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畢畢(毕)Bì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黄骅、阜平,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广东之吴川,云南之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 汉、彝、土家、回、满、鲜、赫哲、达斡尔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云: “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始封于此,其子文,事晋,乃封于魏,居于毕者,以毕为氏。”此当系出姬姓,以国为为氏。
❷据 《魏书·官氏志》 载: “出连氏改为毕氏。” 出连,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乃北魏姓。(按: 《中国姓氏大全》 以 “出连”为夏姓,误。)
❸当代赫哲族之毕氏,为毕拉氏所改。“毕拉”为氏族名,或以为姓。后改为单姓“毕”,盖取 “毕拉” 之首音所得。
❹或为达斡尔族毕力央氏所改,亦取毕力央之首音而得。

畢bì

❶古代田獵用的長柄網。《漢書》揚雄《羽獵賦》:“其馀荷垂天之畢,張竟壄之罘。”《文選》作“罼”
❷終,竟。班固《東都賦》:“登降飫宴之禮既畢,因相與嗟歎玄德,讜言弘説。”張衡《東京賦》:“雷鼓鼝鼝,六變既畢。”
❸盡,皆,全。《文選》班固《東都賦》:“《韶》、《武》備,泰古畢。”馬融《長笛賦》:“《易》京君明識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後出,是謂商聲五音畢。”
❹周代諸侯國名。姬姓,始封之君爲周文王之子畢公高。在今陜西咸陽縣西北。見“畢公”。
❺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司馬相如《長門賦》:“觀眾星之行列兮,畢昴出於東方。”
❻雨師。《周禮·春官·大宗伯》鄭玄注引鄭司農曰:“雨師,畢也。”張衡《西京賦》:“華蓋承辰,天畢前驅。”

“毕”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ㄅㄧˋ1844非常;十分;极。吴语。上海〖〗。衣裳~挺挺括‖会场里~静。上海松江:池塘里水~清‖课堂里~静无声。缫丝车下的绳索。古方言。《方言》第九:「车下铁,陈、宋、淮、楚谓之~。」晋郭璞注:「(车),鹿车缫丝车也。」清钱绎《笺疏》:「《玉篇》云:『紩,索也。古作铁。』据此,紩乃本字,铁其假借字也。」

畢毕

❶盡也。《儀禮·士冠禮》: “兄弟畢袗玄,立於洗東,西面北上。” 鄭玄注:“畢,盡也。” 《禮記·玉藻》: “笏,畢用也,因飾焉。” 鄭玄注: “畢,盡也。”
❷猶“皆” 也。《儀禮·士昏禮》: “從者畢玄端。” 鄭玄注: “畢,猶皆也。” 《禮記·月令》: “是月也,耕者少舍,乃脩闔扇,寢廟畢備。” 鄭玄注: “畢,猶皆也。”
❸簡謂之畢。《禮記·學記》: “今之教者,呻其佔畢,多其訊。” 鄭玄注: “簡謂之畢。”
❹器名。鄭玄《三禮圖》: “畢似天畢,以載牲醴,葉博三寸,長八寸,中鏤去一寸爲義。柄長二尺四寸,漆其柄末,及兩翼皆朱。” (《玉函山房輯佚書》)
❺猶“悉令” 也。《易乾鑿度》: “合七八八名畢什漸喜。” 鄭玄注: “畢,猶悉令也。”(《漢學堂叢書》)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二十八宿 > 畢宿 > 畢
畢  bì

即畢宿。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書籍部 > 異稱 > 畢
畢  bì

亦作“鏎”、“篳”、“𠌫”。本謂竹簡。借指書籍。《爾雅·釋器》:“簡謂之畢。”郭璞注:“今簡札也。”邢昺疏:“簡,竹簡也。古未有紙,載文於簡,謂之簡札,一名畢。”郝懿行義疏:“《釋文》:‘畢,李本作篳’。按,畢用竹,故李巡從竹。”《禮記·學記》:“今之教者,呻其佔畢。”鄭玄注:“簡謂之畢。”《廣韵·入質》:“鏎,簡鏎。《爾雅》曰:‘簡謂之畢’。注謂簡札也。俗從金。”


古代名物 > 耕獵類 > 狩獵部 > 網竿 > 畢
畢  bì

亦作“罼”,亦稱“率”。捕鳥兔之長柄小網。《詩·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毛傳:“鴛鴦,匹鳥。太平之時交於萬物,有道取之以時,於其飛乃畢掩而羅之。”孔穎達疏:“以畢羅異器,故各言之。《大東》傳曰:‘畢,所以掩兔也。’彼雖以兔爲文,其實亦可取鳥,故此鴛鴦言‘畢之’也。羅則張以待鳥,畢則執以掩物,故曰‘畢掩’。”《禮記·月令》:“田獵罝罘,羅罔畢翳。”鄭玄注:“獸罟曰罝罘,鳥罟曰羅罔,小而柄長謂之畢。”《國語·齊語》:“昔吾先君襄公築臺以爲高位,田狩罼弋,不聽國政。”韋昭注:“罼,掩雉兔之網也。”《説文·率部》:“率,捕鳥畢也。象絲网,上下其竿柄也。”段玉裁注:“畢者,田网也。所以捕鳥。亦名率。……上其竿之露者,下其柄也。畢网長柄。”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祭祀部 > 祭器 > 畢
畢  bì

古代祭祀器具,用以撈取牲體的木質叉子。與枇配合使用,以枇撈取,以畢助之,防滑落。喪祭所用枇與畢,以桑木爲之,吉祭則用棘心爲之。《禮記·雜記上》:“枇以桑,長三尺,或曰五尺;畢用桑,長三尺,刊其柄與末。”孔穎達疏:“從鑊以枇升入於鼎,從鼎以枇載之于俎……畢助主人舉内,用桑者,亦喪祭故也。”

畢bi

AE85
“毕”的繁体。

畢bì

B061
“毕”的繁体。

〖畢〗 粵 bat1〔筆〕普 bì

❶ 完畢,完成。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禮而歸之。」
❷ 副詞,全,盡。王羲之《蘭亭集序》:「羣賢〜至,少長咸集。」(咸:全,都。)

畢,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甲骨文上从田,下爲網狀帶柄的捕獵工具,構形是以網田獵會意。或説 “田”下即爲 “畢” 的初文,本義爲田獵之網。金文或加意符 “廾”(gǒng),表示雙手動作。甲骨文字形爲周原甲骨文,用作方國名或姓氏。銘文多用作氏族名。文獻或用動詞義,即以網捕捉。或用以稱簡札,即竹簡。常用義爲結束、全部。
楚簡帛文作,在字頭加意符 “罓”(即 “网”“網”)。秦簡牘文作,所从之“田”連筆而下,已見今體趨勢。參見263.禽字條。

畢毕,甲骨文;金文;篆bì

[獨體象形。(《説文》:“畢,田罔也。從,象畢形,微也。或曰:甶(fù)聲。”畢:古代狩獵時用的長柄網,也指用長柄網捕捉禽獸。一網打盡,引申爲全部〈真相畢露〉;狩獵結束〈完畢、禮畢、畢業〉;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晉] 王羲之《蘭亭詩序》:“群賢畢至,老少咸集。”

畢()


周原甲骨文H11:45,西周
畢公。
按: 畢公即周文王十五子姬高,封於畢爲畢公,與周公、召公同爲周初重臣。

周原甲骨文H11:86,西周
畢。

史䛗簋, 殷周金文集成4031, 西周早期
乙亥, 王𫌲(誥)畢公。

獻簋,殷周金文集成4205,西周早期
十枻(世)不(忘)(獻)身才(在)畢公家。

段簋,殷周金文集成4208,西周中期
丁卯, 王(烝)。

鐘, 殷周金文集成225, 春秋晚期
曰: 余(畢)公之孫, 郘白(伯)之子。

邾公華鐘,殷周金文集成245,春秋晚期
(畢)(恭)威(畏)忌,𪫥(淑)穆, 不㒸(墜)于氒身。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50正,戰國至秦
畢、此(觜)巂少吉。
按: 星宿名。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畢入而兵復出矣。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男女畢同,何患於國?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王畢。

王基斷碑,三國魏
則居則利,貞在公畢。

于祚妻和醜仁墓誌,北魏
夫人恭理婦業,畢力中饋,動合規矩,言成均的。

元顥墓誌,北魏
固當天和咸萃,靈貺畢歸矣。

蕭翹墓誌,隋
聊以王神,於焉自畢。

崔泰之墓誌,唐
雖變除云畢,而尪瘠猶甚,親故見者,不復識焉,君子以爲難也。

魏靖墓誌,唐
公諱靖,字昭緒,鉅鹿曲陽人,蓋畢萬之後也。
《説文》: “畢, 田罔也。 从, 象畢形微也。 或曰: 甶聲。 ”
周原甲骨文及西周金文字形下部爲捕獵之器的象形,增“田”形字符分化而成“畢”字,以表“田獵之網”義。

☚ 焉   糞 ☛

(bì)

網也。从田,獵也。从𠦒,箕屬,象畢形微也。
【按】徐鍇曰:“卑聿反。”段玉裁注曰:“畢,卑吉切。畢之言蔽也。”

*畢pjiet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 田网也。 从田从。 象形。 或曰: 田聲。 (四篇下)
田獵時使用之有柄網。

☚ 替   臸 ☛
0000142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