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疫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疫疠病名。 疫疠epidemic disease or pestilence中兽医学名词。又称疠气、戾气、杂气、疫气和瘟疫。一类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侵袭畜体而产生的烈性流行病。疫疠具有发病急骤、症状相似和传染性强的特点。现代兽医学认为疫疠是传染性很强的病原微生物,如马的偏次黄(炭疽)、牛瘟、猪瘟等都是由疫疠引起的疾病。 疫疠泛指一些传染性强,容易造成大流行的疾病。 疫疠yì lì《本草纲目》主治第3卷卒厥(伤寒热病)(13)。病证名。 疫疠yìlì❶病名。某些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可造成大流行的疾病。《诸病源候论·疫疠病候》: “其病与时气、温热等病相类, 皆由一岁之内, 节气不和, 寒暑乖候, 或有暴风疾雨, 雾露不散, 则民多疾疫, 病无长少, 率皆相似。” 《温疫论》论时行疫气乃杂气所成,非关风寒暑燥火。疫病多种, 为不同的杂气所导致。 疫疠 疫疠疫疠是由一类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侵袭人体而产生的烈性流行病。古人认为这是由于感受天时气候久旱,酷热等反常变化以后所发生的流行疫病。早先,王叔和称此为“非时之气”,他在《伤寒例》中说:“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吴有性则不同意这种论点,在《温疫论》中提出了“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而且对疫病之流行认为:“不可以年岁四时为拘,盖非五运六气所能定”,即是说并非“四时不正之气”引起,而是由于感受了“戾气”,“厉气”,“杂气”,“异气”而致。他说:“疫者,感天地之厉气,在岁运有多寡,在方隅有厚薄,在四时有盛衰。此气之来,年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从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夹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募原’是也。”由此可见,温疫与一般外感不同,温疫因感受厉气所致,由口鼻侵入,常分传表里;一般外感则感受六淫之气,由皮毛而入,其传变常由表及里。温疫与伤寒之病因也有不同,他说:“夫伤寒必有感冒之因,或单衣风露,或强力入水,或临风脱衣,或当檐出浴,当觉肌肉粟起,既而四肢拘急,恶风恶寒,然后头痛、身痛、发热、恶寒、脉浮而数、脉紧无汗为伤寒,脉缓有汗为伤风。时疫初起,原无感冒之因,忽觉凛凛,以后但热而不恶寒。然亦有因所触而发者,或饥饱劳碌,或焦思气郁,皆能触动其邪,是促其发也,不因所触无故自发者居多,促而发者,十中之一二耳”。而且疫疠之为病,常可因厉气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病证,所谓“众人触之者,各随其气而为诸病”。此外,某种戾气对某些脏腑有特异的感染性。《温疫论》更指出:“盖与其时,适有某气专入某脏腑经络,专发为某病。”吴氏更观察到戾气具有种族感受的特异性,他指出:“然牛病而羊不病,鸡病而鸭不病,人病而禽兽不病,究其所伤不同,因其气各异也”。就病因学而论,在当时能达到这些科学论点是难能可贵的,对中医热病病因学来说,确是一大发展。 ☚ 六淫 外因性损伤 ☛ 疫疠yì lìpestilenc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