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坝县位于秦岭南麓腹地,汉中地区北部,系省定林业县。东邻城固、洋县,南接汉中市,西连勉县,北靠宝鸡市的太白县、凤县。县城距汉中市88公里。东西最宽46.4公里,南北最长67.2公里,总面积1958.2平方公里,耕地5.7万亩,林地268万亩,草地10万亩,分别占土地总面积2.7%、94.2%、3.5%,其余为石山、水域、交通和住宅用地。1990年末,总人口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2万,占87.2%,非农业人口5748人,占12.8%,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2.8人,是汉中地区人口密度最小的县。地势北部高,中南低,形如簸箕。县境三面环山,西部有光华山、光头山等连成南北走向的岭脊;东部有摩天岭、桅扦石等山连成东北向西南走向的分水岭;北有玉皇山、三花石梁等山峰。最高海拔2610米,最低海拔600米,县城海拔940米。本县属亚热带北缘山地暖温带湿润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1.6℃,年均降水860毫米,日照1804小时,全年无霜期216天。河流以褒河为主干,由北向南穿过东西两岭之间。境内流长71.3公里,年径流量22.8立方米/每秒,流域1758平方公里。较大支流有太白河、红岩河、西河、上南河、蒿坝河、北栈河、上西河、西沟河等八条。县辖马道、江口两区,城关、江口、马道三镇,庙台子、南河、闸口石、姜窝子、火烧店、石门、狮子坝、桑园坝、玉皇庙、柳川、枯梨园、青桥驿、鲜家坝、东沟、铁佛店15乡、100个行政村,419个村民小组。 留坝在明之前,渭之刘坝,因境内有“留侯祠”,明清之际,改名留坝。原属凤县。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始设留坝厅,隶汉中府。民国二年(1913)改为留坝县。1949年12月2日解放。1958年撤销县制,归并凤县和汉中市。1961年9月恢复县制至今。199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349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343万元,其中农业生产产值2191万元。人均国民收入604元,居汉中地区第三位。农民人均纯收入465元,职工年均工资1560元,城乡居民银行存款余额1966万元,分别比1984年增长131%、98%和11.94倍。 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5.4%,活立木总蓄积1063.33万立方米,年生长量31.9万立方米,人均蓄积246.2立方米,高出全省30余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68万亩,其中有林面积175万亩,占土地面积61.5%,人均40.7亩,为汉中地区之首。用材林林质甚优。红桦、油松、冷杉、华山松、山杨、铁杉居多,且大部为天然林,开发利用价值极高;经济林分布面积大,种类多。尤以漆树、苹果、猕猴桃、板栗、核桃、棕树、栓皮为最。现有漆树526万株,年产生漆5万余公斤;苹果个大色鲜,酸甜适度,年产80万公斤;板栗年产25万公斤;猕猴桃年产75万公斤。属省定林业重点县之一和国家生漆基地县。食用菌生产发展迅速。占活立木总面积蓄量50%以上的栎类林为发展食用菌生产提供了条件。现全县年栎林生长量8.8万立方米,年可利用量4.5万立方米。食用菌生产已成为留坝的支柱产业,全县85%的农户从事该生产。年产香菇23万公斤,产值1700万元,且柄短肉厚、香味浓郁,入口滑腻。年产木耳15万公斤,朵大朵厚,味色俱佳,远销上海、广州等地,尤受香港、日本消费者青睐。1990年食用菌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47%以上。留坝县已有几十年栽培食用菌的历史,故一直被国家列为全国食用菌生产重点县。 药材生产条件优越。留坝系药材适生地,药用动植物1320余种,境内紫柏山有天然药库之称。清时,鹿寿草、五加皮系皇室贡品。现有西洋参、党参、生地等根茎类药74种;五味子、梭罗果等子实类43种;皮藤木类的杜仲、姜朴、木通等药30多种;还有麝香、天麻、猪苓、茯苓、龙骨等44种。其中高级滋补品西洋参产量居全省之首,其主要成份优于原产地。现已成为国家三大种植基地之一。驰名中外的“凤党参”已由野生培植为家种,形成产区的中心地带;珍稀药材党参、贝母、铁棒棰、祖师麻、大黄连、金柴胡、鹿寿草、枣皮等盛产于紫柏山地。以洋参、天麻、枣皮、杜仲、凤党为主的产品系列开发和深加工将使发展前景无量。另外,还年产数千吨栓皮、紫竹;七里香、薄荷、黄蒿、风椒等和酒花、草莓、刺莓资源也比较丰富。 矿藏储量大,品位高,极待开采利用。已探明的矿产有铁、铬、铜、煤和石墨、大理石、粘土矿等。其中铁矿18处,储量都在200万吨以上,均为褐铁矿,品位高达51.7%,一般均在40%左右。雪花白大理石储量2.7亿立方米,且石质上乘,国内尚少见,已畅销国外和港台地区。蛇纹石储量7502万吨,开采价值极高。另外还有锌、铅、金硫、石棉、水晶、冰洲石等开供可采的矿点。 基础设施建设变化大,发展快。宝(鸡)汉(中)公路逾境72.2公里,县、乡、村公路网已形成。大电网穿城而过,60%乡通有高压电,其余乡镇均有2~4座水电站。1990年县城内使用自动电话,通话总长365公里,邮路总长480公里。现有邮电局、所、代办所10处,业务总量26.5万元。有商业网点483个,从业人员1300人。1990年商品零售总额2985万元。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483.7万元。年出口商品总值1.7万元。县级财政收入326万元。 工农业生产稳步增长。起步于七十年代的县办工业已形成建材、采选矿、森工、食品、植物化工、农机修理、工艺雕塑等门类。张良庙手杖是利用传统工艺和秦岭山区特有树种“鸡骨头”制成的龙、凤、鸽、剑、竹节杖等24个品种的精美别致的老人用品和馈赠礼品,畅销欧美和港澳各地区。花木手杖曾获省优质产品的优秀新产品奖。1990年,全县有工业企业213家,职工1323人,固定资产918万元,实现总产值1152万元,比1980年增长4.8倍。其中森工、建材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40%,乡村工业占50%。农业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等作物为主,1990年粮食总产16465吨,油菜总产228吨。多种经营以林、果、药、菌等骨干项目为主,总收入1734万元。乡镇企业以个户联户为主,总户数969个,总收入1613万元,其中两户企业的个数、收入分别占95.8%和85%。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产粮、乡企人均收入分别列全区山区县之前。农民人均多种经营收入442元,居全省前列,被省政府命名为多种经营模范县。 科教,旅游各项事业发展势头较好。全县有完全中学、高级职中各一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124所,教职工583人,在校学生679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5.3%。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81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50人。马铃薯脱毒种生产技术、香菇木屑栽培技术分别获汉中地区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县有文工团、文化馆、广播站、影剧院,区、乡均有电影放映队、放大站,喇叭入户率为80%,全县有电视差转台18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0个(含村医疗站56个),病床150张,专业卫生人员185人,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地方病已基本消灭。境内的张良庙(又名留侯祠)是陕西十大著名风景游览区之一,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其一墙之隔的张良庙宾馆,是一座集明清与现代建筑艺术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建筑面积192.5平方米,内设高、中、低档客房98间、109个床位,各种设施齐全,服务上乘,是旅游观光、避暑疗养、举行会议的理想之地。 留坝县 留坝县位于陕西省汉中地区北部。明以前称刘坝,明清改为留坝,清乾隆曾设留坝厅,1915年设留坝县。面积1 970平方公里,人口46万,县城城关镇,隶属汉中地区。境内有襄河及其支流太白河、红岩河、西河等8条。主要矿藏资源有铁、铜、铬、石灰岩和煤等。多林产品,产核桃、苹果、花椒、枣皮、杜仲,木耳产量高,有食用菌近7万架。名胜古迹有张良庙、“四十八窟窿”、古武林关等。 ☚ 汉阴县 镇巴县 ☛ 00001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