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木鳖碱中毒
番木鳖碱又称士的宁,含于番木鳖和吕宋豆的种子中。它与马钱子碱共同存在,二者在体内作用大致相同,但马钱子碱的毒性远比番木鳖碱低。番木鳖碱为白色粉末状,味极苦,虽稀释至1:700,000时,仍有苦味。目前医疗上应用范围很小,硝酸士的宁可作为脊髓及呼吸中枢兴奋剂,我国近年试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取得一定疗效。由于误服过量,或调剂错误可引起意外中毒。农业上用番木鳖碱毒野鼠及捕杀有害兽类,也有小儿误食毒饵发生中毒。有用番木鳖碱自杀例,偶有藉患者服药之机投入毒杀的。
口服致死量平均为0.075~0.12g; 皮下注射致死量为0.005g。
番木鳖碱很快从消化道或皮下、肌肉注射处吸收,吸收后迅速从血液中消失,浓集于肝内,被肝脏破坏。约有20%的番木鳖碱随尿排出。最初6小时内排出最多,24~48小时内排完。它不由胆道排泄。番木鳖碱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最强毒物之一,对脊髓有高度选择性的兴奋作用,能竞争性阻断脊髓前角中间神经原所释放的抑制性递质甘氨酸对运动神经原的反馈抑制,增强脊髓的运动性反射,也能兴奋大脑,提高感觉功能;兴奋延髓,提高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剂量过大则产生抑制。服致死量番木鳖碱后数分钟内,患者的感官高度敏感,轻微刺激便可触发对称强直性肌痉挛,呼吸、脉搏增快,血压上升,瞳孔散大。神志保持清醒,直至死亡。由于呼吸肌痉挛,呼吸困难,紫绀,一般在1~6小时内窒息死亡。
尸体检查 尸僵发生早而强,持续时间也长。往往能见到四肢痉挛性屈曲,足跖显著内翻和伸展,两臂弯曲,两手位于胸前呈握拳状。由于全身剧烈痉挛,可发生外伤,甚至骨折后并发脂肪栓塞,其他病理变化与窒息尸体所见相同。检材采取以胃内容为主,尿,肠次之。脏器中以肝及脑含量较多,肾亦可,有的主张采取脊髓留作化验,因其中含量高。番木鳖碱性质稳定,在腐败尸体中不易分解,可保存数年甚至10年以上,故有尸体挖掘价值。
毒物鉴定 分离方法: 从碱性溶液中用氯仿提取。生物检材先用氯化铝或硫酸铵沉淀蛋白后,再用有机溶剂提取。盐酸加热水解法可显著提高回收率。
筛选试验: 残渣加钒硫酸(Mandelin)试剂呈蓝紫色。加硝酸试剂呈淡黄色。
颜色反应: 残渣溶于浓硫酸加重铬酸钾晶体,由紫色→蓝色→污绿色→黄色。
生理反应: 注入蛙淋巴囊0.25mg,即可观察到前肢环抱、后肢直伸的典型痉挛现象。
薄层色谱法: 用硅胶G板。展开溶剂,氯仿:甲醇(80:20)。显色剂,0.1%钒酸铵浓硫酸溶液。
紫外吸收光谱法:溶液为0.1N硫酸时,λmax为255nm,E
315。溶液为乙醇时,λmax为255nm, E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