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创作及拍摄情况
安徽电视剧的创作和摄制始于60年代,当时只有省电视台能制作电视剧,也多为直播式、单本。这个时期拍摄播出的有《一口菜饼子》、《列宁第二代》、《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文化大革命”期间,省电视台制作电视剧的工作被迫中断,直至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才又恢复电视剧的制作。由于社会各单位、企业团体的广泛参与(如赞助资金等),全省电视剧的生产蓬勃发展。
安徽省创作和摄制电视剧的单位和力量,主要是省电视台、安徽电影制片厂及部分地、市电视台。省电视台是制作电视剧最多的单位,截止1992年,在全省创作和摄制的总数177部电视剧中,该台制作122部,占三分之二强;安徽电影制片厂制作55部,占三分之一弱。在全省制作的电视剧中,各种获奖佳作共有39部,其中获全国奖的有12部,省电视台、安徽电影厂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命运》,获全国优秀电视剧三等奖;省电视台的《行路难》,获全国优秀电视剧三等奖;省电视台的黄梅戏戏曲片《七仙女与董永》、《女驸马》、《天仙配》、《西厢记》、《郑小姣》、《桃花扇》,获大众电视金鹰奖的优秀戏曲奖;省电视台的黄梅戏戏曲片《朱熹与丽娘》、《这家没男人》、《黄山情》、《遥指杏花村》,获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省电视台的《劈棺惊梦》获全国戏曲电视剧一等奖,黄梅戏戏曲片《柯老二入党》获建党七十周年优秀戏曲片奖。获国家部门奖、地区奖和省黄梅戏戏曲片“灰喜雀”奖的共有27部。
安徽省电视剧创作与电影创作有同样的特点,就是以黄梅戏拍摄的戏曲艺术电视片,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而且成功率较高,几乎所有黄梅戏电视艺术片都获奖。安徽省电视剧生产的另一个特点是,传记片取得较好反响。如《华陀》、《茶圣陆羽》、《陈胜王》、《廖承志在追忆着》、《哦,王稼祥》、《戴安澜将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