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Shū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四川之长寿,安徽之贵池、泾县,山西之晋城、永修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 之 《续通志》、《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王符 《潜夫论》 载: “疏,猗姓。” ❷《姓氏考略》则注云: “出自栖疏氏。望出南阳。” 汉代有疏广 (按: 或作 “疎广”。); 又有疏源;明代有疏勤,陕西苑马寺监正; 又有疏冕,正统间贡士。 疏1.shū ❶清理,治理。張衡《西京賦》:“疏龍首以抗殿,狀巍峨以岌嶪。” ❷“梳”本字。梳理。見“梳”。 ❸刻鏤,雕飾。《文選》五臣本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爾乃懸棟結阿,天窗綺疏。”《文選》李善本作“踈”。 ❹遠。見“疏俗”。 ❺稀。見“疏亮”。 ❻陳列。崔駰《達旨》:“臨雍泮以恢儒,疏軒冕以崇賢。” 2.shù 書面向皇帝條陳政見。揚雄《解嘲》:“獨可抗疏,時道是非。” 疏 疏请和尚、道士拜忏时焚化的祝告文,上面写有主人家的姓氏和拜忏的缘由等。一名“疏头”。 ☚ 看乔 蒲窝子 ☛ 疏 疏shū糙米,粗粮。《大雅·召旻》五章:“彼疏斯粺,胡不自替。”毛《传》:“彼宜食疏,今反食精粺。”郑《笺》: “疏,粗也,谓粝米也。彼贤者禄薄食粗,而此昏椓之党反食精粺。女小人耳,何不自废退,使贤者得进,乃兹复主长此为乱之事乎?” ☚ 隘巷 疏附 ☛ 疏读音sh·u(-),为u韵目,属u—ü韵部。所葅切,平,鱼韵。 ❶疏导;开通。 ❷分散。 ❸空虚。 ❹疏远。 ❺清除;洗涤。 ❻撤退。 ❼姓。 上一条: 舒 下一条: 疎
疏读音sh·u(ˋ),为u韵目,属u—ü韵部。所去切,去,御韵。 ❶分条陈述;引申为奏章。 ❷对古书原注所作的解释性的文字。如:《尔雅义疏》。 上一条: 潄 下一条: 疎 疏〔shu〕 疏忽 〔shu·hu〕 dab yib. 疏浚 〔shu jun〕 lis dangt:~ 河道。lis dangt yongx ub. 疏散 〔shu san〕 jid was. 疏松 〔shu song〕 pongd: 这些土很~。ad hant lut nendpongd doub bent. 疏通 〔shu tong〕 lis tongd: ~水沟。lis tongd yongx ub. 疏疎{}四6360①形松。粤语。广东广州〖 〗。~吓啲纸佢把纸弄松一些。②形痛。粤语。广东阳江〖 〗。伤口流脓过多,很~。③动后悔。粤语。广东阳江〖 〗。④动渗;吸收。闽语。广东揭阳〖 〗。水倒落沙地拢~入去水倒到沙地都渗进去。⑤动凭;靠。闽语。广东揭阳〖 〗。少种彩标,呀好多人中过,~运气这种彩票也有很多人中过,凭运气。⑥动剥蚀。胶辽官话。山东莱阳。1935年《莱阳县志》:「石剥落曰~。」   疏shu❶开通。同义合成词:“疏通”。《孟子·滕文公上》:“禹~九河。”《荀子·成相》:“北决九河,通十二渚(zhu),~三江。”(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❷分散。同义合成词:“疏散”。《盐铁论·毁学》:“~爵分禄以褒贤。”(爵:爵位。禄:俸禄,薪水。褒贤:奖励有德有才的人。)《淮南子·道应训》:“智伯围襄子于晋阳。襄子~队而击之,大败智伯,破其首以为饮器。”(智伯、襄子:都是人名。晋阳:地名。) ❸稀少。同义合成词:“稀疏”。《老子·七十三章》:“天网恢恢,~而不失。”(恢恢:非常广大。 失:漏掉。)《后汉书·郎𫗱传》:“所谓大网~,小网数(cu)。”(数:密。) ❹疏远。《老子·五十六章》:“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得:能够。)《荀子·修身》:“谄谀(chan yu)者亲,谏争者~。”(谄谀:阿谀奉承。谏:下对上的规劝。) ❺粗糙。同义合成词:“粗疏”。陶渊明《咏荆轲》诗:“惜哉剑术~,奇功遂不成!”(遂:于是。)《论语·述而》:“饭~食饮水,曲肱(gong)而枕之。”(饭:吃。曲肱:弯起手臂。) ❻给皇帝的奏章。《汉书·匡衡传》:“上问以政治得失,衡上~。”(上:皇上。问以:以……问。) 疏〈隐〉旧时四川内江菜帮和青果帮指数字三。参“幺、按、疏、扫、外、廖、俏、笨、绞”。 疏*疎❶- ❺shū❶除去阻塞,使畅通 △ ~浚|~通。 ❷分散开,使从密变稀 △ ~散人口。 ❸关系远;感情不深(跟“亲”相对) △ ~远。 ❹不熟悉;不熟练 △ 生~。 ❺粗心大意 △ ~漏。 ❻姓。 【注意】右上不要写成“亡”。 疏疎❶— ❻❶清除阻塞使通畅:~导︱~通︱~浚(jun)。 ❷稀,不密:~林︱~星︱~落︱~松︱稀~︱萧~。 ❸不亲密;不熟悉:~远︱~阔︱荒~︱生~︱亲~︱人地生~。 ❹忽略;粗心:~忽︱~漏︱~失︱~略︱~阔︱~虞(yu)︱~神。 ❺空虚;不实:空~︱才~学浅︱志大才~。 ❻分散:~散︱~阔︱仗义~财。 ❼分条说明的文字(旧时对皇帝的奏章;对书籍注文的解释):~陈︱~证︱上~︱奏~︱笺~︱注~。 ○~放((一)放纵。(二)指文章不拘常格)︱扶~(枝叶茂盛的样子)。 疏shū❶ 疏通:疏导│疏浚河道。 ❷ 事物之间距离远或空隙大:疏密相间│疏而不漏。 ❸ 分散,使从密变稀:疏散│仗义疏财。 ❹ 关系远,不亲密:亲疏远近。 ❺ 空虚,浅薄:才疏学浅。 ❻ 疏忽:疏于防范。 ❼ 不熟悉:生疏。 ❽ 古代官员向君主陈说意见的一种文体:奏疏。 ❾ 古书中对已有注释做进一步注释的文字:注疏。 ❿ 姓。 疏shū清除,疏通。 【词汇】疏通︱疏导︱疏浚 【例句】每年春天,果农都要给果树疏枝,以后还要疏枝、疏果,这样才能保证年年丰收。 ❍ 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了禹疏九河的故事。 【近义】清︱通 【反义】堵︱塞︱阻︱挡 疏(5次) ❶疏远。吾将远逝以自~《离》 不寝近兮愈~《歌·大》 ❷稀;不密。~缓节兮安歌《歌·一》 ❸分布。此指分散布种。~石兰兮为芳《歌·人》 ❹粗疏樸素。文质~内兮《章·怀》 疏shū❶ 远离。《离骚》:“吾将远逝以自疏。” ❷ 陈列,布陈。《湘夫人》:“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王逸注:“疏,布陈也。” ❸ 简疏,无繁缛之饰。《怀沙》:“文质疏内兮。”即“文疏质内”,意为外表质朴,内质木讷,不善言辞。 ❹ 疏远,不亲近。《大司命》:“老冉冉兮既极,不寝近兮愈疏。”王逸注:“疏,远也。言履行忠信,从小至老,命将穷矣,而君犹疑之,不稍亲近,而日以疏远也。”《七谏·怨世》:“亲谗谀而疏贤圣兮。” 疏训诂体式之一。释经兼释注,而且只阐明本注,不另发新义。 常与其他注解体式结合成新的名称。 如宋人把古人关于经书的注本、 疏本汇编在一起, 称为《十三经注疏》。清代陈奂有 《诗毛氏传疏》, 阎若璩有《古文尚书疏证》。 疏shu疏导 疏放1 疏忽 疏剪 疏解 疏浚 疏狂 疏阔 疏懒疏朗 疏理 疏林 疏漏 疏略 疏落 疏散(san) 疏失 疏松 疏通 疏误 疏星 疏影 疏远 疏枝 粗疏 扶疏2 荒疏 空疏 亲疏 生疏 稀疏 萧疏 注疏 奏疏 疏密度 疏财仗义 疏而不漏疏忽大意 疏星寥落 才疏学浅 关系疏远 一时疏忽 仗义疏财 力薄才疏 人地生疏 外亲内疏 学业荒疏 业务荒疏 志大才疏 疏(同)稀 通 (反)密 亲 疏shū❶事物间距离大,不紧密(与“密”相对):树头红叶翩翻,~林如画。(十一·246)~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五十·1163) ❷关系不亲密;疏远: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况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远近之别。(五·98)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你的?(二十·451) ❸缺乏: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三六·826) 另见 shu。
疏shū疏头:灵牌~上皆写,天朝诰授贾门秦氏恭人之灵位。(十三·278) 另见shu。
疏shū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今据该节度~称,薛蟠因张三不肯换酒,醉后拉着张三右手先殴腰眼一拳。(九九·1278) 疏❶粗。《詩經·大雅·召旻》: “彼疏斯粺,胡不自替。” 鄭玄箋: “疏,麤也,謂糲米也。” 《儀禮·喪服》: “食疏食水飲。” 鄭玄注: “疏,猶粗也。” 《儀禮·喪服》: “疏衰裳,齊牡麻絰,冠布纓,削杖,布帶,疏屨,三年者。” 鄭玄注:“疏,猶粗也。” 《禮記·玉藻》: “客飱,主人辭以疏。” 鄭玄注: “疏之言粗也。”《論語·述而》: “子曰: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鄭玄注:“疏之言粗。” (敦煌殘卷唐寫本《論語》鄭注) ❷衰也。《尚書大傳》: “諸侯疏杼。” 鄭玄注: “疏,衰也。” (《通德堂經解》) 《尚書大傳》: “諸侯疏杼。” 鄭玄注:“疏,猶衰也。” (《鄭氏佚書》)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下) > 窗牖部 > 泛稱 > 窗 > 疏 疏 shū 即窗。《史記·禮書》:“疏、房、牀、第、几、席,所以養體也。”司馬貞索隱:“疏,謂窸也。”《文選·張協<;七命>;》:“方疏含秀,圓井吐葩。”吕向注:“疏,窗也。”《文選·鮑照<;翫月城西門廨中>;詩》“蛾眉蔽珠櫳”唐·李善注:“珠櫳,以珠飾疏也。”前蜀·韋莊《撫盈歌》:“鳳穀兮鴛綃,霞疏兮綺寮。”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文告契據部 > 奏札 > 疏 疏 shū 亦稱“奏疏”。奏書之一種。用於向皇帝陳述意見。《漢書·賈誼傳》:“誼數上疏陳政事,多所欲匡建。”《通典·職官·太子庶子》:“唐中舍人二員,掌侍從令書奏疏。”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衆器用部 > 響器雜用 > 疏頭 > 疏 疏 shù 疏 疏古代臣下呈向皇帝的文书。又称“奏疏”、“上疏”。疏者,疏通也。下情上达曰疏上。汉朝始创的文体,实际上属奏的一类。如贾谊《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晁错《论贵粟疏》,都是向皇帝条陈自己政见的奏议。个人书信中亦有用疏为名称的,如陶渊明《与子俨等疏》。 在写作上,奏疏以明允笃诚为本,辨析疏通为首,作者必须有广博的见识和深刻分析事理的能力。 ☚ 启 奏疏 ☛ 密;疏、稀○密mì(形)距离近;间隔小:~植|~集|~雨|~云不雨|稠~|严~|细针~缕|枪声越来越~了。 ●疏shū(形)稀;不密:~林|~雨|~星|~散|~落|稀~|~~的几根胡子。 ●稀xī(形)距离远;间隔大:~薄|~疏|地广人~|月明星~|小苗栽得~|头发很~。
亲;疏○亲qīn(形)关系近;感情好:~近|~爱|~热|~如一家|~者割之不断,疏者续之不坚|~昵|~善|~信|~朋好友|~如手足|~疏贵贱|至~好友|相~相爱|众叛~离|和蔼可~|她是姥姥带大的,跟姥姥最~。 ●疏shū(形)关系远;不亲近;不熟悉:~远|生~|不分亲~|人生地~|外亲内~|谄谀者亲,谏争者~。 密←→稀 疏mì ← → xī shū密: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小;事物之间距离近。 稀: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事物之间距离远。 疏:稀。 【例】 在将近晌午的太阳下看来,村里的房子,好象事先做好了一座一座摆在稀密不匀的杂树林下,摆成大大小小的院子一样。(赵树理: 《三里湾》)一篇散文,尽管内容驳杂,思路开阔,其中必有交代、过场的地方,这就形成了“疏”的需要;又必有详细描述的重点,这就形成了“密”的需要。(刘孟宇 诸孝正等:《写作大要》)
亲←→疏qīn ← → shū亲:关系近,感情深。 疏:关系远,不亲近。 【例】 旗人彼此相见,不问氏族,先问台甫,怪极:至问了是个人,他就有个号,但问过他,就会记得,更怪;一时得了,久而久之,不论尊卑长幼,远近亲疏,一股脑子把称谓搁起来,都叫别号,尤其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疏 疏奏议文的一种。多用于奏事、举荐等。如王吉《谏昌邑王疏》、匡衡《上元帝疏》《上成帝疏》、陈忠《荐周兴疏》等。 ☚ 奏 上书 ☛ 疏shū〖名词〗 一、奏章(4)。《司马相如上书谏猎》:相如因上疏奏曰。——相如于是呈上奏章劝谏说。《柳子厚墓志铭》:将拜疏,愿以柳易播。——准备递上奏章,情愿拿柳州换播州。《徐文长传》:一切疏计,皆出其手。——一切奏章文书,都出自他的手笔。 二、用同“蔬”。蔬菜(1)。《超然台记》:撷园疏。——采摘园中的蔬菜。
疏shū〖形容词〗 一、疏远(10)。《范雎说秦王》:若是者,交疏也。——像这样的,关系是疏远的。《贾谊治安策一》:势疏而最忠。——关系疏远的却最忠诚。《义田记》: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选择那些亲近而贫困,疏远而贤能的人,都接济他们。 二、粗劣(1)。《游侠列传序》:褐衣疏食不厌。——粗布衣服和粗劣食物都不能满足。 三、粗疏,稀疏(6)。《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因此忘了自己粗疏愚笨的过错,而说了这些话。《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现其疏密。——摇动它的根来观察根的稀疏稠密。《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辨如贾谊,而术不疏。——辩才贾谊但方法不粗疏。
疏shū〖动词〗 一、疏远(9)。《李斯谏逐客书》:疏士而不用。——疏远贤士而不任用。《屈原列传》:王怒而疏屈平。——楚怀王发怒而疏远了屈平。《屈原列传》: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再任职。 二、疏通,疏导(2)。《丰乐亭记》: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在这里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阅江楼记》: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同大禹疏导开凿的功勋,同样都是无穷无尽的。 三、陈述,指出,一一写出(3)。《滕王阁序》:恭疏短引。——恭敬地写了这篇短序。《与陈给事书》: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不敢立即进见,就自动陈述缘故。《管仲论》: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评论鲍叔、宾胥无的为人,并且分别指出他们的短处。 四、分出(1)。《青霞先生文集序》:疏之为“雅”。——分出来的编入“雅”。 疏疎shū❶ 开浚,疏导。《孟子·滕文公上》:“禹~九河。”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廉:收敛。) ❷ 清除。《国语·楚语上》:“教之乐,以~其秽,而镇其浮。” ❸ 雕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刻~人迹其上。” ❹ 分,分散。《史记·黥布列传》:“上裂地而王之,~爵而贵之。”《淮南子·道应》:“知伯围襄子于晋阳,襄子~队而击之,大败知伯。” ❺ 稀疏,与“密”相对。《老子》:“天网恢恢,~而不失。”《汉书·霍光传》:“~眉目,美须髯。”龚自珍《病梅馆记》:“以~为美,密则无态。” ❻ 疏远。《韩非子·五蠹》:“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客必食。非~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穰ráng岁:丰年。)《屈原列传》:“王怒而~屈平。” ❼ 粗糙,粗疏。《孟子·滕文公上》:“三年之丧,齐~之服,𫘢粥之食。”韩愈《山石》:“铺床拂席置羹饭,~粝亦足饱我饥。” ❽ 疏忽,不周密。《韩非子·五蠹》:“而交大未必不有~,有~则为强国制矣。”(交大:与大国交好。) ❾ 生疏,不熟悉。陶潜《咏荆轲》:“惜哉剑术~,奇功遂不成。” ❿ 分条记录或陈述。《汉书·苏武传》:“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促织》:“以金笼进上,细~其能。” ⓫ 给皇帝的条陈、奏章。《汉书·贾谊传》:“谊数上~陈政事。”《明史·海瑞传》:“帝得~,大怒。” ⓬ 古代注解的一种,指疏通经义并对旧注加以申说。如《十三经注疏》。柳冕《与权德舆书》:“其有明圣人之道,尽六经之意,而不能诵~与注,一切弃之。” ⓭ 通“蔬”。蔬菜。《荀子·富国》:“然后荤菜百~以泽量。”(荤菜:韭菜、葱、蒜等有辣味的菜。) 疏(一)注释名称之一。亦称“正义”等。《说文解字》:“疏,通也。”注释名为疏,就是指对文字的疏通。其内容包括对正文的注释和对前人传注的注释两个方面。这种形式始盛于六朝。著名的如唐·贾公彦的《周礼疏》和《仪礼疏》,杨士勋的《春秋谷梁传疏》等。(二)文体之一。多指给皇帝的奏章。如汉·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疏》。 疏 疏条陈。也指书信。元稹《唐故朝议郎墓志铭》:“己虽游千里,贸费毫厘,未尝不~之于书。”曾国藩《与郭意城》:“乃数~上后,外间纷纷揣拟。” ☚ 手告 书疏 ☛ 疏*△疎shuCAE8 ❶排除阻塞使通畅:~通河道/~浚工程。 ❷距离远,与“密”相对:园中景物~密有致/~星点点嵌在天空。 ❸关系远;不亲密:他俩感情~远/亲~远近,一视同仁。 ❹分散;分开:~散人群/仗义~财。 ❺粗略;不周密:~忽/粗~/急于进攻而~于防守/百密一~。 ❻空虚;浅薄:空~/志大才~/才~学浅。 ❼不熟悉;不熟练:人生地~/学业荒~。 ❽〈文〉分条记录或陈述:~记/~陈。 ❾<文>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的奏章:奏~/上~。 ❿<文>泛指蔬菜瓜果:秋畜~食(《淮南子》)/然后荤菜、百~以泽量(《荀子》)。(11)<文>粗糙的(饭食或衣物):饭~食(《论语》)/乃著布单衣,~巾(《后汉书》)。(12)古书注释的一种体裁,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解释或进一步阐述文意的注释:十三经注~/尔雅义~。 疏远2 疏远2外(~人;生外) 逖(离逖) 远背 超远 自他 间郤 疏淡 疏末 疏失 疏淡 疏邈 阔疏 遐阻 不亲近:远(远外) 殊隔 疏远,不亲近:疏(疏慢;疏阔) 见外,疏远:客套 最亲的人之间不需要讲客套:至亲无文 敬重有才德的贤人,疏远巧于献媚的人:礼贤远佞 感情疏远:生分 情疏 心远 感情疏远,不亲近:生(生疏) 分别久而感情疏远:别久情疏 无利可图时交情就疏远:利尽交疏 自划界限,使彼此关系疏远:自分彼此 亲戚关系疏远淡薄:葭莩 礼节过多就显得疏远了:疏外 礼胜则离 (关系、感情上有距离:疏远)
另见:生疏 冷淡 ︱亲近 ☚ 嫌隙 矛盾2 ☛
分散 分散疏(疏索;疏散) 判涣 烂漫 支离 星分 星散 星离 离解 如雨 分张 七棱八瓣 零碎不集中:散 零碎,分散,不集中:东零西碎 分散,不集中:涣散 涣弛 溃散,涣散:崩沮 分散、不完整、不团结:四分五裂 四分五落 四分五剖 四纷五落 四离五散 冰解云散 社会动荡不安,四分五裂:云扰幅裂 多而分散:星(~~点点) 少而分散:星星落落 零碎分散:零散 零散的:零星 杂乱零散:杂散 肤浅零散:肤末支离 零落分散:凋散 流落分散:流散 四处分散:四散 星散 星飞云散 七零八落,到处分散:五零四散 五零二落 如云之分散:云靡 分散的样子:葩华 陆离 被离 被丽 (散在各处,不集中:分散)
另见:散乱 散开1 分布 聚集 ☚ 分散 散开2 ☛
开通 开通启 开(开发;~坼;~路) 打通 打开通道:辟除 辟启 开辟 开道 凿空 清除阻塞使通畅:疏(疏通) 调理使畅通:调畅 疏导使畅通:开利 引导使畅通:疏导 打开使流通:通气 通风 (使开通:开通)
另见:疏浚 开拓 ☚ 填塞 取 ☛
分开 分开分(~解;分析;~家;~堆;~拨;瓜~) 开(开去;开交;开剖;拉~;撕~;切~;裂~;断~) 披(~沙拣金) 破(破开;势如~竹) 剖(剖分;剖判) 捭判 擘 攽 析(析离) 疏(疏析) 劈 把整体或有联系的东西分开:割(割开) 把整体的事物分开:劈(~开;~成两段)分裂 裂开 破坏,分裂:破裂 分裂肢体:辜(辜磔) 分裂尸体:支解 支磔 把合在一起的东西分开:拆(拆开;~信) 把患传染病的人、畜和健康人、畜分开:隔离 隔别 区分,分开:析分 断绝,分开:断开 疏理分开:疏解 劈襞分开:騞擘 按组织部位分开:分肌劈理 用尖利物把东西分开:划 用手分开:掰(掰开;一~两半) 擗 捌 分开成叉形:叉(~开腿) 分成两部分:牉 对半 对开 中分 半分 一分为二 二一添作五 分成三份:三分(~天下) 三一三十一 分成若干对:分批 分曹 (使人或物不聚在一起:分开)
另见:切开 剪裁 割 ☚ 分开 划分 ☛
陈述方式 陈述方式讲说陈述:讲陈 当面陈述:面称 向上陈述:邀说 上疏陈述:疏陈 申报陈述:申陈 指明陈述:指陈 声明陈述:声述 用电报陈述:电陈 列举陈述:举陈 罗缕 分条陈述:疏(~记) 条陈 逐条陈述:疏条 逐一陈述:胪陈 历说 依次陈述:胪叙 抒发陈说:陶陈 铺排陈说:排陈 以礼陈说:礼陈 直言陈说:抗词 ☚ 陈述意见 向皇帝陈述 ☛
书信 书信信(信函;信札;信简;旨信;梅信;梅花信) 书(书札;书函;书翰;书子;书状;书素;书题;书邮;书启;书问;书疏;书缄;书尺;书柬;贴书;素书;尺书;咫书;音书;雁书;鸾书;系帛书;青鸟书;咫尺之书) 函(函件;函牍;函片;函札;函书;函柬;函问;尺函;公~;鳞函) 柬(书柬) 简(简札;简牒;简牍;简素;简毕;简翰;简帖;简墨;简缄;简尺;简椠;书简;素简;尺简;邮简) 缄(缄札;缄素;缄书;缄翰;鸾缄) 札(札翰;素札;霜札;尺札) 牍(尺牍;素牍;赤牍;竿牍;觚牍) 笺(笺函;笺札;笺牍;笺书;笺简;笺缯;尺笺;邮笺;素笺;鱼笺) 翰(翰札;尺翰;音翰) 鸿(鸿雁;鸿使;鸿信;鸿音;鸿鱼;鸿鳞;飞鸿;金鸿;麟鸿;鸿雁书)鲤(鲤书;鲤素;尺鲤;素鲤;双鲤) 鱼(鱼封;鱼封;鱼函;鱼讯;鱼信;鱼契;鱼素;鱼书;鱼笺;鱼缄;鱼雁;鱼幅;双鱼;鱼中素;五色鱼;鱼封雁帖;鱼书雁帖;鱼书雁信;鱼书雁笺;鱼书雁字;鱼书雁札;鱼书雁帛;鱼书雁足;鱼肠尺素;鱼肠雁足;鱼肠雁书;鱼笺雁字;鱼缄尺素;鱼笺雁书;鱼信雁书;鱼字雁书;鱼绫雁帛) 椠(蒲椠) 羽(羽书;羽鳞;羽翰;鳞书羽信) 疏(牋疏) 椷(椷书) 雁(雁足;雁帖;雁帛;岭雁;雁帛鳞笺;雁素鱼笺;雁帖鱼书;雁字鱼书;雁信鱼书) 文鳞 白鳞 尺纸 尺帛 尺素 尺题 尺一(尺一书) 尺楮 尺蹏 八行(八行书) 检素 毫素 邮筒音邮(企望~) 音徽 驿音 手启启劄 风牋 告教 旨问 旨告 旨示 笔椟 鳞羽 鳞素 鳞迹 鳞游 鳞鸿 鳞翼 鹅溪素 白绢斜封 简牍书信的总称:书牍 书信或递送的文件、印刷品:信件 青泥信 信札、帖子:柬帖 音讯,书信:雁鸿 书信极少:鸿稀鳞绝 书信或消息受阻不通:黄犬音乖
另见:书写 音信 信使 笺纸 邮递 传递 交往 ☚ 书信 各种书信 ☛
奏章 奏章本(本章) 章(章书;拜章) 疏(疏封;尺疏;奏疏) 题(题本)表(表章;云表) 奏帖 奏状 奏牍 露奏 露板 露版 书札,奏章:笺奏 牋奏 推荐人才的奏章:荐章 鹗表 鹗书 鹗章 有所议论的奏章:论草 评论辩驳的奏章:论驳 规劝皇帝的奏章:谏书 谏章 谏函 谏囊 谏猎书 劝登帝位的章表:劝进表 论天表 检举官吏罪状的奏章:劾奏 白简 言章弹文 弹章 弹事 弹墨 向朝廷揭发官吏罪状的奏章:参本 御史弹劾大臣的奏章:霜简 告发急变的奏章:飞变 古代辞让官职的奏章:让表 让章 让牍 旧时臣下感谢君主的奏章:谢章 谢表 道教斋醮仪式上写给天神的奏章:绿章 青词 旧时道士斋醮时恭读向神奏告的表章:申表 辩白的奏章:辨疏 条陈得失的奏章:谏疏 决心臣服的表章:誓表 秘密的奏章:密章 明代内阁直达皇帝的机密奏章:阁揭 密告紧急事变的奏章:飞章 机密封口的奏章:封章 封奏 封事 诬陷的奏章:险文 文辞华美的奏章:凤策 奏章的草稿:奏草 奏稿 章奏空出首幅,以供诏旨批答之用:需头 (臣子向帝王呈递的意见书:奏章) ☚ 奏文 公文 ☛
冷淡 冷淡疏(疏淡;疏淡) 冷冷 冷落 落漠 落落 寡淡 生分 阴沉 待慢 淡冷 淡淡 冷冰冰 冷淡,无热情:淡漠轻淡 漠然,淡漠:恝 淡然 恬静淡漠:静莫 静漠 静寞 疏远淡漠:疏浅 淡漠的样子:闷然 面孔绷紧,表示冷淡:板脸 神情冷淡严肃:冷冰冰 冷丁丁 使受到冷淡的待遇:傒(傒落) 对事冷淡,不重视:漠然置之 冷淡的样子:恝然 超脱、冷淡的神情:冷然 (不热情:冷淡)
另见:不关心 不在心 忘记 怠慢 ︱热情 ☚ 冷淡 对人冷淡 ☛
空虚 空虚悾 空(空洞;空竭;虚空) 疏(志大才~) 荒(耗荒) 殚虚 寥廓 虚哄 虚豁 枵虚 花虚 虚旷 谿极 溜窕 渺茫 不充满:窕(不~) 空虚不实:浮(~名) 凋敝空虚:悴荒 非常空虚渺茫:虚无缥缈 缥缈虚无 空虚的样子:枵如 枵枵 悬然阒如悾悾 高大虚空的样子:阆阆 (里面没有实在的东西:空虚) ☚ 空 不足 ☛
不熟悉 不熟悉疏 不熟悉的:生僻 隐僻 险僻 不熟悉、不常见的:险仄 对新环境不熟悉:人地生疏 人地两生 人生地不熟 还不完全熟悉或熟练:半生不熟 半生半熟 对做某事不熟悉的样子:生手生脚
另见:不了解 不清楚 生疏 ︱熟悉 ☚ 不熟悉 生疏 ☛
疏忽 疏忽疏(疏略;疏僻) 纰 眇略 粗忽佚忽 旷误 阙遗 大意 失神 小事疏忽:蚁溃 轻视,疏忽:简忽 孟浪,疏略:茫浪 遗漏疏忽:漏略 不周密:疏阔 脱落 疏忽,出纰漏:疏脱 极周密考虑中的一点疏忽:百密一疏 多年老手,一时疏忽误事:倒绷孩儿 擅长者往往容易疏忽失败:骑者善坠 (粗心大意:疏忽)
另见:不注意 粗心 遗漏 马虎 随便 ☚ 疏忽 忽略 ☛
窗子 窗子窗(窗户;~口;窗轩;窗扉;窗望;窗阁;窗牖;窗寮;交窗;纱~;风窗;木~;铁~;天~;楼~) 寮(窗寮) 疏(疏户;疏牖)牖(牖响;~户;~向;风~;房牖) 栊(房栊;珠~) 轩(轩窗;轩户;轩榥;轩牕;轩牖) 向 交绮 窗的美称:玉窗 玉牖 琅疏 窗与门:牖户 窗的组成部分:窗扇 窗的架子:樘(窗樘) 窗框 窗架 可支起、放落的窗架:窗屉 床或窗上的横木:衡 栨 栿 窗上可加锁的地方:扃鐍 宫殿窗和门之间的地方:扆 ☚ 窗子 各种窗 ☛
空隙 空隙隙(隙间;隙孔;隙缝;隙缺;隙罅;孔隙;间隙) 间(间郤;间缺) 空(空当;空缝) 窕 阙 缺 虚 窾(窾郤) 郤 当子 缝罅 人群中的空隙:人隙 物体内的空隙:空洞 物体上缺掉一块而形成的空隙:啮 阙 缺口 豁口 缺口,锋刃破缺:啮缺 山谷、水道等大的豁口:口子 高空中闪电所现的空隙:列缺 门扇之间的空隙:门隙 门缝 门罅 幽微的空隙:容光 两个靠近的物体中间的狭窄空隙:夹缝 微小的空隙:寸隙 器物有空隙,风能出入:漏风 很多孔隙:百隟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疏(~密;~松;~旷;~落;稀~) 没有空隙:无间 物体内部没空隙:实心 (中间空着的地方:空隙)
另见:狭小 裂缝 填塞 破裂 ☚ 空隙 缝隙 ☛
注解2 注解2注(注文;注语;注释;注脚;疏注) 笺(笺释;笺疏;笺注) 解释古书字句的文字:训诂 经传的注解:笺注 为诗集作的笺注:诗笺 诗牋 对注所作的注解:疏 经书的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注疏 诗的注疏:诗疏 对篆书的注解:篆注 正文旁的注解:小注 夹在正文中间文字较少的注解:夹注 间诂 在书眉上批注的文字:眉批 印在书页下端的注解:脚注 附于正文末尾的注解:附注 确实无疑的注解:铁板注脚 简明的注解:浅注 正确的训释:雅训 雅正的注解:雅故 (解释词句的文字:注解) ☚ 各种用途的文字 碑文 ☛
粗糙 粗糙粗(粗拉;粗疏;粗刺刺) 粗(粗苴;粗粝;粗恶) 糙(~纸) 粝涩(干~) 毛(毛糙) 疏(~慢;~食) 拙野 觕砺 粗糙与精密:粗密 粗糙,不光滑:粗砺 不平滑,很粗糙:疙里疙瘩 疙疙瘩瘩 表面粗糙、凹凸不平的:麻 粗糙,不精细:粗笨 粗拙 粗滥,不精细:秽滥 粗糙,不精致:糙 粗笨,不精巧:卤拙 粗糙,丑陋:粗丑 (不光滑:粗糙) ☚ 粗 粗劣 ☛
给予 给予给(给与;给以;给授;交给) 予(予以;予与) 与(赠~;~人方便) 赋(赋予) 授(授予;授与)付(付予) 卖 施(施以) 致(致予) 畀(赋畀) 假 赐 诒 丐效 除 遗 降 禀(禀授) 丐 于(嫁祸~人) 给予和接受:授受 给予和褫夺:与夺 上天给予:诞授 付与使命:附命 给以礼遇:给脸 给予同情、关怀等:寄予 给予名称:命名 起名 立名 补予谥号:补谥 给予力量:给力 调配给予:配给 交付给与:交与 分别给与:分发 分给 颁发 分出一部分给予:分(分给) 疏 要想得到,姑且先给予:将夺固与 酌量给予:量给 任意给予:辄与 (使对方有所得:给予)
另见:供给 交给 发给 ☚ 给予 给予好处 ☛
稀少 稀少稀(~罕;~奇;~珍;~薄) 罕(~闻) 希(~少;~寡;~阔)阔(阔希;阔疏;阔疎;阔寥) 阙寥(寥梢;寥稍;寥落;寥邈;寥阔) 疏(疏少;疏微;萧疏) 片甲 简少 简寡 难得 萧索 薄少 鲜薄 渺漫 不多,稀少:悭 稀疏,稀少:疏索 稀少的:冷(~僻) 僻(~字;~书;生~) 零星稀少:七零八落 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寥若晨星 落落晨星 稀若晨星 稀若朝星 疏若晨星 稀少的样子:罕罕 稀稀 (事物存在或出现得少:稀少) ☚ 很少 少有 ☛
劣食 劣食草具(恶草具) 粗劣的菜食:茨藿 藜藿 藜苋 粗劣的饭食:疏(疏食;疏粝) 粗食 菲食 恶食(恶衣~) 藿食 霍食 粝藿 藜藿 藜蕨 鹿粝 粝食 粝粢 粝餐 粝飰 村饭 薄馔 糠糜 半菽 淡饭黄虀 果菜类粗食:蔬菲 粗恶的饭食:黄虀白饭 黄虀淡饭 黑色的粗食:黑溲溲 很差的饭食:腐饭 淡饭黄虀 (粗劣的饮食:劣食) ☚ 珍贵的食物 食物好 ☛
稀疏 稀疏稀(稀阔;稀拉;人~;星~) 疏(~索;~粗;~散;阔疏) 萧(萧萧;萧爽;萧飒;萧疏;萧骚;聊萧) 落 历(齞唇~齿) 寥(空寥) 希(阔希) 辽落 稀疏和稠密:疏密(~相间) 稀密 稀稠稀穊 疏遫 疏数 阔狭 疏密相间的样子:密密疏疏 稀疏不集中:落(零落;落堕) 星散零落:东零西散 稀疏零落:疏落 疏散 稀少疏落:稀稀拉拉 星星落落 离离拉拉 零零星星,稀稀拉拉:历历落落 零落稀疏:凋疏 稀疏而显明:稀朗 细长稀疏:纤疏 枯萎稀疏:肃疏 很稀疏:稀零零 稀疏的样子:零落 落驿 靡靡 卷卷 暴乐 疏疏 涝涝(牙齿~) 稀剌剌 稀拉拉 散散落落 稀稀落落 零散稀疏的样子:七零八落 零落稀疏的样子:靡靡 凋零稀疏的样子:调疏 (在空间或时间上间隔大:稀疏)
另见:少 稀少 分布 分散 ︱稠密 ☚ 稀、密 稠密 ☛ 疏疎shū所葅切,平鱼。 ❶疏通,疏浚。《淮南子·主术》:“决江,~河。” ❷分给;分赐。《史记·黥布传》:“裂地而王之,~爵而贵之。” ❸疏远;不亲近。《韩非子·备内》:“爱则亲,不爱则~。” ❹稀疏,不稠密。《老子》:“天网恢恢,~而不失。” ❺粗疏,不周密。《礼记·祭义》:“~则怠,怠则忘。” ❻见“扶疏”。 ❼粗粝,粗糙。《诗·大雅·召旻》:“彼~斯粺,胡不自替?” ❽陈述,条陈。《聊斋志异·促织》:“细~其能。” ❾奏疏,奏章。《文心雕龙·书记》:“~者,布也。” 〖疏〗 (一)粵 so1〔蔬〕普 shū ❶ 疏通。許慎《說文解字》:「〜,通也。」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之欲其通。」 ❷ 疏遠。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王怒而〜屈平。」(王:指楚懷王。) ❸ 稀疏,與「密」相對。吳均《與宋元思書》:「〜條交映,有時見日。」(條:樹枝。) ❹ 粗,粗糙。《論語.述而》:「飯〜食。」(吃粗糙的米飯。) ❺ 疏忽。《史記.范睢蔡澤列傳》:「其於計〜矣。」
(二)粵 so3〔四個切〕普 shù ❶ 分條陳述。蒲松齡《聊齋誌異.促織》:「細〜其能。」 ❷ 奏章,如西漢賈誼的《論積貯〜》,晁錯的《論貴粟〜》。 ❸ 古代經書注釋的一種,為「經」作解釋的叫「注」,為「注」作解釋的叫「〜」。如《爾雅》是儒家「十三經」之一,西晉的郭璞為其作注,稱為《爾雅注》,北宋邢昺再為《爾雅注》作〜,稱為《爾雅〜》。柳冕《與權德輿書》:「其有明聖人之道,盡六經之意,而不能誦〜與注,一切棄之。」
疏大臣上奏皇帝的公文,多用于条陈政见。其原意为条陈,首见《汉书·苏武传》:“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注:“疏为条录之。”此文体创于西汉,如韩信的《上尊号疏》,郑昌的《请删定律令疏》,刘向的《理甘延寿陈汤疏》。疏本源于书的形式。书用于信件始自春秋,秦始皇正式定书为官方的公文,如《赐文信侯书》、《玺书赐公子扶苏》;汉又有刘邦《赐韩王信书》,汉文帝《遗匈奴书》等。这样,在秦汉的书,作为官方的函件仅限于帝王使用;朝臣包括皇后上奏事项,也可用书的形式,如元王皇后的《与成帝书》,公孙臣的《上文帝书》以及著名的晁错《上书言兵事》,都是这种性质。同时,疏的形式,也多用于上奏军政要事,如霍去病的《请立皇子为诸侯王疏》、刘向的《谏营冒陵疏》,以及上述的《上尊号疏》等,同书的功用逐渐合一。但是,上疏日益限定于大臣上奏军国大事,而不能用于书信往来,书则二者兼有。直到封建社会终结,基本上沿用了这一传统。 疏《内经》 十二脉之一。迟而软的脉象。《诊家正眼》: “曰疏者,且迟且软也。” 疏 疏向天子陈事的文书。清王兆芳《文体通释》:“疏,陈言而条析疏通,奏书之属也。汉兼施于王侯,魏晋六朝专上王侯,后世专上天子。今制,陈事曰疏。主于陈事通彻,条理明序。” 后世又以奏疏作为群臣论谏的总名。但私人书信中也有用疏的名称的,如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另外,疏也是古代的一种注释体式。六朝时,佛家把解释经典的注释称为“疏”,因此,以后把古书的义理加以阐释发挥,或广搜群书,补充旧注,究明源委的注释称为 “疏”或“义疏”。如南朝梁代皇侃有 《论语义疏》。 ☚ 奏 表 ☛ 疏疎shū❶疏通。如:疏导,疏浚。 ❷距离、间隙大。如:疏林,疏星。 ❸关系远,不熟悉,不亲近。如:疏远,生疏,亲疏。 ❹疏忽。如:疏失,疏于防范。 ❺空虚。如:志大才疏。 ❻分散。如:疏散,疏开。 ❼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奏章。如:疏记,上疏。 ❽古书中比“注”更详细的注解。 ❾姓。 疏[Ⅰ、Ⅱ、Ⅲ ❸疎]shūⅠ ❶ (疏通) dredge (a river, etc.) ❷ (疏忽) neglect: ~ 于职守 negligent of one's duties ❸ (分散; 使从密变稀) disperse; scatter: 仗义 ~ 财 be generous in aiding needy people Ⅱ ❶ (事物之间距离远; 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 thin; sparse; scattered: 几点 ~ 星 a few scattered stars; ~ 林 sparse woods; ~ ~ 的几根胡子 a sparse beard; 河边 ~ ~ 落落有几棵柳树。 The river was sparsely lined with willow trees. ❷ (关系远; 不亲近) (of family or social relations) distant: 不分亲 ~ regardless of relationship (family or social) ❸ (不熟悉) not familiar with: 人地生 ~ be unfamiliar with the place and the people; be a complete stranger ❹ (空虚) scanty: 才 ~ 学浅 have little talent and less learning; 志大才 ~ have great ambition but little talent Ⅲ ❶ (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 memorial to the throne ❷ (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 commentary ❸ (姓氏) a surname: ~ 广 Shu Guang ◆疏不间亲 A merest acquaintance should not say anything to estrange sb. from one who is dear to him.; An acquaintance may not sow discord among intimate friends.;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Nothing can separate relations.; Persons of the same family are closer to one another than to others.; Relatives are favoured [chosen] over outsiders.; 疏财仗义 disburse money in public cause; be indifferent to wealth but concerned about virtue; distribute wealth and act righteously; 疏导 dredge; persuasion; 疏放 [书] unbridled; wanton; not constrained to conventional style, form, etc.; 疏果 {农} fruit thinning; prethin; 疏忽 carelessness; negligence; oversight; 疏花 {农} flower thinning; 疏剪 thin out (leaves); 疏解 defibering; 疏浚 dredge; sweep; scouring; 疏开 {军} extend; disperse; deploy; 疏阔 [书] careless; not well-conceived; unrealistic; impracticable; part for a long time; 疏懒 careless and lazy; slothful; indolent; 疏漏 careless omission; oversight; slip; 疏落 sparse; scattered; 疏密 density; spacing; 疏苗 thin out (young plants); 疏散 sparse; scattered; dispersed; dispersion; 疏失 careless mistake; remissness; 疏松 loose; puff; loosen; 疏通 dredge; mediate between two parties; 疏通渠道 dredge the channel; 疏远 drift apart; not in close touch; keep at a distance; become estranged 疏 疏(shū梳) 所葅切,山母鱼韵,开口二等,平声。 【疏】疏通 例 必先五藏,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素问·至真要大论》) 译文 治病必须先解决五脏病变,疏通五脏的气血,使气血条畅通达,而达到五脏气血平和的目的。 【疏】松弛 例 四十岁,五藏六府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灵枢·天年》) 译文 人活到四十岁,五脏六腑和十二经脉的生理功能都已达到了旺盛的极限,已处于平衡稳定状态,皮肤肌肉开始松弛,神色减退,头发逐渐斑白,这是由于生理功能盛极而衰,要求平衡稳定,所以不好动,喜欢坐。 【疏】疏远 例 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素问·脉要精微论》) 译文 全身赤裸脱去衣服,善用恶语骂人,不避讳远亲近亲,这是心神紊乱的表现。 【疏】粗疏 例1 臣治疏,愈说意而已。(《素问·著至教论》) 译文 我的治病技术粗疏,但苟且取悦病人心意而已。 例2 若但以润治燥,不求病情,不问病所,犹未免涉于粗疏耳。(喻嘉言 《医门法律·秋燥论》) 译文 如果只用滋润药治疗秋燥病,不推求病因,不问病位,则未免牵涉到医术粗疏的问题。 【疏】疏漏 例 承其后者,又不能阐明其意,俾补其疏。(汪廷珍 《温病条辨》叙) 译文 继承刘守真学术的后代人,又不能阐明刘守真的真意,增补他的疏漏。 (shù数) 所去切,山母御韵,开口二等,去声。 【疏】陈述 例1 《素问·疏五过论》。 译文 《素问·陈述医生五种过失的论文》。 【疏】记录 例 予治方最久,有方之良者,辄为疏之。(沈括 《良方·自序》) 译文 我整理单方、验方时间最久,有良方就记录在册。 【疏】解释旧注 例 胸中无半点尘,目中无半点尘者,才许作古书注疏。(柯琴 《伤寒论注·自序》) 译文 胸中没有半点灰尘窒塞——头脑清醒,眼中没有半点灰尘障目——不带偏见,才可为古书做注疏。 按 《说文·𠫓部》: “疏, 通也。”本义是疏通。 能够疏通的东西可能是松弛的,引申为松弛。《国语·晋语二》: “志少疏,乃可间也。”引申为疏远。《管子·版法解》: “不私近亲,不孽疏远,则无遗利。”引申为粗疏、粗浅。《战国策·秦策三》: “其於计疏矣。”《文心雕龙·神思》: “才疏而徒速。”引申为疏漏。《汉书·司马迁传赞》: “至於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 由疏通可引申为分条陈述。《汉书·苏武传》: “ (上官) 桀、安 (桀子) 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於燕王。”颜师古注:“疏,谓条录之。”引申为记录。《汉书·匈奴传》: “于是说 (中行说) 教单于左右疏记,以计识其人众畜牧。”引申为解释旧注。《史通·自叙》: “父兄欲令博观义疏。” ☚ 使 数 ☛ 疏shuepistles in parallel prose;or subcommentaries 疏shūcourse; dredge; expel; relieve 疏即《周礼·丱人注》疏,唐贾公彦撰。见《十三经注疏》。
疏此即《诗经》疏。四十卷,唐孔颖达撰。汇集汉魏至唐研究《诗经》之成果而成。为《诗经》注释之代表作。收入 《十三经注疏》。 疏shū❶ 疏不间亲|疏财重义|疏懒成性|疏密有致|疏谋少略|疏食饮水|疏疏落落
❷ 才疏德薄|才疏计拙|才疏学浅|才疏智浅|内疏外亲|亲疏贵贱|学疏才浅|以疏间亲
❸ 暗香疏影|敝衣疏食|褐衣疏食|朗目疏眉|水饮疏食|仗义疏财
❹ 德薄才疏|亲不隔疏|日远日疏|意广才疏|枝叶扶疏|志大才疏|志广才疏 疋·疏shū·shū疋,“足”字的变形。本义为赤脚。作偏旁时写作“”,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shū 疏(疏通) 蔬(蔬菜) 梳(梳理) chu 上声:楚(清楚) 礎(简化为“础”,基础) 濋(古水名,在今中国山 东省定陶县一带) 去声:憷(害怕的意思,发憷) xū 胥(姓氏) 相关链接 1.有学者认为“疏”是难产时婴儿的脚先出来,故要人工疏导(《汉字字源》28页)。作声符时省去左边。“梳”仿“疏”得音。 2.疋,当量词读为pǐ,与“匹”通。 疏疎shū(12画)
  【提示】在异体字整理前,表示 “疏通”“分散” “间距大或空隙大”“关系远或不亲密” “不熟悉” “空虚”“粗心大意” 等义时,疎是“疏” 的异体; 表示 “古代官员向君主分条陈说事情的文字” 和 “古书中比‘注’ 更详细的注解” 义时,“疏” 没有异体。止,位于字左时,末笔的横改提。㐬, 7画, 不要错写成6画的巟。 *疏〔疎〕shū12画 疋部 (1) 使畅通: ~导|~通。 (2) 事物之间距离远、空隙大(与“密”相对): ~落|~松|稀~。 (3) 关系远;不亲近或不熟悉: ~远|生~|亲~。 (4) 粗略;不细密: ~漏|~忽|~于防范。 (5) 空虚;浅薄: 空~|志大才~。 (6) 分散;使密变稀: ~散|仗义~财。 (7) 封建时代臣子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 上~|奏~。 (8) 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或进一步发挥的文字: 注~。 疏 ☚ 育 丑部 ☛ 疏疎shū《说文》小篆作疋(shū)。疋即足字的变形和变音。可能象五趾疏散的疏的音义。小篆又作疏。 是小篆以来的形声字。 从㐬[tū,倒㜽,即倒“子”(tū)的古文又作疏。《说文》说“不顺忽出”义。即生孩子],从疋(本是shū,足字的变形和变音。现作匹的异体字,见《异体字表》),疋亦声。指去掉阻塞使畅通。如:疏导。中古又造疎字,从疋、束声,现作异体字。见《异体字表》。引申为分散。如:疏散。又指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跟“密”相反。如:疏林。组词如:疏密|稀疏。引申为不亲密。组词如:亲疏|疏远。又不细密,粗心。如:疏神|疏忽。又空虚。如:志大才疏。又粗。如:疏食。又不熟悉。如:人生地疏。组词如:生疏。转为名词,指分条说明的文字。如:注疏|奏疏(指封建时代臣下向皇帝陈述事情的文章)。 疏疎★异◎异★常◎常
shū疏,表意,从 (liú)从疋, 指水大,疋指足、行走,本义表示开通,清除阻塞使通畅,引申为分散、物体之间距离远或空隙大、关系不亲近、不熟悉、空虚、粗心大意等。俗字作“疎”, 改为束。《异体字表》以“疎”为异体字。 【辨析】 ❶“疏”与“疎”不是等义异体字。用于“奏疏、疏证、注疏”等不能作“疎”。 ❷以“疏”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shū:蔬。 ❸疏/梳 “疏”有疏通、稀疏义,“梳”指梳理头发的用具,梳的齿较稀疏(齿密的叫篦)。这两个字意义相近,读音相同,是同源字。疏 (shū)通也。从㐬,从疋,疋亦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