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肾炎
疟疾肾炎系一种以疟原虫为抗原的肾小球疾病,见于疟疾流行地区,特别是某些非洲国家如乌干达、尼日利亚等。从感染疟疾患儿的血清中可检出可溶性疟疾抗原及抗原抗体复合物。本病是免疫复合物肾炎。某些地区(如圭亚那)因有效地控制了疟疾的流行,本病的发病率已显著减少。
疟疾患者肾脏病的表现主要有两种类型:
❶急性疟疾肾炎: 于恶性疟感染后1~2周,出现肾炎的轻微临床症状,如面、踝部微肿,尿中出现红细胞、管型及蛋白。此类肾炎对抗疟治疗反应良好,尿的异常变化通常于治疗后4~6周内消失。
❷慢性疟疾肾炎:见于三日疟感染后。疾病发展缓慢并逐渐进入慢性期,伴有持续性蛋白尿、肾功能损害,有时尚伴高血压。本病初期肾活体组织标本中曾有人观察到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免疫球蛋白 (96%患者)、补体(66%)和三日疟抗原(25%)的沉积。三日疟患儿发生慢性进行性肾损害似乎并非疟疾抗原不断补充所致,因本病晚期不易检出抗原。推测疟疾免疫复合物于整个发病过程中仅起始动作用,后来可能有自身免疫机理参与。
抗疟治疗对慢性疟疾肾炎大都无效,临床表现为肾炎性肾病的病儿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反应也差,其蛋白尿常为非选择性。预后不佳,约半数病儿于3~5年内发展成为肾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