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疑狱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疑狱集书名。五代后晋和凝、和㠓父子编著,共4卷,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案例选编。书中收集了历代各种疑难案例百余则,如“御史奏状”、“李崇还儿”、“丙吉辨影”、“黄霸戮乱”、“严遵壁听”、“赵和籍产”、“若水留狱”、“敏中密访”、“王璥听密”、“蒋恒觇妪”等。对案件的处理作了具体分析和评论,还介绍了司法检验方面的经验。现代流传的刊本中,附有明代张景所著《补疑狱集》六卷。清咸丰元年(1851)金凤清重刻本书时,又从其他书籍中收录疑难案例30则,附在十卷之后,书名仍是《疑狱集》。 疑狱集书名。五代后晋时和凝著2卷,其子和㠓续著2卷, 共4卷。 系选取历代各种疑难案例辑录而成。其中包括御史奏状,李崇还儿、王璥听密、蒋恒觇妪等百余事,并逐一进行分析。对司法检验方面的经验,做了较详细的介绍。是中国古代有关司法鉴定的名著,对后世颇有影响。 疑狱集法医类著作。五代和凝、和㠓撰,张杲续编。十卷。凝曾任平章事,其子曾任将仕郎守太子中允。凝采两汉以来有关争讼难究而精察得情之案例,著成两卷,又继遗篇续成两卷,合为四卷,约于广顺元年 (951) 刊行。为我国现存较早的有关刑法折狱著作。至明嘉靖年间 (1522—1566),张杲得此传本后,又博采典籍中记载精详之案例,编成六卷续刊其后,合为十卷。书中集录历代司法判狱中的典型案例,亦载有许多法医鉴定内容,叙述颇详。此对后世法医学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有咸丰元年 (1851) 桐乡金凤清校刊本 (附金凤清增辑的疑狱三十则),咸丰三年徐继镛校刊本。 疑狱集书名。10卷。五代·和凝撰。约成书于10世纪。这是现存较早的有关刑法折狱(判决)的著作。书中集录历代司法判狱的典型案件,其中也附有某些法医鉴定的内容,但并非专门的法医学著作。 疑狱集 182 疑狱集现存古代最早案例选编。五代后晋和凝、和㠓父子编著,共4卷。书中收集情节复杂、争讼难决而终获正确裁断的案例100则,多为推崇历代执法严明、敢为民平反冤抑的官吏。他们或听讼理狱明察善断,或采供取证去伪存真,或深入勘验认真查证,或辨难析疑终获真情,间亦介绍司法检验的经验。在古代影响较大。本书流行的刊本除收有原来和氏所编4卷外,尚收入明张景所著《补疑狱集》6卷;前4卷仅存79例,后6卷有128例,共10卷207例。1851年金凤清重刻本又附入由金从他书所收疑难案例30则,仍称《疑狱集》。 ☚ 张杜律 折狱龟鉴 ☛ 疑狱集 疑狱集我国现存最早的案例选编。三卷。五代时和凝、和㠓父子编。和凝(898—955),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东须城镇西北)人。历任后梁义成军节度从事、后唐翰林学士、后晋左仆射、后汉太子太傅和鲁国公等职衔。还著有《宫词》百首。和㠓,字显仁,和凝之子。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进士,直史馆。至道间任知制诰、判吏部铨。 ☚ 唐律疏议 宋刑统 ☛ 疑狱集四卷。 五代和凝 (?—955)、 和㠓(生卒年不详)撰。《补疑狱集》 六卷。明张景 (生卒年不详)撰。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 (今山东东平县须城镇东)人。后唐天成年问官翰林学士。后唐灭亡后,入后晋,官至左仆射。后晋灭亡后,入后汉,拜太子太傅,被封为鲁国公。后汉灭亡后,入后周,后周显德二年卒。和㠓,和凝之子。和㠓、张景生平不详。陈振孙《书录解题》称《疑狱》二卷,上卷为和凝所写,中、下两卷为和㠓所续。今本为四卷,当为后人所分。明代张景著《补疑狱集》六卷,附于《疑狱集》后。全书内容主要记一些平反冤案、查办奸人,理清案情的事,目的在于使处理各类案件的官员有所借鉴,避免冤案、错案。《疑狱集》 及 《补疑狱集》 一起被收入 《四库全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