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光与流泪
畏光(羞明)是指眼睛不能忍受正常人所能忍受的光线刺激所产生的怕光现象。流泪是情绪激动或眼部受刺激所致的泪腺分泌增加,泪液不能及时经泪道排出而流出眼外。如泪腺分泌正常,因泪道狭窄或阻塞,泪液不能排入鼻腔而外溢,则称为泪溢。畏光与流泪可各自独立存在,但也可并存。临床表现与病因为:
❶单纯畏光:见于先天性无虹膜或虹膜缺损,外伤性或药物性瞳孔散大,白化病,脑肿瘤,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以及奎宁、砒剂、碘剂、溴剂等中毒等。
❷单纯流泪: 可见于慢性泪腺炎,Mikulicz综合征,下泪点外翻,泪小管阻塞,泪囊炎与泪囊瘘,支气管哮喘,急性鼻炎,丛集性头痛,药物性刺激等。
❸畏光与流泪并存: 见于角膜上皮缺损、炎症及异物,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内眼手术后,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
畏光与流泪的诊断首先注意了解是单独存在或二者并存,发病时间长短,有无眼外伤或眼手术史,眼局部或全身用药史,有无偏头痛、丛集性头痛、急性感染或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畏光与流泪并存,应注意眼前段炎症或外伤。应用散瞳药可出现畏光,但少有流泪。
眼检查如发现患者有瞳孔极度散大或虹膜缺损,则自然会出现畏光。如伴有单侧瞳孔突然散大,多为外伤性或药物性的原因。有角膜或虹膜炎症或外伤时,则必然有畏光与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