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疾虚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疾虚妄

疾虚妄

与诗学有关的古代文论概念。语见王充《论衡·佚文》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在这里,王充说明自己写作《论衡》的动机,起于“疾虚妄”。它与孔子所称《诗》三百的“思无邪”,相对而成文,是同一意思。所以《对作篇》中说明文章之作,在于“驱民使之归实诚……归正道焉”。《对作篇》又云:“是故《论衡》之造也,起众书并失实,虚妄之言胜真美也。故虚妄之语不黜,则华文不见息;华文放流,则实事不见用。故《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辞为奇伟之观也。”由此可见,“疾虚妄”、“归实诚”而见“真美”,是王充写作《论衡》的宗旨,也是他对一切文章写作(包括诗赋等文学作品)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文章写作,应该力求内容真实,反对虚妄。这一理论,在东汉时代,是很有针对性和斗争性的。东汉初年,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统治,把早已定于一尊的儒家思想不断地加以神学化,不仅宣传“天人感应”,而且大力提倡谶纬迷信,附会各种儒家经典而作出种种虚妄的解释,发挥或预测吉凶。于是形成了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文风,如文人辞赋之作,越来越缺少真情实感,不能如实地反映生活和表现作家的“实诚”之心。针对这种不良倾向,王充提出了“疾虚妄”的写真实要求,具有时代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王充关于“文”或“文学”的概念,取的是杂文学的观念,对于文史哲各自独立的本质特性缺乏区分和认识。他的真实论,也就存在不能区分艺术和学术、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不同的理论缺陷。因此,他错误地要求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一样真实,用历史和生活的真实,去取代艺术真实,对像神话、寓言一类文学作品的想象、虚构、幻想和夸张等,一概斥为“虚妄”而加以否定,这是很片面的。

☚ 亡国之音   义得言丧 ☛

疾虚妄

务实诚 为世用 王充文学伦理思想的基本观点。语出《论衡》中的《对作》、《超奇》、《自纪》、《佚文》等篇。王充在文学理论史上开作家论的先河。他要求作家要有“胸中之造”,去虚妄、归实诚,认为只有“精诚由衷”,作品才能“感动人深”。王充认为,文章光追求外在装饰的华丽,而缺少内在的实诚,就达不到预想的效果:“饰面者皆欲为好,而运目者希;文音者皆欲为悲,而惊耳者寡。”他继承了扬雄、桓谭等人“尚用”的观点,认为文学应为社会服务,有益于教化。”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者,一章无补。”所谓“为世用”,就是劝善惩恶益化补正。“夫文人文章,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载人之行,传人之名也。善人愿载,恩勉为善;邪人恶载,力自禁裁。然则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王充论文,以真伪、善恶、是非为标准。凡“辞出溢其真,称美过其善”便被斥为“虚妄之言”。王充的文学伦理思想,在迷信谶讳之学盛行的东汉,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对后代有深远影响。不过,他把具有浪漫主义特点的作品都归入“虚妄”一类,甚至把文学中的夸张手法也归为“虚妄”。这是以一般道德观念中的“诚实”来要求文学创作,没认识到文学的审美特性、文学的想象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这又不利于文学的发展。

疾虚妄

这是东汉王充对其重要的哲学著作《论衡》的宗旨简炼而精当的概括。《论衡·佚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论衡》篇以千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可见,“疾虚妄”是贯穿全书的宗旨。王充生活的时代,谶纬迷信盛行,虚辞华文流放,王充作《论衡》,张“疾虚忘,务实诚”之大旗。欲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辞为奇伟之观也”(《论衡·对作》)。鉴别轻重,判别“虚妄”与“实诚”。对凡是“实诚”的就加以肯定,凡是“虚妄”的就加以排斥,即立“真伪之平”。王充在这儿提出了一个新的衡文标准,这是文学理论的一大发展。早在孔子时,就提出来“善”和“美”的标准,强调文章要美善相兼,尽美尽善。老庄尚自然,贵“真”,但未运用于文学。王充首将真实性列为文学批评的标准,这表明他已模糊认识到文学创作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文学作品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但是,又必须看到王充在文学真实观上的局限性。王充论的文,概念广泛,包括文学。王充并没有把握文学自身的特殊规律。因此他把上古神话如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羿射九日等文学瑰宝亦斥为虚妄之辞,不免狭隘。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王充分不清神话和迷信也是可以理解的。无论如何,王充首先提出的文学真实性问题是文学理论中的重要问题,后世多有论述。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