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diànshì用无线电波传送音像的通信装置;用电视装置接收的音像 △ ~转播|看~。 电势;电视;殿试◉ 电势diànshì 名 旧称“电位”。单位正电荷从某一点移到无穷远时,电场所做的功就是该点的电势。电势的单位是伏特。正电荷越多,电势也越高。 ◉ 电视diànshì 名 ❶利用无线电波或导线把实物的活动影像和声音变成电信号传送出去,在接收端把收到的信号变成影像和声音再现出来的装置。〈例〉~塔/ ~转播台/ 闭路~。 ❷用电视传送的影像。〈例〉放~/ 大年三十晚上,全家聚在一起看~。 ❸指电视机。〈例〉黑白~/ 彩色~/ 我们家买了一台液晶~。 ◉ 殿试diànshì 名 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皇宫内大殿上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 电视diàn shì❶ 利用无线电波传送物体影像的装置。1934年《新知识辞典》:“电视(Television): 借电波的传达而将远方的景物放送到眼前来,便是‘电视’。”◇电传真。 ❷ 用上述装置传送的影像。1955年10月《无线电》第10期:“下图: 苏联集体农庄的庄员们正在家里欣赏电视节目。” 电视 电视传送图象的一种广播、通讯方式。它是运用电子技术对影象进行光电转换,然后电讯将信号传送出去,使远方能即时重现影象。 电视最早出现在英国。1925年英人约翰·贝德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电视的种类,按录象条件可分为X射线电视,红外线电视,微光电视等; 按控制方式可分为遥控电视,超声遥控电视,液晶平板电视等; 按屏幕画面可分为大屏幕电视,双画面电视,投影电视,袖珍电视,壁挂电视等; 按图象可分为彩色电视,黑白电视,立体电视等; 按传递方式可分为卫星电视、电缆电视、闭路电视等。电视的用途极为广泛,除广播外,还应用于工业、教学、科研、军事等。 ☚ 电影文学剧本的场面描写 电视剧剧本 ☛ 电视 电视用电子技术传送音像信号的传播方式。电视的用途很广泛,用于大众传播服务的,由于面向社会大众,称为电视广播;用于工业、交通、商业、教育、医疗和科学研究各部门的则更多地利用其监视和显示功能。电视是现代化电子大众传播媒介一种主要类型。英文中的电视一词,是希腊文tele(从远处)和拉丁文vi-sion (看)的拼合,即“远距离传送画面的意思。这种通过光变电、电变光的方式使远景物快速、连续地在荧光屏上显现出入的画面。给电视命名的是康斯坦丁·帕斯基。他在1900年为国际电信联盟会议起草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电视”这个词。在此之前,电视被叫做“传影”或“映像”、“看图”等。人类对于远距离传送图像的探索可以追溯到1884年,德国科学家尼科提出了机械扫描盘传送电信号的方法,但直到1924年,英国科学家约输·贝尔德才使传送成功。1927年,美国制成了第一个电子电视装置并进行了电视联播试验。此后,电视开始在各国进入应用阶段。1922年成立的BBC决心把这一最新成就应用到它的广播事业上,1936年11月20日,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展览厅内坐着几百名观众,第一次看到了魔术般的景象。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也就由此而诞生了。 ☚ 广播 有线广播 ☛ 电视 电视diànshì❶电视接收机的简称。有黑白电视机和彩色电视机两大类。 ❍ 买一台~。 ❷电视机播放的影像。 ❍ 看~。 ▲背投电视 彩色电视 纯平电视 等离子电视 高清电视 高清晰度电视 黑白电视 立体电视 平板电视 投影电视 液晶电视 ☚ 电热毯 电视大学 ☛ 怒视 怒视盻 眄 恨视 嗔视 瞪视 瞪着愤怒的眼睛看着对方:睽 嗔视 怒目而视 鱼瞵鹗视 相互愤怒地瞪大眼睛盯着对方:怒目相视 睁眼怒视:盻瞪 瞪视,怒视:电视 斜视,怒视:左顾 嗔目怒视:睚眦 疾视 怒目直视:瞪(吹胡~眼) 怒视的样子:横眉(横眉怒目;横眉努目;横眉立目;横眉竖目;横眉立眼;横眉瞪目;横眉瞪眼;横眉怒视;横眉楞眼;竖眼横眉;怒目横眉)竖眉瞪眼 张眉竖目 直眉怒目 睁眉怒目 嗔眉努眼 扬眉瞬目 斜眼而视,怒视的样子:隅目 怒目直视的样子:瞪瞪 斜眼怒视的样子:隅目 嗔目怒视的样子:睚眥 眥睚 (愤怒地看:怒视) ☚ 看的情感 看的神情 ☛ 电视Television广播或通信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无线电波传送物体影像的电子技术。加拿大98%以上的家庭都有电视机,数量超过短波收音机(93%)、汽车(77%)、微波炉(33%)和家用电子计算机(10%)的拥有量。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人们开始购置彩电,现在93%的家庭都有彩电。电视的普及还反映在人们花在看电视的时间上。1986年,加拿大人均看电视时间是每周24.2小时,每天3小时以上,其中戏剧节目占33%,新闻和公众事务节目占19%,喜剧节目占14.5%,各种综合文艺节目占9.8%,体育节目占6.5%。现在许多广告商花费很多精力来分析观众,试图预测他们的“收视行为”,即他们看什么节目,什么时候看,看多长时间,为什么看,想以此找到广告节目的观众。 加拿大有2/3的家庭是有线电视用户。虽然有线电视收费并不十分昂贵,许多低收入家庭仍无力支付。地理位置对观众能收看到的节目有很大影响。一般加拿大人平均能收看到7.5个频道的英语节目,其中包括来自美国的节目,但这个数字并不能显示出其中的差异。比如,安大略地区的居民能收看到的节目就比纽芬兰岛居民多2.5倍,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就不可能像大城市的人一样收看30个频道。电视除了娱乐作用外,还是一个大的商业活动。加拿大电视广告业每年为国家创收高达10多亿加元。电视观众并不认为电视节目是商品,因为他们并没有直接参与买卖活动。商业电视台制作节目并兜售给观众,目的是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广告。 电视在加拿大除商业用途外,还是一种政策工具。电视的政策问题是由加拿大电视节目定额的争议引起的,这些定额主要用来有效地限制加拿大电视台播出美国节目。加拿大英语电视观众3/4的时间是在收看美国节目,法语观众也显示出同样的趋势。一些观察家认为,广播电视和电信委员会的管理是失败的,因为制作更好的加拿大节目会吸引更多的观众。 在电视节目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电视本身也在革新。电视的区域性和固有电视网的支配权随着电缆的出现而逐渐减弱,使用电缆最初纯粹是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提高地方电视台的收视效果。然而正如加拿大在许多通信技术方面领先一样,电缆的利用也取得了广泛的效果。现在有2/3的加拿大人已经成为有线电视用户,不但能看到更多的本国节目,还能看到更多的美国节目。这种趋势在大城市尤为明显,有线电视的普及率已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达80%~90%。技术革新也引起电视节目在数量和性质上的变化。从80年代初开始,加拿大有线电视用户可以购买付费电视节目,还有诸如体育竞赛或电影之类的特别服务。广播电视竞争激烈,发展也并不是没有代价的。由于可接收的信号很多,致使加拿大广播电视公司的英文电视网收视率急剧下降,从1967年的35%降到70年代中期的20%以下。现在观众不但可以选择更多的频道,而且由于有了遥控器和录像机,选择更加随意自如,并可以轻易地跳过商业广告,迫使广告商们采取更新的措施。卫星电视的出现使一些偏远地区也能收看到可观的节目,但卫星电视不受距离限制的特点究竟是解除了社会群体之间的障碍还是瓦解了人们的群体意识和民族意识,现在是众说纷纭。 美国电视跨越国境线的能力使其具有国际性的成分。美国电视节目很有诱惑力,拥有排挤外来竞争的制作经费和预算。观众长期面临美国电视的诱惑,使加拿大培育民族文化的努力受到挫折,广播电视机构和政府决策者们把美国电视文化的侵袭视为加拿大的一大难题。为了赢得国际市场,加拿大制作国内节目得参照好莱坞同类节目的模式和费用。一方面看,制作活动的增加创造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提高了节目制作能力,并且更能面向世界。但对观众来说,只要节目定额和政策对节目不加以限制,所有这些问题都无关紧要。从长远来看,美国和世界电视前所未有地开放,最终会导致观众对电视节目的选择。 电视运用电子技术同时传输图像和声音(伴音)的传播媒介。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市郊的亚历山大宫开办了世界上第1座电视台。美国1939年开始电视广播,1941年开始经常性播送节目。1954年,美国首先开播彩色电视。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实验广播,这是中国电视事业的开端。同年9月2日正式开播。此后,上海、天津、黑龙江、山西、陕西、四川、广东等16个省市先后建立电视台。1973年5月1日,中国彩色电视开始实验广播,10月1日中央电视台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目前,中国的电视机拥有量约为4亿台,观众超过11亿。1962年,美国发射“电星1号”通信卫星用于传输电视节目,卫星电视从此开始。 电视 电视dianshi用电的方法传送活动图象的技术。在发送端,用电视摄象机把物景图象变成电信号,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线路)传输出去;在接收端,再把这些电信号还原成物景图像。同电影相似,电视是利用人眼的视觉残留效应使一帧帧渐变的静止图像形成视觉上的活动图象。它首先在广播上应用,后逐步推广于工业、军事、通信、医疗和科研等方面。人们通过电视可以看到远距离处或不可达到的深海或核反应堆内部的即时景象。在没有光照或光照极弱的地方,微光电视或红外电视把人眼觉察不出的景象显示出可见的图像。人眼根据物体本身发出或反射的光的强弱来判断物体的形状,对应于图象光线强度(亮度差别)的电视信号还原后的图象,仍反映物体各部的光强(亮度差别),因而其形状仍可得到判别。在广播电视中,黑白电视日益为彩色电视所取代,但在工业电视中应用仍相当广泛。彩色电视是在反映物景图象亮度特征的同时,还反映其色调特性的一种电视技术。根据三基色原理,自然界各种颜色大部分可以分解为红、绿、蓝三种基色,而三基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又可得到各种颜色。彩色电视正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用彩色电视摄像机把物景的彩色图象先分解为红、绿、蓝三种单色图象,然后变换成三种电信号传送出去;彩色电视接收机把这三种信号还原成红、绿、蓝三种单色图象,重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原来景物的彩色图象。广播电视是用于广播业务的电视,它在传递图象信号的同时,还传送声音(伴音)信号。它分黑白电视和彩色电视,但两者是兼容的。广播电视一般使用属直线传播的超短波段。其服务区一般在方圆一百千米以内。为进行大范围广播,可通过电缆、微波中继、卫星等手段来传输电视信号,构成一个电视传输网。立体电视是能使人眼对电视图象产生立体感觉的电视系统。其基本原理是根据人眼的视差感觉特性,两只眼睛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观察物体,从而获得物景的立体感觉。立体电视图象信号的产生是用两部摄象机从不同角度来拍摄同一物体。在接收端有两种办法重现立体图像:一种是平面显示,将两个平面的图象分别送到两只眼睛而获得立体感。观看者需戴上立体眼镜。另一种是立体显示,在一个立体空间获得三维景象的重现。 ☚ 显像管 安全用电 ☛ 电视 电视Dianshi用电的方法传送静止或活动图象的技术。在发送端,用电视摄像机把景物图象变成相应的电信号,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线路)传输出去;在接收端,再把这些电信号还原成景物图象。电视摄像机把景物的光像变成电的影像信号。这一关键步骤是靠一种名叫电视摄像管的特殊器件来完成的。它是在高度真空的玻璃管里安装上电子枪和光电变换靶构成的。需要传送的光像投射在靶上,光电靶受光像照射后就产生电荷象(电位起伏)。用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扫描整个光电靶,就可以把靶上的电荷像转变成为随时间而变化的图象电信号。电视接收机的作用和电视摄像机相反,它把电视发射台送来的电信号转变成光、声信号。完成电—光转换,使图象再现的核心部件是显像管。它也是一个高度真空的玻璃泡,里面装有一个电子枪,它产生的电子射束轰击前面的荧光屏。荧光屏上涂有一层荧光材料,受到电子射束轰击就会发光。受图象信号控制的电子束扫描整个荧光屏时,就能在屏上显示出图象来。伴音信号经鉴频、放大后使扬声器发声。电视的发声和收音机的原理是相同的。 电视机的种类很多,只能显现景物的明暗图象的,称为“黑白电视接收机”;能接收彩色电视信号显现景物的彩色图象的称为“彩色电视机”;把电视图像通过光学系统投影于较大的银幕上,以便更多人观看的称为“投影电视机”。近几年家用黑白电视机正逐步被色彩鲜艳、图象逼真的彩色电视机所取代。彩色电视机的研制由于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整机性能稳定、启动快、寿命长等优点,很受使用者的欢迎。电视的应用正在日益扩大。除了电视广播外,有线电视(闭路电视)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既可作为对自动化企业各条生产线工作情况的直接观察;又可以利用电视对有毒气或强烈放射性地方的间接观察。目前,电视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工业、交通、文化教育、国防和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 ☚ 磁带录音机 电冰箱 ☛ 电视 电视电视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特定范围内传送声音和图像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介。但我们通常则将电视接收机荧光屏上的活动画面,称为电视。 电视的画面由像数组成,每一个光电讯号就是一个像数,画面上的像数越多,则图像越清晰。现代电视每帧图像有40多万个像数。电视按图像的色彩分,可分为黑白电视与彩色电视。按图像的视觉空间分,可分为平面电视和立体电视。立体电视又称三维电视,观看时有立体感。它又可分为两类: 一为普通立体电视,是模仿人在观看物像时的视觉差,产生的立体成像原理设计的; 另一类叫自动立体电视,是一种企图恢复全景空间关系而设置的显示系统。电视按图像扫描的线数分,可分为普通电视与高清晰度电视。 此外,有的电视显像方法与一般电视不同,不以电子束轰击荧光屏,而是受光电信号控制的激光束投射到普通电视屏幕上,直接显示出电视图像来的。 电视如按其不同的功能侧重分,则更为广泛。如工业电视,指为工业生产服务的电视系统,它主要用于工业生产中的集中监理与调度; 教育电视,指用以教育的电视,主要以画面与讲解相结合,向学生传授知识,起到演示教育的作用; 水下电视,指将摄像机潜入水下,进行侦察与研究的电视系统航天电视,指在人造卫星与宇宙飞船上的电视装置; 医用电视,指将电视技术用于医学,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的电视系统; 红外线电视,指利用被摄景物本身的热辐射或反射的红外线来进行电视摄像和显示的系统。适用于非接触性、非破坏性检查,用于工业、农业、军事、宇宙开发等方面。电视按传播、输送的方式分,除一般电视外还有卫星电视,指通过卫星传播的电视节目;闭路电视,指在一定的距离之内,通过定向高频发射,进行图像信息传送的电视系统; 有线电视,指电视台为增加频道与电视的清晰度,采用电缆系统输送图像信号的电视播放与接收方式。  电视屏幕上的斑斓色彩
☚ 电视特技 电视制式与电视频道 ☛ 电视运用电子技术进行图像传播的一种通信方式。它把静止的或活动的景物影象(光信号)或电信号转换,然后将电信号传送出去,电视接收机再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即可收到远处的图像。有黑白电视和彩色电视两种。播送画面同时可播送伴音信号。广泛应用于广播、工业、交通、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和军事等方面。见“工程技术”中的“电视”。
电视应用电子技术进行光电转换和电信号的传输,使静止或活动的景物的影像,能在远方即时重现的过程。电视系统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摄像机把图像的每一画面上明暗不同和色彩不同的光点,逐点、逐行、逐帧地变成相应的电信号,通过无线电发射机发送或经电缆传送出去。电视接收机将收到的电信号依次逐点、逐行、逐帧同步地还原为明暗不同和色彩不同的光点,构成整幅画面,在荧光屏上显现出来。每幅画面分解成的行数和点数愈多,重现后的图像就愈清晰。我国采用每秒钟传送画面25幅,每幅画面625条线。广泛应用于广播、工业、交通运输、教育、科学研究和军事等方面。 电视的用途很广,最早用于广播,随着技术的发展,又扩展到工业生产、医疗、教学、科研、军事等各部门。因此,按其用途可分为广播电视、工业电视、医用电视、教育电视、军用电视等。按其所传图象性质可分为黑白电视、彩色电视、立体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等。 电视 电视television又称“广播电视”。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同时向大众传播活动视觉图像和伴音的电子技术。分黑白和彩色两种制式。黑白电视制式主要有美国、日本等国家的M、N制,西欧各国的B、G制,以及中国、东欧各国的D、K制。彩色电视制式主要有美国、日本等国的NTSC制,法国和东欧国家的SECAM制,以及中国、西欧的PAL制。上述制式利用副载频同时传送色度与亮度信号,故都属于同时制。不同时传送色度信号和亮度信号的制式称模拟分量多互制(MAC)。电视伴音数量可多于一个,供立体声伴音或不同内容伴音播出使用。地面电视播送使用VHF和UHF频段。一个发射台一般可服务几十公里范围,利用差转台可增大服务范围。电视技术发展异常迅速。在有线电视已经普及的基础上,直播卫星(DBS)电视、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已成为电视业务和技术发展的趋势。 ☚ 广播 天线 ☛ 电视运用电子技术传送图像的一种广播、通信方式。 电视 电视1880年,法国的莱布朗克提出了许多用电的方式传送图像的想法。他提出使一个镜面在两个不同轴线上以不同速度振动,形成往返直线扫描,从而对图像进行分解和再现。1881年,英国的比德韦尔发明了一种可在电线上传送图像的装置。1882年,英国的卢卡斯提出用一对交叉的尼科尔棱镜调制光线,由输入信号通过电磁铁进行控制,然后用垂直和水平棱镜反射来调制光束,形成一个移动光点,在屏幕上形成一个水平扫描图案。1883年,德国的尼普科夫提出了著名的圆盘扫描方法,并于1884年取得专利权。该扫描方法采用了一个直径很大的圆盘,沿圆盘的周边开了24个小孔,这些小孔排列成螺旋形,光线通过两级透镜照射到硒光电池上,硒光电池经电池连接到接收机中的电磁线圈,接收机部分由透镜、尼科耳偏振棱镜、线圈、火石玻璃、尼科耳分解棱镜及小孔组成,最后成像透过小孔,投射到目镜而被观看。尼普科夫的扫描圆盘是解决电视扫描问题的经典方法,是电视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889年,德国的韦勒提出了另外一种扫描系统,即采用在边沿上装有许多切向镜面的鼓式圆盘,相邻的两个镜片之间有一个小的夹角,当鼓转动时,就会逐渐地对图像进行扫描,并投射到硒光电池上。以后的十年里,又相继有许多人发明了不同的系统,如1890年澳大利亚的萨顿发明的电话技术,1897年波兰的斯切潘尼克发明的电传照相机等。 1900年,电视这个词首次出现。1925年,英国的贝尔德公开展出了他发明的机器。1926年,他在皇家学会展出表演中,展示了人的面部活动,不再仅仅是黑白轮廓,而具有了明暗层次。在这一展出中,贝尔德利用尼普科夫圆盘扫描被照亮的物体,分辨力为30线,重复频率为每秒5帧。贝尔德采用了充气式的钾光电池,用其中的变化电流来调制载波。在观察者与氖灯之间设置一个同步驱动的圆盘,使氖灯中的辉光强度随着光电池中的电流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重视原来的图像。接收的图像尺寸仅为1.5英寸×2英寸,颜色为昏暗的粉红色,图像闪烁。实验结果粗糙,但还是可以辨认出人的面孔,可算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成就。1927年,贝尔德又在格拉斯哥和伦敦之间通过电话线传送了低分辨力的图像,次年,又在伦敦和纽约之间传送了类似的低分辨力图像。1928年,在格拉斯哥他又向英国协会展出了粗糙的彩色电视和立体电视。1930年,在伦敦音乐厅又展出了他的大屏幕电视。贝尔实验室从1926年开始在电视方面的研究,1927年展出了装置,分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图像含有50行,重复频率为每秒1.8帧。在有线方式中,把图像从华盛顿传送到纽约,距离超过250英里,在无线方式中,传送距离为22英里。用快速移动光点进行扫描,同步信号单独发送。使用了两种接收机,一种接受机的影像很小,只有2英寸×2.5英寸,适于单人观看,另一种图像很大,约2英尺×2.5英尺,使用的是特制的氖灯,适于较多的观众同时观看。小型装置主要用作电话的附加物,使纽约的人能够看见在华盛顿与之打电话的朋友。大型接收装置用作扩音系统的附加物,利用这种装置可以看到华盛顿的演讲者、歌唱家及其他表演者,同时听见们的声音。 以上所述均属机械电视时代的产品。1933年,美国的兹沃佐金发表文章叙述了他发明的光电摄像管的发展,他说某些管子可以满意地工作到500线。1931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制作出兹沃佐金的光电摄像管。1934年之后,这种管子迅速取代了机械摄像器件。1932年,麦克吉和台德汉开始在EML公司研究实验电荷存贮式摄像管。实验过程中,在具有适当色响应的均匀高灵敏度嵌镶蒂的制造技术方面,有了许多改进。制成的管子,灵敏度稍高于光电摄像管。1936年11月2日,英国的亚历山大宫电视台开放,马可尼—EML和贝尔德两种系统交替使用各一个星期。这样一直持续到1937年2月。最后决定使用马可尼—EML的电视系统,其原因是,马可尼—EML的电视系统,清晰度较高,图像质量好得多,无闪烁现象。1938年,美国RCA公司宣布准备从帝国大厦顶上的NBC发射机开始正规的电视节目服务。1939年4月30日,这种新的电视节目服务开始了,在开幕式的节目里,播送了罗斯福总统在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上的开幕致词。以后,电视技术逐渐趋于完善,从黑白到彩色,电视种类日益增多,如高清晰度电视、液晶电视等等,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使人们感到世界在变小。 ☚ 打字机 电视电话 ☛
广播电视/闭路电视/收费电视/有线电视/电缆电视/彩色电视/黑白电视/投影电视/电视台/现场直播/实况录像/实况转播/录像转播/重播/插播/首播/联播/黄金时间/电视文化/电视节/蒙太奇 ☚ 广播卫星 广播电视 ☛ 湖南电视台/湖南经济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湖南经济电视台生活频道/湖南广播电视信息台/图文电视台/证券广播电台/湖南教育电视台/地、州、市电视台/长沙电视台/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长沙电视台经贸频道/株洲电视台/湘潭电视台/衡阳电视台/邵阳电视台/岳阳电视台/常德电视台/张家界电视台/益阳电视台/郴州电视台/永州电视台/怀化电视台/怀化市教育电视频道/娄底电视台/湘西电视台/县(市)电视台/湖南有线广播电视台/衡阳有线广播电视台/企业有线广播电视台/湖南电视节目中心/湖南卫星广播电视中心/转播台/差转台/南岳电视调频发射塔/电视发射塔/广播电视微波站/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 ☚ 乡镇广播电视站 湖南电视台 ☛ 电视 电视1880年,法国的莱布朗克提出了许多用电的方式传送图像的想法。他提出使一个镜面在两个不同轴线上以不同速度振动,形成往返直线扫描,从而对图像进行分解和再现。1881年,英国的比德韦尔发明了一种可在电线上传送图像的装置。1882年,英国的卢卡斯提出用一对交叉的尼科尔棱镜调制光线,由输入信号通过电磁铁进行控制,然后用垂直和水平棱镜反射来调制光束,形成一个移动光点,在屏幕上形成一个水平扫描图案。1883年,德国的尼普科夫提出了著名的圆盘扫描方法,并于1884年取得专利权。该扫描方法采用了一个直径很大的圆盘,沿圆盘的周边开了24个小孔,这些小孔排列成螺旋形,光线通过两极透镜照射到硒光电池上,硒光电池经电池连接到接收机中的电磁线圈,接收机部分由透镜、尼科耳偏振棱镜、线圈、火石玻璃、尼科耳分解棱镜及小孔组成,最后成像透过小孔,投射到目镜而被观看。尼普科夫的扫描圆盘是解决电视扫描问题的经典方法,是电视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889年,德国的韦勒提出了另外一种扫描系统,即采用在边沿上装有许多切向镜面的鼓式圆盘,相邻的两个镜片之间有一个小的夹角,当鼓转动时,就会逐渐地对图像进行扫描,并投射到硒光电池上。以后的十年里,又相继有许多人发明了不同的系统,如1890年澳大利亚的萨顿发明的电话技术,1897年波兰的斯切潘尼克发明的电传照相机等。 1900年,电视这个词首次出现。1905年,英国的贝尔德公开展出了他发明的机器。1926年,他在皇家学会展出表演中,展示了人的面部活动,不再仅仅是黑白轮廓,而具有了明暗层次。在这一展出中,贝尔德利用尼普科夫圆盘扫描被照亮的物体,分辨率为30线,重复频率为每秒5帧。贝尔德采用了充气式的钾光电池,用其中的变化电流来调制载波。在观察者与氖灯之间设置一个同步驱动的圆盘,使氖灯中的辉光强度随着光电池中的电流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重视原来的图像。接收的图像尺寸仅为1.5英寸×2英寸,颜色为昏暗的粉红色,图像闪烁。实验结果粗糙,但还是可以辨认出人的面孔,可算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成就。1927年,贝尔德又在格拉斯哥和伦敦之间通过电话线传送了低分辨率的图像,次年,又在伦敦和纽约之间传送了类似的低分辨率图像。1928年,在格拉斯哥他又向英国协会展出了粗糙的彩色电视和立体电视。1930年,在伦敦音乐厅又展出了他的大屏幕电视。贝尔实验室从1926年开始在电视方面的研究,1927年展出了装置,分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图像含有50行,重复频率为每秒1.8帧。在有线方式中,把图像从华盛顿传送到纽约,距离超过250英里,在无线方式中,传送距离为22英里。用快速移动光点进行扫描,同步信号单独发送。使用了两种接收机,一种接收机的影像很小,只有2英寸×2.5英寸,适于单人观看,另一种图像很大,约2英尺×2.5英尺,使用的是特制的氖灯,适于较多的观众同时观看。小型装置主要用作电话的附加物,使纽约的人能够看见在华盛顿与之打电话的朋友。大型接收装置用作扩音系统的附加物,利用这种装置可以看到华盛顿的演讲者、歌唱家及其他表演者,同时听见他们的声音。 以上所述均属机械电视时代的产品。1933年,美国的兹沃佐金发表文章叙述了他发明的光电摄像管的发展,他说某些管子可以满意地工作到500线。1931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制作出兹沃佐金的光电摄像管。1934年之后,这种管子迅速取代了机械摄像器件。1932年,麦克吉和台德汉开始在EML公司研究实验电荷存贮式摄像管。实验过程中,在具有适当色响应的均匀高灵敏度嵌镶蒂的制造技术方面,有了许多改进。制成的管子,灵敏度稍高于光电摄像管。1936年11月2日,英国的亚历山大宫电视台开放,马可尼—EML和贝尔德两种系统交替使用各一个星期。这样一直持续到1937年2月。最后决定使用马可尼—EML的电视系统,其原因是,马可尼—EML的电视系统,清晰度较高,图像质量好得多,无闪烁现象。1938年,美国RCA公司宣布准备从帝国大厦顶上的NBC发射机开始正规的电视节目服务。1939年4月30日,这种新的电视节目服务开始了,在开幕式的节目里,播送了罗斯福总统在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上的开幕致词。以后,电视技术逐渐趋于完善,从黑白到彩色,电视种类日益增多,如高清晰度电视、液晶电视等等,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使人们感到世界在变小。 ☚ 打字机 电视电话 ☛
广播电视/闭路电视/收费电视/有线电视/电缆电视/投影电视/电视台/现场直播/实况录像/实况转播/录像转播/重播/插播/首播/联播/黄金时间/电视文化/电视节/蒙太奇 ☚ 广播卫星 广播电视 ☛ 电视 电视用电子技术传送图象信号的传播方式,应用具有光电转换性能的设备(摄像机)摄取静止或活动景物的影像,然后传送出去,使远方能即时重现影像,也可以先记录在磁带上以备用。电视的用途很广泛,用于公共传播服务的,由于面向社会大众,称为电视广播;用于工业、交通、商业、教育、医疗和科学研究各部门的则更多地利用其监视和显示功能。电视是现代化电子大众传播媒介一种主要类型。英文中的电视(television)一词,是希腊文tele(从远处)和拉丁文vision(看)的拼合,即“远距离传送画面”的意思。这种通过光变电、电变光的方式使远处景物快速、连续地在荧光屏上显现出动人的画面。给电视命名的是康斯坦丁·帕斯基。他在1900年为国际电信联盟会议起草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电视”这个词。在此之前,电视被叫做“传影”或“映像”、“看图”等。 人类对于远距离传送图象的探索可以追溯到1884年,德国科学家尼普科(Paul Nipkow)提出了机械扫描盘传送电信号的方法,但直到1924年,英国科学家约翰·贝尔德(John L·Baird)才使传送成功。1927年,美国制成了第一个电子电视装置并进行了电视联播试验。此后,电视开始在各国进入应用阶段。1922年成立的BBC决心把这一最新成就应用到它的广播事业上,终于在1936年11月20日,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展览厅内坐着的几百名观众,第一次看到了魔术般的景象。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也就由此而诞生了。电视,通过电磁波发送信息,它的传播速度,把古人“千里眼”、“顺风耳”、“火眼金睛”的幻想变成了现实。传递信息的速度,一秒钟竟达三十万公里,等于绕地球七圈半。它不仅速度快,而且集色、声、画之大成,达到色彩明亮艳丽,音质恬静柔美、画面赏心悦目的境界。由于它的传播信息符号比其它传播工具要多,同时还兼有唱片、录音磁带、录像磁带等多媒体的呼应配合,使电视的触角伸向文化每个领域,伸向诸多观众难以亲临其境的角落,不仅给人们以信息、娱乐和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还给人以智慧、豁达和无比广阔的视野。它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家庭及个人的观念都起着潜移默化而不可忽视的作用。电视这个媒介窗口,不仅连接着世界各地,沟通国际间的信息,同时也把全球通过“电视村”,使五大洲的人类距离拉近。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方式都会受它的影响。 ☚ 电话翻译业务 电信 ☛ 电视television 电视television;TV(美);tele(英) 看~watch television/彩色~color television/黑白~ black-and-white television/立体~stereoscopic television/闭路~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中央~台China Central Television(CCTV)/~采访television interview/~电话video telephone; videophone/~电话会议videophone conference/~电影telecine/~发射机television transmitter/~广播television broadcast;telecast;videocast/~广播公司television network/~会议syncon;videoconference/~教学televised instruction/~讲话speak on television/~讲座telecourse/~接收机television receiver;television set /~剧TV play;teleplay;skit/~雷达导航仪teleran/~媒体video land/~频道television channel/~屏幕television screen/~摄影机television camera; telecamera /~实况转播live telecast; live television coverage/~塔television tower/~台television station/~网television network/~系列片TV series/~小品TV comic skit/~新闻联播network news on television/~业video land/~直销TV home shopping/~转播television relay;telecast;televise;relay(or transmit)TV programs/~转播卫星television transmission satell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