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病人心理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病人心理学

病人心理学

人类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各种生理和心理反应。疾病是机体对生活环境适应不良的结果,它不仅反映了生理功能的异常,同时也反映了心理变化。病人心理学就是了解各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及各种社会因素 (包括医护人员的言语与行动) 对病人的影响。
疾病与心理的关系密切。大量的资料证明: 心理因素可以致病,而疾病对病人的心理状态又有很大影响,并且还可促使病人对各种社会心理因素有更大的易感性。
心理因素包括人的认识和思维、爱好和憎恶、情感和意志、理想和信念、社会影响和家庭传统、文化修养和生活习惯、道德观念和行动准则、政治觉悟和知识水平以及既往经历等。当这些主观的心理因素与客观现实不相适应时,往往发生心理矛盾(或心理应激),并通过情绪变化而影响躯体内脏活动,躯体内脏活动又可以反作用于心理状态,再共同引起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
关于心理矛盾致病的研究证明,相当数量患者生病与社会逆境有关。有的医院统计在500名胃肠道疾病住院患者中,74%是由于境遇不良所致。还发现在门诊病人中因情绪紧张而致病的占76%。长期的愤怒被压抑可引起高血压。癌症病人发病前往往有长期异常的精神状态,特别是有严重的精神创伤、过度紧张或过度忧郁的历史。而情绪变化可引起免疫功能改变和激素分泌紊乱,从而促使癌细胞活跃。有人在胃瘘、胃粘膜外翻的病人观察到: 悲伤时胃粘膜苍白,分泌液减少;焦虑时胃粘膜充血,分泌液增加。其它如神经性皮炎、偏头痛、心律不齐、溃疡性结肠炎、性功能障碍等均与心理因素有关。研究表明,并非所有心理矛盾都能致病。例如地震、洪水等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以及亲人丧亡等事件的致病性较为普遍;而工作不顺利,家庭、同事间关系不和睦等则不一定致病。因为不同个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有人性格开朗,可以自我控制而不引起不良后果;但思想狭隘、感情脆弱或性格内向的人就可由于抑郁、苦闷而导致发病。
近代身心医学研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生与个性特征有关。如冠心病患者的个性特征大都是雄心勃勃,竞争性强,为工作成就努力奋斗,常感时间不足而有压力,好激动,缺乏耐心,活动迅速等。高血压病患者的个性特征则较多样: 有人好争论,易激动;有人自卑胆小,多疑敏感;有人固执保守,非常耿直。
在患病过程中,病人的心理状态与常人不同。他们的情绪多不稳定,易于激动;对行为的控制力和对刺激的耐受性均降低;要求更多的注意、关心与重视;对暗示的感受性增高,以致敏感,甚至多疑、恐惧、忧虑。而且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应激。例如在疾病初起时,病人对疾病引起的生理功能改变猜测其是否患了某种严重的甚至是不治之症,并且迫切要求医生作出诊断。待明确诊断后,各种治疗措施对病人的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影响。以用药为例,药物是通过其生理效应 (药理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但临床上可以发现部分病人的好转并非药物本身的生理效应所致,而是通过接受药物治疗的方式在病人心理上引起良好的感受,致使疾病好转,这就是药物的心理效应。药物的心理效应在对症药物(以消除症状为主的止痛、镇静、安眠、助消化药)要比对因药物(以消除病因为主的抗生素、抗寄生虫药、解毒药)为多见。另外,药物的疗效与病人的心理状态有关。如对治疗充满信心,情绪愉快,疗效就好;反之,疗效就差。再以手术为例,手术是另一种治疗手段。病人在手术前后可产生各种心理反应。术前的恐惧与紧张是由于对手术不了解;术后的疑虑则来源于手术的疼痛、功能的恢复等。所以对手术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术前教育,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作法,以及术后如何翻身、咳嗽、深呼吸、活动肢体等,可以减少忧虑,树立信心,取得合作,加速恢复过程。
基于上述的道理再结合病人对于医院这个陌生环境的不习惯和不了解,护士应调整病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视、听、嗅、触等各感官上消除一切不良刺激,并通过医务人员的语言、态度、行为等方面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给病人以积极的教育和暗示,使病人对医院产生安全感与信赖感,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健康的恢复。

☚ 护理程序   门诊护理 ☛
0001024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