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泻叶folium sennae攻下药。出《饮片新参》。见《兽医中药类编》。又名泻叶。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或尖叶番泻 Cassiaacutifolia Delile的干燥小叶。生用。前者在开花前采收,阴干;后者在果实成熟时摘取叶片,晒干。主产印度、埃及。甘、苦,寒,入大肠经。功能泻热导滞,利水通便。主治:❶热结便秘,与大黄、枳实、厚朴配伍。 ❷腹水,与牵牛子、大腹皮配伍。牛、马30~60克;猪、羊6~9克。为末或煎汤灌服。煎汤时后下,不宜久煎。孕畜和虚弱家畜禁用。本品含番泻甙A、B、C (sennoside A、B、C)、大黄酸(rhei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植物甾醇和大黄酚、水杨酸等。本品泻下有效成分主要为番泻甙A、B,以A泻下作用最强,系刺激大肠而致泻,可伴随腹痛、盆腔充血。 番泻叶药名。见《饮片新参》。又名旃那叶、泻叶、泡竹叶。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或尖叶番泻C.acutifolia Del.的叶。主产印度、埃及。甘、苦,寒。入大肠经。泻热导滞,消食利水。治热结便秘,产褥期便秘,积滞腹胀,水肿胀满;亦可用于腹部手术及X线摄片前清洁肠道。煎服:1.5~6g,后下。孕妇忌服。本品含番泻苷A、B、C,大黄酸、芦荟大黄素、植物甾醇及其苷,大黄酚、松醇、水杨酸等。本品有泻下作用,因作用较强,故泻下时可伴有腹痛,有效成分主要为番泻苷A、B。本品具有止血作用。水浸剂在体外对某些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番泻叶senna leaf系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干燥叶。内含番泻叶甙A及B、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等成分。本品有泻热行滞、通便和水等作用。临床用于便秘。口服1次1.5~6g,开水泡服或煎服。孕妇、月经期妇女忌用。 番泻叶fānxièyè中药名。见王一仁《饮片新参》。别名泻叶、泡竹叶。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 或尖叶番泻C. acutifolia Del. 的叶。主产于印度、埃及。甘、苦, 寒。入大肠经。泻热导滞。治热结便秘, 产褥期便秘, 积滞腹胀, 亦可用于腹部手术前清洁肠道。煎服: 2 ~ 6 克, 后下。孕妇忌服。本品含多种番泻苷、大黄酸、芦荟大黄素、植物甾醇和三者的苷、大黄酚等。有泻下作用, 因作用较强, 故泻下时可伴有腹痛, 有效成分主要为番泻苷A、B。水浸剂在体外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番泻叶 番泻叶番泻叶,又名泡竹叶、泻叶茶。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或尖叶番泻C. acutifoliaDel.的小叶。狭叶番泻在开花前摘取叶片,尖叶番泻在果实将成熟时摘取叶片,晒干或阴干。 狭叶番泻的小叶多完整平坦,小叶片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4.5cm,宽4~15mm,全缘,先端尖而有锐刺,基部略不对称,叶柄长约2mm,叶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淡黄绿色,两面无毛,叶背主脉突出,革质,略具韧性。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主产于印度、埃及等国家,苏丹亦产。 尖叶番泻的小叶略卷曲,常有破损,小叶片广披针形或长卵形,长2~2.5cm,极少至4cm。宽7~12mm,全缘,叶端尖或微凸,叶基不对称,叶柄极短,叶上表面浅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微有毛茸,质薄而脆,微呈革质状。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主产于埃及尼罗河流域。 本品味甘、苦,性寒。归大肠经。功能泻热导滞。主治热结便秘、胃肠积滞、水肿臌胀等证。用于习惯性便秘,可单用小剂量泡水服。如实热积滞,便秘腹胀,可与枳实、厚朴等药配用; 《现代实用中药》治胃弱消化不良,便秘腹胀,胸闷,番泻叶与大黄、橘皮、丁香、黄连等药配伍用。治腹水肿胀,可与二丑、大腹皮同用,有泻下行水之效。 煎服,缓下,1.5~3g;攻下,6~9g。一般以沸水泡5分钟饮服,如入煎剂,宜后下。用大剂量时,个别患者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体虚患者、孕妇、授乳期妇女,均不宜用。 实验研究: 狭叶番泻叶和尖叶番泻叶均含番泻甙、芦荟大黄素葡萄糖甙、大黄酸葡萄糖甙以及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山柰酚、植物甾醇及其甙等。 番泻甙A较其他蒽醌类的泻下作用更强,用于急性便秘比慢性者更合适,刺激大肠引起泻下时,可能伴有腹痛。蒽醌类对多种细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及皮肤真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 芒硝 芦荟 ☛
番泻叶 番泻叶番泻叶,维吾尔药物名萨那,别名萨那衣买克。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 Cassia angustifolia Vahl或尖叶番泻Cassia acutifolia Del.的小叶。狭叶番泻产于国外,主产于非洲东部沿海及其岛屿,阿拉伯南部、印度西北和南部等地。尖叶番泻主产于热带非洲尼罗河流域。我国在广东、海南、云南等省已从国外引种栽培。 (1)印度番泻叶:又名丁内未利番泻叶。为植物狭叶番泻的干燥小叶。小叶片多完整,偶有小枝混入。叶柄长约2 mm;叶片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4.5cm,宽4—15mm,全缘,叶端尖而有锐刺,基部略不对称;叶面黄绿色,叶背浅黄绿色,稍有毛茸,叶背叶脉凸出。革质,略具韧性,有因打包加压而中脉留下横斜压纹,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 (2)亚历山大番泻叶:又名:埃及番泻叶。为植物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小叶片常略卷曲,不甚平直,并多少有碎损,叶柄极短,叶片宽披针形或长卵形,长2—4 cm,宽7—12 mm,叶端尖或微凸,全缘,基部不对称。叶面浅绿色,叶背灰绿色,微有毛茸,无压纹,质薄而脆,其他与上种相似。两种商品均以干燥、叶形狭尖、片大、完整、色绿、梗少、无泥沙者为佳,叶小、色黄、有梗、多破碎、有泥沙者为次。 印度番泻叶主产于印度,此外,埃及、苏丹亦产。亚历山大番泻叶主产于埃及,目前市场商品主要为印度番泻叶。 本品性一级干二级热,味甘、苦。功能生干生热,清除异常黏液质,通利大便,爽心悦志,开通阻塞,散气止痛,祛风止痒等。主治黏液质性或黏液质中渗入黑胆质性疾病,如习惯性便秘,癔病、偏头痛、神经病,肠道梗阻,腹痛腹胀,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及皮毛脱落、皮肤瘙痒、痤疮等皮肤病。 ❶本品15 g煎于60 g橄榄油中剩至一半时,配玫瑰花、新挤奶汁250—1 000 g服用治腰痛、胯骨痛,驱除该部位未成熟的有害体液,并可治痔。 ❷研末过箩配玫瑰花、砂糖、新挤奶汁服用也有以上功效。 ❸其粉剂配蜂蜜连服7天治关节炎和中风。 ❹以醋长时间煎熬,外搽治皮肤生疮、荨麻疹、雀斑、白斑、止脱发。 ❺配凤仙花涂头可使头发变黑,配醋、地锦草、凤仙花叶研末调水浴身或在热处涂身,过三四小时后洗净,可治各种皮肤病。 ❻单用4—6g煎服,可治便秘、积食、腹胀、水肿、闭经、多泪;外用适量可治眼赤红肿及皮肤脓疮等。 内服3—9g,外用适量。本品可引起肠鸣、腹痛、恶心,矫正药为玫瑰花、巴旦杏仁油、食盐。若本品缺货,可代用等量盒果藤根皮。本品可入泡剂、诃子膏剂、蜜膏剂、糖浆剂、汤剂、散剂、洗剂等制剂。 实验研究:狭叶番泻叶含番泻苷C(sennoside C),荚除含番泻苷A、B外,还含大黄酸(rhein)、大黄酚(chrysophanol,chrysophanic acid)的葡萄糖苷,并含痕量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和大黄素葡萄糖苷(emodin glucoside)。尖叶番泻叶和荚分别含蒽醌类成分0.85%—2.86%和2.34%—3.16%,从中分出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少量大黄酚及番泻苷A、B、C等。本植物尚含3,5-二甲基-4-甲氧基苯甲酸(3,5-dimethyl-4-methoxyben-zoic acid)。 ❶泻下作用:蒽醌衍生物其泻下作用及刺激性均较强,因而泻下时可伴有腹痛,其有效成分番泻苷A、B,经胃、小肠吸收后,在肝中分散,分解产物经血行而兴奋骨盆神经节以收缩大肠,引起腹泻。番泻叶用于急性便秘较好。 ❷抗菌作用:其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奥杜盎小芽孢癣菌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 薰衣草 巴豆 ☛ 00025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