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留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留园

留园

在江苏苏州。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代嘉庆五年筑“寒碧山庄”,光绪初年又有增建,改名留园。以建筑空间的变幻见长。分为中、东、西三部分:中部有两个区域,东区以建筑、庭院为主,西区以山池为主。所有建筑均是旧日园主为炫耀著名的太湖石——冠云峰而建,外观宏伟,内部装饰陈设精美。冠云峰为北宋花石纲遗物,高约九米,是江南最大湖石。西部以山阜土坡为主,阜坡自南向北缓缓高起,最高处湖石层叠,云墙起伏,站于其上可窥全园美景。

☚ 何园   个园 ☛

留园

 位于苏州阊门留园路,苏州四大古典园林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初为太仆徐泰时的私家花园,名东园。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园归布政史刘蓉峰,经修葺改建,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1876年),园归盛泰,易名为留园。该园集苏州古典园林之大成,以建筑布局紧密,厅堂宏敞华丽、装饰精雅见长。各种建筑群把全园空间分隔、划分为不同的景区。园内重门迭户、变化万千,有步移景换之妙。旧时有“吴中第一名园”之誉。留园的紧密结构和拙政园的疏朗境界,并称为苏州园林两绝。该园不仅是江南名园,亦是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一。全园占地2公顷,分为中、东、西、北4个景区,四区景物以曲廊相连。中部和东部系全园精华。中部以山水为主,明洁清幽,峰峦回抱;东部是重檐叠楼,曲院回廊;北部是田园风光;西部是山林风光。中部原为涵碧山房旧址,分为二片,东片以庭院建筑为主,重楼杰阁,造型多变,涵碧山房、明瑟楼、绿荫轩等是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精品,均皆环池而建。涵碧山房为中部主要建筑,厅内轩敞高爽、陈设雅致,厅前平台依临荷花池,为观荷赏月之佳处;西片以山池为主。西、北两山间有水涧,西山古木丛生,有爬山廊至山巅闻木樨香轩,登山俯视,园中景色尽收眼底。东部是园主的住宅部分,主厅“五峰仙馆”又称楠木厅,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厅堂。厅东的“林泉耆硕之馆”精美华丽,与“五峰仙馆”并为东部景区主要建筑。该馆北院,矗立着著名的留园三峰——冠云峰、瑞云峰、岫云峰。冠云峰雄峙居中,瑞云峰、岫云峰屏立左右,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冠云峰高6.5米,清秀挺拔,兼具“瘦、漏、皱、透、秀”之特点,有江南园林峰石之冠的美誉。西部景区林木繁茂、小溪曲流,多自然野趣。北部景区多富田园逸趣,现辟为盆景区,多树桩和水石盆景。
 〔现代散文〕 留园和拙政园同是清末两个大园林,不过彼在城外,此在城内。单说在园子外面的马路,当时取名“留园马路”,而且是苏州最早的一条。
 留园在清初是洞庭东山富翁刘容峰(恕)的别墅,明代则是太仆寺卿徐时泰的东园(现仍有西园,即戒幢寺及西面的园子),又名“花步”,这个名字倒很别致,清末才入盛家。俞曲园给这园子的冠云峰写赞说“园主人动了二十年脑筋才把这块有名的山石弄到手,今后将永为盛家所有了罢?”所以取名叫留园。
 民国时期这里被破坏得实在怕人,请你一进大门先看看那些修理以前的照像。听说修复这个园子很费了事,有些装修材料乃是远从洞庭东山、西山找来的,而配合得是那么天衣无缝,在各园林中,要算这儿最有华贵的气派了。五峰仙馆、鸳鸯厅(林泉耆硕之馆),比之狮子林的指柏轩和燕誉堂有过之无不及。而冠云楼前的冠云峰尤其是值得一看的石头。孤高磊落,独立无倚,比南京瞻园的奇石更有气魄。可惜是,仍旧有“斧凿痕”,假如从后面望去就不大妙。苏州太湖石当以旧织造署(现在的师范学院附中)的“瑞云峰”为第一,不仅瘦皱透兼备,而且一片天然,毫无雕凿,秀媚而又雄浑。
 刘氏的园林原在西部,主要建筑名“涵碧山房”——原来是叫寒碧山庄的,我认为原来的名字好得多,还有点山林气,更接近自然,等到把“碧”“涵”了起来,那真象地主、资本家独占的口气。虽然东部的厅堂更精丽,我偏喜爱西部的雅静。钱竹汀先生(清初大学者)的《寒碧庄宴集序》刻在涵碧山房前面壁上,有几句话写的很有点意思:“唯园亭之盛,必假名流觞咏,乃能传于不朽。”
 其实,愿意欣赏自然景物的还不如登上那座僻处西南角的土山,从“缘溪行”上山,可以远望虎丘、天平、灵岩诸胜。要是在蝉噪林逾静的夏天管保更好。

(纪庸)


 〔民间文学〕 苏州留园的“仙苑停云馆”前面,矗立着三块太湖石。当中一块最高,叫“冠云峰”,两旁的一块叫“岫云峰”,一块叫“瑞云峰”。这三块太湖石姿态奇特,秀丽挺拔,活象三个仙人站立在那里,使整个园子增加了不少光彩。传说,这三块太湖石原来是真人变的。真人为啥会变成石头?这里面可有一段辛酸悲愤的故事哩。
 还在很久很久以前,洞庭西山有一家人家,据说姓石,祖祖辈辈都是靠凿太湖石为生的。
 有一年,京城里要造御花园,皇帝老子派下皇差,限时限刻就要取最高、最大、最美、最玲珑的太湖石。
 这一天,官兵如狼似虎地又来逼皇差了。石家老阿爹事前得到风声,得知这次难逃虎口,就把儿子和孙子叫到身边,要他们逃到别处去躲起来。儿子石老大和孙子石小弟都不肯走开,说死活也要在一道。石阿爹说:“我活了这把年纪,死了不值什么!你们年纪轻,只要记住我一句话,活也要活得象太湖石一样清白,死也要死得象太湖石一样坚硬!你们照我的话做,倘使我有了三长两短,也口闭眼闭了。”这时,官兵已经赶到他家门前,石阿爹连忙打发儿子、孙子从后门逃走,自己被官兵押着来到了太湖边上。
 这辰光,太湖上乌云密布,太湖里浪涛滚滚,官兵逼着石阿爹,要他下湖打捞太湖石。石阿爹摇摇头说:“凿好的太湖石都给你们搬光了,再逼也不会长出来呀!”官兵一听火了,说:“你竟敢违抗皇命,真是罪该万死。”就张弓搭箭对准石阿爹。石阿爹挺着粗硬的头颈,眼望着太湖一声不响。只听得“嗖嗖”一阵乱箭,石阿爹栽倒在太湖里。石阿爹的血把太湖水都染红了。
 石阿爹的儿子石老大和孙子石小弟躲了一天才回来。他们天天盼呀,望呀,可是怎么也不见阿爹。石老大决定去找老阿爹了。
 石老大来到太湖边上,东寻西找,终于发现石阿爹的尸体在一块礁石边上围着一个漩涡在打转。
 石老大的哭声,惊动了住在附近的官兵,他们硬逼着石老大马上交出太湖石。石老大破口大骂。官兵们见石老大竟敢违抗官差,那还了得,立即张弓搭箭,一阵乱射,把石老大又射死了。
 自从石老大走后,剩下石小弟一个人,孤凄凄的,天天盼呀,盼呀,既不见阿爹回来,也不见阿爸的人,心里犯了疑。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出去寻找。
 石小弟来到太湖边,找了半天,终于在一处湖岸边,找到了已经中箭死去的父亲。父亲手里还紧紧地捏着阿爹的鹤嘴锄,父亲旁边有一个新堆起来的土坟,坟头竖着一块小石头。石小弟心里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原来阿爹和爸都给官兵害死了!石小弟的眼泪再也憋不住了,扑簌簌地直往下掉。
 石小弟的哭声,又给官兵听到了。他们一不做,二不休,斩草要除根!就纷纷拔刀张弓。石小弟倒在血泊里再也爬不起来了。
 官兵们看到石小弟又给他们弄死了,正在得意的当口,突然看见地上那柄鹤嘴锄“唰”地一亮,变成了一只白鹤,直往天空飞去。它在天空凄厉地叫了三声,顿时天上乌云滚滚,湖里白浪滔滔,接着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下起了倾盆大雨,吓得官兵们屁滚尿流,赶紧逃走。等到雨过天晴,他们再到太湖边上,却发现他们杀死的石家祖孙三人连坟带人都不见了,只见在这个地方立着三座高大的太湖石峰。他们心惊胆颤,不敢近前,连忙跑进苏州城报告官府。府台老爷交不了皇差,正在着急,一听有这样的事,就亲自下来察看,一看,不得了,这三座石峰,真是天下难觅的太湖奇石!便命令官兵赶紧掘起来装船。官兵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掘了九天九夜,总算掘了起来。府台老爷一等船装好,就马上催促开船,想赶紧运到京城去讨好皇帝。哪知船刚到湖心,突然天空中飞过一只白鹤,只见它连叫三声,顿时湖里白浪滔天;再见它连扇三下翅膀,顿时湖面上又是狂风大作。府台老爷坐在船里觉得勿对,正想要问究竟,话还未出口,一股旋风早已卷来,把这只船卷到了半空,然后再往下一掼,这条采石官船就连人带石一起沉到湖底去了。
 过了不知多少年,有一次天地大旱,太湖水浅,有人发现了这三块奇石,便把它们打捞上来,运到苏州城,在石匠弄里造了座石公祠,供奉起来。据说石公祠曾经几次遭到火烧,但这三块太湖奇石却始终完好无损。直到明朝嘉靖年间,有个读书人建筑东园(留园的前身)时,把这三块奇石搬了进去,并且给它们起了“冠云峰”、“岫云峰”、“瑞云峰”这样三个好听的名字。

(杨彦衡 陆如松整理)

留园

中国园林。地处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1997年作为苏州古典园林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留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经刘恕修葺并扩建,易名为寒碧庄,俗称刘园,清同治十二年(1873),盛康购得此园,经扩地重修,仍改名为留园。占地约2 hm2,分东、西、中、北4部分。中部以水为主,环绕山石楼阁,贯以长廊小桥,又有十多株百年古树,营造了山林气息。东部以建筑为主,以大型厅堂与轩廊、石峰间列,组成经典的园林空间。西部以大假山为主,枫林满山。北部原建筑已毁,今改建为盆景园,呈现出一派自然山村风光。留园建筑以涵碧山房、五峰仙馆、林泉耆硕之馆3座大厅最为著名。留园有廊约700 m,环园而绕,留园的漏窗形式多样,图案丰富。

留园

留园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是苏州的四大古典名园之一。始建于明嘉靖时期,原为太仆徐时泰的东园。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归刘蓉峰所有,改建后更名“寒碧山庄”,亦称刘园。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盛旭人占有此园后,方改叫留园。留园占地约33335余平方米(50亩左右)。由中、东、西、北四个各具特色的景区组成。各区间以长达700余米的曲廊相连。园中假山出自造山名家周时臣之手。中部为寒碧山庄旧址,以山水取胜,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它以广池为中心,四周环以假山和亭、台、楼、阁等建筑。广池东、南的涵碧山房、明瑟楼、绿荫轩、曲溪楼等建筑组合造型优雅,大小虚实错落有致,是中国南方园林中建筑的代表作。在旋曲其间的壁廊上,还嵌有300余方历代书法家的刻石。东部以建筑为主,外观宏伟富丽,内部装修古朴精美。其中五峰仙馆及其南侧的湖石厅山,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最大的厅堂及厅山。林泉耆硕之馆(俗称鸳鸯厅),精美秀丽,被誉为我国古典厅堂建筑的精品。著名的“留园三峰”冠云峰、瑞云峰、岫云峰就耸立此间。其清秀挺拔,集透、皱、瘦、漏等特点于一体,是江南名石。冠云峰还是北宋花石纲的遗物,它高达9米,是江南最大的湖石。西区以假山为奇,特征是土石相间,堆砌自然,宛若天成。北区原有形制已毁,重辟的竹林、桃坞、杏树及“又一村”的葡萄和紫藤架等郁郁苍苍,颇具田园之意。留园是清代具有代表性的造园艺术佳作之一,它不仅建筑结构和装饰丰富多采,别具一格,且以连绵不断的建筑群将景物分开后,又运用建筑物本身的窗棂沟通两面,将景物联成灵活多变的一个整体。另外,其地面石子铺成的纹饰,无论种类、形状均居我国各园林之首。留园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并对中外游人开放。

☚ 拙政园   寄畅园 ☛
留园

154 留园

系苏州四大古典名园之一,位于苏州市阊门外。旧址为明嘉靖年间太仆徐时泰东园。清嘉庆五年(1800)刘蓉峰改建为碧山庄,又称刘园。光绪初归盛旭人所有,扩建后更名留园。面积约2公顷,分中、东、西、北四部。中部山水园以水为胜,为原寒碧山庄旧址,系全园精华所在。以广池为中心,西、北为山,绿树丛生;东南为建筑,有苏州园林最大的厅堂五峰仙馆。池中小蓬莱岛,明洁清幽,架曲桥以通两岸。园东部以建筑为主,有林泉耆硕之馆,名曰鸳鸯厅,系古典厅堂建筑精品。厅正面向径对著名的“留园三峰”其中冠云峰传为北宋花石纲遗物,高约3丈,为江南园林中最大的湖石。峰北为冠云楼,登楼可远眺虎丘,美不胜收。园西部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以假乱真,不露人工痕迹。北部以小竹林和桃、李、杏等树为主,“又一村”建有葡萄和紫藤架,颇有富田园之意。四景区间有曲廊相接,依势曲折,通幽度壑,廊长700余米,堪称造园艺术之佳作。

☚ 避暑山庄   寄畅园 ☛
留园

留园

在江苏苏州市阊门外的大型名园,以灵空通透的建筑院落和精美的建筑室内装修著称。原是明代官僚徐时泰的东园。清嘉庆时,园归刘恕,更名寒碧山庄,在园内汇集了太湖石十二峰,亦称刘园。光绪年间,园归盛康,经重建扩建,形成现今规模。因太平天国后,阊门外独留此园未毁,改名留园。园占地五十余亩分四个景区,中部是山水主景区,入门为宽敞的前厅,自右侧进入窄长的通道,经三折,由暗而明,迎面漏窗一排,园中山水隐现,进入园的序幕“古木交柯”,往西经绿荫,到明瑟楼,楼倚在主要厅堂涵碧山房的东山墙上,山房隔水面对假山和可亭,池中有小蓬莱岛。从山房循长廊沿山而上,有闻木樨香亭。绕过假山到远翠阁,即进入东部,东部以建筑庭院为主,主厅堂五峰仙馆又称楠木厅,高敞华丽。前院堆有湖山假山。馆四周衬以西楼、汲古得埂处、清风池馆、揖峰轩、还我读书处、鹤所和石林小屋等小巧的建筑和精致的小庭院,院落之间以花格漏窗、窗洞和门洞相互穿透连通,框景目不暇接,成为苏州园林中院落空间变化最多的园林建筑群。揖峰轩东行为林泉耆硕之馆,用鸳鸯厅形式,装饰精美被誉为我国古典厅堂建筑的精品。馆北庭院中列有留园三峰,传为明代旧石,高达三丈的冠云峰居中、瑞云岫云两峰屏立左右。三峰四周建有浣云沼、冠云亭、冠云楼、冠云台、伫云庵等建筑。园北部是清末新辟的富有田园风味的又一村。西部是自然景色,土阜间以黄石,满山植青枫、银杏,山上有舒啸亭、至乐亭,山南有曲溪,活泼泼地亭。四景区建筑大部分以曲廊联系,廊长七百米,依势曲折,通幽度壑,使园景堂奥妙纵深变幻无穷。园中大小院落有十二个之多,堪称集园林空间之大成者。而厅堂的宏敞华丽,则反映了古代官僚豪绅的奢逸生活。

留园

☚ 网师园   拙政园 ☛
留园

留园

位于苏州市阊门外,始建于1566年,清嘉庆年间刘恕在园林旧址改筑寒碧山庄,光绪二年(1876年)由官僚富豪盛康扩建成现在的规模。全园占地20000m2,分中、西、东三个景区,中景区是原寒碧山庄局部整修而成,为全园精华所在,中部为池,西北为土山,曲溪楼、明瑟楼、绿荫轩等建筑置于东南,把山池主景置于受阳 一面以有利于观赏,是苏州大型古典园林的常用手法。环池岸矶蹬道以黄石叠筑,山石嶙峋,气势浑厚,周围植以银杏、枫杨、柏、榆等十余株高大乔木,气氛森郁。池西北两山间筑有水涧,影约似为池水源头,水涧与池水相连曲折有不尽之意。涧口山势雄浑,山脚下架有石梁连系水涧两边的驳岸蹬道。池东南建筑以回廊相连,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各建筑、回廊的门窗对应不同的景点。东景区园景以石峰为主,主厅五峰仙馆又称楠木厅,园内矗立着江南最大的湖石峰,是北宋花石纲的遗物,高达9m,湖石的皱、瘦、透、漏四大特点俱备,玲珑剔透。西景区以土山夹黄石假山为主,堆砌自然,山上植以枫林。三个景区以起伏的围墙回廊分割联系,旷奥结合,主次分明。


留园

☚ 拙政园   网师园 ☛
留园

留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阊门外。初为明嘉靖时(1522—1566)太仆徐时泰私园。清嘉庆时(1796—1820)归刘蓉峰所有,改名“寒碧山庄”,也称“刘园”。园内集太湖石十二余峰,名冠吴中。咸丰、同治之际,苏州诸园多遭兵燹,而此园独存。光绪初,官僚豪富盛康修缮扩建,“遂谐刘园之音,仍其音而易其义”,改名留园。全园面积约2公顷,分四区。中区即原寒碧山庄旧址,西部以水池为中心,池中有蓬莱岛;西北临水筑土山,以黄石作池岸蹬道,气势雄厚,山上林木荫深;涵碧山房、闻木樨香轩、远翠阁、明瑟楼等建筑环池东南;东部庭院布局以建筑取胜,主体厅峰仙馆为楠木厅,宏丽高敞,是苏州园林中最大厅堂,装修精美;厅前庭园作湖石峰峦,象征十二生肖。东、西、北三区是盛康增建。东区以“留园三峰”闻名,峰石在林泉耆硕之馆北庭院内,冠云峰居中,瑞云、岫云辅衬左右,冠云峰传为宋“花石纲”遗物,高9米,集透、漏、皱、瘦于一身,为江南园林中最大的太湖石峰;瑞云峰因乾隆南巡搬至织造署行宫内,此为替代品;林泉耆硕之馆与五峰仙馆同为我国古典园林中厅堂建筑精品。北区原景点不存,现为盆景花卉游览区,广植竹、李、杏。西区有全园最高岗阜,上植青枫、银杏,宜秋季登高观红叶。园内四大景区以700多米长廊为纽带,纵横贯通,廊壁嵌有历代名家书法石刻300多方,称“留园法帖”。留园空间分隔优美,建筑精巧华丽,叠山理水讲究,为苏州四大古典名园之一。

☚ 艺圃   西园 ☛

留园

江苏苏州名园之一。约建于明天顺四年(1460年)。原有东西两园,清嘉庆年间就东园遗址建成寒碧山庄,光绪年间改称留园。全园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明洁清幽,峰峦回抱;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叠楼,曲院回廊;西部是自然景色;北部则是田园风光。四区景域建筑大多以曲廊联系,布局紧凑,富于变化,为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杰作。

留园

留园

我国著名园林之一。位于今江苏苏州城西阊门外。苏州四大名园之一。清嘉庆三年 (1789) 在明徐时泰东园的旧址上筑寒碧山庄,因园主叫刘恕,又称 “刘园”。光绪二年 (1876) 间归盛康,更名 “留园”。面积约3.3公顷,分东、西、中、北四部。中部以山水为胜,池居中央,四周环以假山和亭台楼阁,长廊旋曲其中,廊壁上嵌历代书法家石刻200余方,为“留园法帖”。东部以建筑为主,楼阁廊屋富丽堂皇。如五峰仙馆、林泉耆硕之馆,不仅建筑宏伟,内部装饰、陈设等亦较古朴精美。有著名的 “留园三峰”,其中冠云峰是北宋花石纲遗物,高约9米,为江南最大的湖石。北部是小竹林和桃杏等树。“又一村” 建葡萄和紫藤架,颇有田园之意。西部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山上一片枫树,山左云墙起伏。北面桃园,称 “小桃坞”。山前小溪,两旁桃柳。此园不仅建筑结构和装饰别致多采,而且以连绵不断的建筑群把景物分开,又使建筑物本身的窗堂沟通两面,将景物联成一体,是清代具有代表性的园林之一。

☚ 拙政园   狮子林 ☛
留园

留园

在江苏省苏州市留园路。为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始建于明天顺年间。原有东西两园,清嘉庆年间将东园遗址建成寒碧山庄。园主姓刘,刘、留谐音,改称今名。全园分中、东、北、西四部分。中部以山水为主,池居中央,假山环绕,并以600余米连绵曲折、蜿蜒起伏的廊壁嵌历史书法石刻300余方,称“留园法贴”。长廊贯通“绿荫亭”、“明瑟楼”、“远翠阁”等一系列楼台亭榭。东部多厅、堂、轩、斋,间以奇峰巨石,其中冠云峰,高约9米,为江南最大的湖石。北部多竹林、桃、杏等树。西部漫山枫林,绕以清溪。此园结构严谨,精巧雅致,变化多端。运用曲直明暗,高低对比手法,以建筑群把空间巧妙地分割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景区。

☚ 个园   何园 ☛

留园

Garden to Linger In

留园

古园林建筑。在江苏苏州。曾名涵碧山庄,又名刘园。全国建筑精美,结构谨严,布局紧凑,有移步换景之妙,是清代具有代表性的园林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