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环境污染控制技术
防治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技术。
清洁养殖与废弃物收集技术。
❶畜禽养殖应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切实控制饲料组分中重金属、抗生素、生长激素等物质的添加量,保障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环境安全。
❷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放的粪污应实行固液分离,粪便应与废水分开处理和处置; 逐步推行干清粪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的产生和排放,降低废水的污染负荷。
❸畜禽养殖宜推广可吸附粪污、利于干式清理和综合利用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收集技术,因地制宜地利用农业废弃物 (如麦壳、稻壳、谷糠、秸秆、锯末、灰土等) 作为圈、舍垫料,或采用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的生物发酵床垫料。
❹不适合敷设垫料的畜禽养殖圈、舍,宜采用漏缝地板和粪、尿分离排放的圈舍结构,以便于畜禽粪污的固液分离与干式清除。尚无法实现干清粪的畜禽养殖圈、舍,宜采用旋转筛网对粪污进行预处理。
❺畜禽粪便、垫料等畜禽养殖废弃物应定期清运,外运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贮存、运输器具,应采取可靠的密闭、防泄漏等卫生、环保措施; 临时储存畜禽养殖废弃物,应设置专用堆场,周边应设置围挡,具有可靠的防渗、防漏、防冲刷、防流失等功能。
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
❶应根据养殖种类、养殖规模、粪污收集方式、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及废水排放去向等因素,确定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并择优选用低成本的处理处置技术。
❷鼓励发展专业化集中式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模式,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社会化集中处理与规模化利用; 鼓励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和肥料化利用。
❸大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集中式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处置工厂,宜采用 “厌氧发酵—(发酵后固体物)好氧堆肥工艺” 和 “高温好氧堆肥工艺” 回收沼气能源或生产高肥效、高附加值复合有机肥。
❹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应进行收集,并根据利用途径进行脱水、脱硫、脱碳等净化处理。沼气宜作为燃料直接利用,达到一定规模的可发展瓶装燃气; 有条件的应采取燃气发电来满足养殖场内及场区周边区域的用电需要; 沼气产生量达到足够规模的,应优先采取热电联供方式进行沼气发电并并入电网。
❺厌氧发酵产生的底物宜采取压榨、过滤等方式进行固液分离,沼渣和沼液应进一步加工成复合有机肥进行利用; 或按照种养结合要求,充分利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小区) 周边的农田、山林、草场和果园,就地消纳沼液、沼渣。
❻中小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小区) 宜采用相对集中的方式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如 “高温好氧堆肥工艺” 或 “生物发酵工艺”,或使用 “厌氧发酵工艺” 生产沼气,并做到产用平衡。
❼畜禽尸体应按照有关卫生防疫规定单独进行妥善处置。染疫畜禽及其排泄物、染疫畜禽产品,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尸体等污染物,应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
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 应建立完备的排水设施,并保持畅通,其废水收集输送系统不得采取明沟布设; 排水系统应实行雨污分流制。
❷布局集中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 和畜禽散养密集区宜采取废水集中处理模式; 布局分散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小区) 宜单独进行就地处理。鼓励废水回用于场区园林绿化和周边农田灌溉。
❸根据畜禽养殖场的清粪方式、废水水质、排放去向、外排水应达到的环境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相应的环境标准,回用于农田灌溉的水质应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 产生的废水应进行固液分离预处理,采用脱氮除磷效率高的 “厌氧+兼氧” 生物处理工艺进行达标处理,并应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畜禽养殖空气污染防治。
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 应加强恶臭气体净化处理并覆盖所有恶臭发生源,排放的气体符合国家或地方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❷专业化集中式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厂产生的恶臭气体,宜采用生物吸附和生物过滤等除臭技术进行集中处理。
❸大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针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利用过程的关键环节,采取场所密闭、喷洒除臭剂等措施,减少恶臭气体扩散,降低恶臭气体对场区空气质量和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❹中小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小区) 宜通过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加强圈舍通风、建设绿化隔离带、及时清理畜禽养殖废弃物等手段,减少恶臭气体的污染。
畜禽养殖二次污染防治。
❶应高度重视畜禽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过程中潜在的二次污染防治工作,满足当地面源污染控制的环境保护要求。
❷通过测试农田土壤肥效,根据农田土壤、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量和环境容量,科学确定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还田利用量,有效利用沼液、沼渣和有机肥,合理施肥,预防面源污染。
❸加强处理畜禽养殖废水中含有的重金属、抗生素和生长激素等环境污染物,严格达标排放。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宜采用有效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