外清楚。此文从说梅之病入手,将世俗公认的“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的通行规范斥为“病”,并进而深刻揭示出世人的心态之病,眼光犀利,识见卓异。而其用意,则在于托物言志,以梅论政,笔锋直指封建专制对人才的摧残、矫厉和笼络,渴望一种使各种人材自然健康成长的环境。文末谓将“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可以看作觉醒了的知识分子为思想启蒙,挣脱封建桎梏投身时政改革的决心。

☚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古文名句 ☛
0000705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