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疑问代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疑问代词

 何hé
 (1)什么。例如: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
 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
 ③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长歌行》)
 (2)怎么。例如:
 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②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3)为什么。例如: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②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③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唐雎不辱使命》)
 (4)怎么样。例如: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安ān
 (1)表反问,可译为“怎么”、“哪里”。例如:
 ①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表示处所,可译为“哪里”。例如:
 ①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
 ②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其一)》〕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谁shuí
 疑问代词,与现代用法同。例如:
 (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清平乐·村居》)
 (3)天下英雄谁敌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5)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别云间》)
 孰shú
 疑问代词,谁。例如: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3)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焉yān
 (1)哪里,怎么。例如: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2)怎么。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焉:哪里。
 胡hú
 为什么。例如:
 (1)然胡不已乎?(《公输》)
 (2)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恶wū
 怎么。例如:
 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满井游记》)
 那nǎ
 (1)通“哪”,怎么、为什么。例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2)通“哪”,表选择。例如: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哪nǎ
 什么,怎么。如: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朝天子·咏喇叭》)

疑问代词

又称询问代词。 指表示疑问的代词。 根据疑问内容的不同,疑问代词可分为:(a)问人的,如“谁”; (b)问事物的,如 “什么、 哪”等; (c) 问动作行为或方式方法的, 如 “怎么、 怎样、 怎么样” 等;(d) 问处所的, 如 “哪儿、 哪里”等; (e) 问时间的,如 “多会儿”; (f) 问数量的, 如 “几、 多少” 等;(g) 问程度的,如 “多”。疑问代词还可表示反问、 任指和虚指。 参见 “代词”。

疑问代词

疑问代词

询问人或事物的代词。《马氏文通》叫做“询问代字”。古代汉语中的疑问代词可分为代人和代物两类,前者有“谁孰”两个;后者有“何”“胡”“曷”“奚”“恶(wū)”“安”“焉”“孰”等。
“谁”代人。如《论语·子罕》:“吾谁欺? 欺天乎?”《战国策·齐策》:“此谁也?”《史记·项羽本纪》:“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晋书·四夷列传》:“臣等不学,实未审三皇何父之子,五帝谁母所生。”
“孰”可以代人。如《论语·微子》:“孰为夫子?”《荀子·非相》:“圣王有百,吾孰法焉?”《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也可以代事或物。如《论语·八佾》:“是可忍,孰不可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画孰最难者?”“孰”前面如果出现指明范围的词语,就表示选择疑问,译作“哪个人”或“哪件事”“哪件物”。如《战国策·齐策》:“吾与城北徐公孰美?”《孟子· 尽心下》:“脍炙与羊枣孰美?”
“何”可以问事物或时间、处所,在句中可以作定语、宾语、状语、谓语等。如《左传·僖公四年》:“以此攻城,何城不克?”《荀子·强国》:“应侯问孙卿子曰:‘人秦何见?’”《战国策·齐策》:“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贾谊《治安策》:“然而天下少安,何也?”“何”也可以代人。如《公羊传·庄公二十二年》:“文姜者何?庄公之女也。”
“曷”问事物,在句中作宾语、状语、定语。如《吕氏春秋·任数》:“虽闻,曷闻? 虽见,曷见? 虽知,曷知?”《尚书·西伯戡黎》:“天曷不降威?”《诗·王风·扬之水》:“怀哉!怀哉! 曷月予还归哉?”
“奚”问事物或处所,在句中作宾语、定语或状语。如《论语·子路》:“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吕氏春秋·慎势》:“以楚攻宋,奚时止矣?”《列子·说符》:“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奚亡之”就是“为什么丢了它”。
“安”问处所或事物,作宾语或状语。如《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胡”询问事物或原因,在句中作宾语或状语。如李白《蜀道难》:“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诗·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恶(wū)”问事物和处所,在句中作状语或宾语。如《史记·春申君列传》:“且王攻楚,将恶出兵?”《荀子·劝学》:“学恶乎始?恶乎终?”
“焉”问事物和处所,作状语或宾语。如《左传·隐公元年》:“姜氏欲之,焉辟害?”《论语·阳货》:“割鸡焉用牛刀?”陶渊明《归去来辞》:“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孟子·离娄上》:“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

☚ 接读代字   询问代字 ☛

疑问代词

用来表示询问对象的代词。甲骨文中未发现。首见于周秦时期。可按读音分为三系:❶同属“禅”母的“谁”、“孰”等,主要用来询问人。
❷同属“匣”母的“何”、“曷”、“奚”、“胡”、“盍”等,主要用于询问事物。
❸同属“影”母的“恶”(乌)、“安”、“焉”等,主要用于询问处所。汉魏六朝时,又出现了“那”、“底” (相当于“何” )等新的疑问代词。如《孔雀东南飞》: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子夜歌》: “日冥当户倚,惆怅底不忆?”疑问代词“什么”和“怎”产生于唐宋时期。如《唐摭言》: “韩愈问牛僧儒且以拍板为什么。”杨无咎《鹧鸪天词》: “潇洒襟怀怎许(怎样)传? ”

疑问代词

疑问代词

指表示询问、反问,或在一定的条件下不表示询问或反问而表示任指或虚指的代词。问人常用 “谁”,问事物常用 “什么”,问动作、行为常用“怎么”,问处所常用 “哪里、哪儿”。王力 《中国现代语法》: “凡词,居于首品、次品、或末品的地位,表示疑问或反诘者,叫做疑问代词。” “疑问代词就是 ‘谁’ 和‘什么’ 之称。” 吕叔湘 《语法学习》: “无定代词普通称为疑问代词,虽然也有不表示疑问的时候。” “疑问代词,问人,除了用‘谁’,也用 ‘什么人’ 和 ‘哪个’。严格说,‘什么人’ 问的是人的身分,‘哪个’ 是选择性发问,可是在好些方言里都用来跟‘谁’没有分别。‘哪’字从前也写 ‘那’,跟指示代词没有区别,现在也有人这么写。可是这两个字声音既然不同,用法又两样,还是写成两个模样好些。‘哪个’ 的 ‘个’ 也能换成别的副名词,‘哪个’ 也常写成 ‘哪一个’,‘哪’有na和nei两种音。”“怎么”可作名词、动词的附加语,可作谓语,“还能问原因,跟 ‘为什么’相同”。“指示代词里没有替代行为的词,疑问代词有。‘你昨儿在家里干些什么?’的‘什么’,‘你能把他怎么样?’ 的 ‘怎么样’,都是替代行为的; 换句话说,跟一个动词相当。问数量用‘多少’,问程度用 ‘多’,都不用‘多么’。‘多么’ 专用在感叹句里。”朱德熙 《语法讲义》: “疑问代词在句子里重读还是轻读,往往会影响句子的意思,比较: (a)他叫什么绊了一交?(b)他叫什么绊了一交。(a)是疑问句,‘什么’重读,(b)是陈述句,意思是被一样东西绊了一交,‘什么’ 轻读。”“疑问代词有的时候不表示疑问,这有两种情形: 第一是表示周遍性,即表示在所涉及的范围之内没有例外。……第二是用疑问代词来指称不知道或者说不出来的人、事物、处所、时间等。”参见“任指”“虚指”。

☚ 随意所指之词   疑问词 ☛
0000191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