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番茄晚疫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番茄晚疫病tomato late blight

由致病疫霉引起番茄茎、叶、果实腐烂的一种真菌病害。1847年在法国首次报道,1861年德国H. A.德巴利(Heinrich Anton de Bary)证明晚疫病菌的致病性。中国最早记载于1936年。
分布与为害 分布很广,常造成严重损失。中国许多省份均有此病,特别是多雨多雾、地势较高的地区为害严重。为害地上部,叶片上病斑圆形至不规则形,初呈暗褐色水渍状,后褐色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健部交界处长出一圈白色霉层,为害严重时,病斑扩大互相结合成大斑,使叶片腐烂或干枯。茎或果梗上病斑暗褐色,稍凹陷。嫩茎被害部缢缩倒伏。果实发病多在未着色前,病斑不规则形,褐色或黑褐色,常作云纹状向外扩展,周缘不明显,病部质地硬实,后期果面粗糙,潮湿条件下在果面上有时长出稀疏的白色霉层(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
病因 病原物为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属卵菌,霜霉目(见马铃薯晚疫病)。病菌寄主范围较窄,除番茄外,还侵害马铃薯和茄子。具2~4个生理小种。温度15℃以上孢子囊不产生游动孢子,直接产生芽管。孢子囊形成温度为7~25℃,最适18~22℃,相对湿度85%以上产生孢囊梗,97%以上孢子囊大量形成。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需在水滴中萌发,干燥高温条件下,很快丧失活力。品种抗病性明显不同,强力米寿、狗兰5号等品种抗病性较强。低温、阴雨、湿度高、露水大,早晚多雾、多露的气候条件容易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过密、偏施氮肥、土壤瘠薄等也易诱发本病。
侵染过程与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在马铃薯的病薯内越冬。厚壁孢子能否在土内越冬,中国无明确报道。在中国北方,除马铃薯外,病菌还可在温室番茄上越冬;在南方,田间的自生番茄,马铃薯可成为病菌的冬季寄主,越冬后产生孢子囊,通过风雨传播,直接侵入叶片或从茎的伤口、皮孔侵入。潜育期一般3~4天,病斑上产生的孢子囊,通过雨水、气流传播,并可随风自南吹向北方。病菌侵入寄主的适宜温度较低,为10~15℃,气温上升达25℃左右时,病斑出现最快。因此长期阴雨后转晴,气温上升,特别是雨后2~3天内,病害迅速蔓延,从中心病株向周围蔓延扩大,短期内全田普遍发病,甚至造成流行。
病害控制 发病严重地区宜选种抗病品种;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加强田间管理,低洼地采用高畦栽培,注意雨后排除积水,降低地面湿度;保护地栽培应注意通风,降低棚内湿度,抑制孢子囊产生与萌发;发病后立即喷施甲霜灵、瑞毒霉、瑞毒霉锰锌、乙磷铝、杀毒矾、波尔多液等杀菌剂;在保护地大棚内可使用百菌清烟剂。

番茄晚疫病tomato late blight

见“马铃薯晚疫病”。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