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白描与写实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它是指作者用墨线勾勒形象,不着色,或只着淡墨。这种手法后来被借用到对文学作品手法的评论,是指那些用朴素笔墨抒写情节,刻画人物,不事夸张的笔法。电影中的白描亦缘于此,它往往指突出表现形象的特征,以形传神,形神兼备,几个客观镜头,便使人物形象跃然银幕。例如 《巴山夜雨》 中,客舱中8个人,剧作者用简单的几句话,导演用简单的几个镜头,便达到了人各有貌,个性与形象也栩栩如生。
写实手法与白描手法有联系和诸多一致处。它要求对历史背景、历史事件、社会生活、自然环境及其活动着的人采取不掩饰、不美化、不作人为雕琢的写实态度。尤其是对环境、细节,要求十分真实,甚至符合原状。新时期以来,以写实手法拍摄的影片为数不少。《邻居》中,导演对教师所住的环境——楼道的如实描绘,一直为影界称赞。那拥挤,那陈旧,那杂乱,的确是当年教师真实生活的缩影。再如《野山》、《老井》、《凤凰琴》中,对那3个穷困山村生活环境的如实展现,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细刻画,都显示了创作者的写实态度。
对写实手法也有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不同理解。前者认为,既要写实,也要符合典型化要求;后者的主张实际上是照相式的反映。显然,社会主义电影的创作原则是主张前者的。

国产电影《凤凰琴》以写实手法为人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