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申Shēn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东平,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利川,湖南之芷江,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鲜、蒙、彝、土家、仡佬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❶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 《史记·三皇纪》云: “神农氏之后有申吕,封于申,其裔以国为氏。”郑樵则云: “伯爵,姜姓。炎帝四岳之后封於申,号申伯。周宣王元舅也。今信阳军乃唐申州,即其国也。子孙以国为氏。” 此以国为氏,系出姜姓。
❷郑樵又注: “(姜姓申国) 后为楚之邑,申公居之,又为申氏,是以邑为氏也。”
❸彝族之申姓,则为 “独普”(汉意为独氏族) 所改。见 《中国人的姓名·彝族》。
❹为清代满族申佳氏所改。见 《满族姓氏录》。春秋时楚有申鸣; 战国时韩有申不害; 汉代有申朔,九真都尉; 五代有申渐高,善吹笛; 明代有申相,长治人,医家。

申shēn

❶表明,申述。《漢書》班固《幽通賦》:“既誶爾以吉象兮,又申之以炯戒。”班固《東都賦》:“乃申舊章,下明詔。”
❷舒、展。通“伸”。班彪《北征賦》:“行止屈申,與時息兮。”馬融《長笛賦》:“莫不張耳鹿駭,熊經鳥申。”
❸重再。漢武帝《李夫人賦》:“既往不來,申以信兮。”《文選》張衡《思玄賦》:“獻環琨與琛縭兮,申厥好以玄黄。”
❹周時國名。姜姓,故地在今河南南陽市北,滅於楚。張超《誚青衣賦》:“叔肸納申,聽聲狼似。”申,申公巫臣之女。
❺古地名,亦指封於申地之公孫包胥。班固《幽通賦》:“木偃息以蕃魏兮,申重繭以存荊。”申,申包胥,春秋楚大夫,姓公孫,封於申,故號申包胥。
❻姓。馬融《長笛賦》:“條決繽紛,申韓之察也。”申,申不害。

十二时辰之一,指下午三时至五时。

☚ 韩信背水为阵,所谓“致之死地而后生也”   褒州 ☛

申shēn

重复,一再。《小雅·采菽》三章:“乐只君子,福禄申之。”毛《传》:“申,重也。”郑《笺》:“只之言‘是’也。天子赐之,神则以福禄申重之。”《大雅·假乐》一章: “保右命之,自天申之。”毛《传》:“申,重也。”孔《疏》:“保,安也;右,助也。谓能相委知乃相助荐举,成王得其所举,乃命用之,又用天命申敕之。”
❷古国名。见《史地篇》 [申] 条。

☚ 田   申锡 ☛

申shēn

古国名。《王风·扬之水》一章:“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毛《传》: “戍,守也。申,姜姓之国,平王之舅。”郑《笺》:“之子,是子也,彼其之子,独处乡里,不与我来守申,是思之言也。”

☚ 田畯   申伯 ☛

读音sh·en(-),为e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矢人切,平,真韵。
❶伸直;舒展。
❷重复;重申;再三。
❸陈述;申明;说明。
❹告诫。
❺地支的第九位。
❻上海的别称。
❼姓。

上一条: 下一条:

〔shen〕 shend。
申明 〔shen ming 〕 shendminl.
申请 〔shen qing〕 shend qint.
申时 〔shen shi〕 xib xib job.
申冤 〔shen yuan〕 hant yand.

ㄕㄣshēn1253剩余。闽语。福建厦门〖tsߵun44〗。~偌侪剩多少。承担(责任)。西南官话。云南昆明〖〗。大家分工,各~一头。云南楚雄〖〗。出问题我~着。努力支持。西南官话。云南。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人》:「昭人谓勉力支持曰~,读阳平。」相当于「申斥」、「责备」。冀鲁官话。山东聊城〖〗。王老师好~人‖那一天,他把我好~!申诉;告状(多指学校里同学间的告状)。闽语。福建厦门〖sin44〗。特指二。吴语。安徽芜湖县。民国《芜湖县志》:「今市侩隐语,通用于粮食牙行者:一由,二申又名中,三人,四工。」

申shen

❶伸展。《战国策·魏策四》:“衣焦不~,头尘不去。”(焦:起皱褶。)《后汉书·冯衍传》:“进退无主,屈~无常。”
❷表达,说明。成语:“三令五申”。《汉书·陈重传》:“主疑重所取,重不自~说。”(主:君主。所取:拿的东西。)《三国志·魏书·高允传》:“允事事~明,皆有条理。”
❸重复,加上。《尚书·太甲》:“伊尹~告于王。”(伊尹:人名。于:向。)《楚辞·九辩》:“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之以严霜。”(戒:惩诫。)

❶〈隐〉清末以来福建建瓯商业指数目七。参“柳、月、汪、则、中、神、申、张、艾”。
❷〈隐〉清末以来京津等地江湖诸行指数目六。参“柳、月、汪、载、中、申、行、掌、爱、句”。
❸〈隐〉旧时中原地区江湖诸行指数目六。亦作“神”。参“柳、月、汪、栽、中、神、星、张、满、足”。
❹〈隐〉旧时四川成都当铺古董玉器行指数目二。参“由、申、人、工、大、天、主、井、羊、非”。
❺〈隐〉旧时古董业指数目二。参“由、申、人、工、大、王、主、井、羊、非”。
❻〈隐〉旧时古董玉器业、北京帮会指数目二。参“由、申、人、工、大、天、夫、井、羊、非”。
❼〈隐〉犯罪团伙指数目六。参“留、月、汪、者、中、申、星、张、爱、足”。

申shēn

❶陈述;说明
 △ 三令五~∣~辩∣~述。
❷地支的第九位。见171页“地支”。
❸上海的别称。
❹姓。

申shēn


❶说明;陈述:~说︱~诉︱~述︱~言︱~明︱~辩︱~斥︱~讨︱~令︱~饬(chi)︱~请︱~报︱~谢︱~雪︱~冤︱重(chong)~︱三令五~。
❷地支的第九位。
❸申时,指下午三点到五点。
❹上海市的别称。
○引~(字、词由原义产生新义)。

申shēn

❶ 表明,陈述:申请│三令五申。
❷ 表白冤屈:申冤│申雪。
❸ 地支的第九位。
❹ 上海的别称。
❺ 姓。

(4次)
❶重复;复加;一再地。又~之以揽茝《离》~侘傺之烦惑兮《章·诵》 冬又~之以严霜《辩·三》
❷申诉。愿自~而不得《章·抽》

申shēn

❶重复,一再。《九辩》:“冬又申之以严霜。”王逸引《文选》李周翰注:“申,重也。”《离骚》:“又申之以揽茝。”王逸注:“言君所以废弃己者,以余带佩众香,行以忠正之故也。然犹复重引芳茝,以自结束,执志弥笃也。五臣云:‘申,重也。’”《惜诵》:“申侘傺之烦惑兮。”
❷ 申诉。《抽思》:“愿自申而不得。”
❸ 施展。《九思·悯上》:“独处兮志不申。”

申shen

申奥 申办 申报 申辩 申斥 申饬1(chi) 申敕(chi) 申购 申令 申明 申请 申时 申述 申说 申诉 申讨 申谢 申雪申冤2 重(chong)申 引申 奥申委 申购股票 申冤吐气 三令五申

申shēn

❶申述;表达:四者虽微,聊以达诚~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七八·1957)
❷申时,指下午三点到五点的时间:到未~时方到,将(贾敬)灵柩停放正堂之内。(六四·1523)


申shēn

❶(向上)表示:正~燕贺,先蒙翰教,边帐先生,武夫额手。(九九·1277)
❷地支的第九位:惟~字内有正官禄马,这就是家里养不住的,也不见什么好。(八六·1118)

重也。《儀禮·士冠禮》: “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爾服。” 鄭玄注: “申,重也。” 《儀禮·士昏禮》: “申之以父母之命。” 鄭玄注: “申,重也。” 《禮記·月令》: “乃命有司,申嚴百刑,斬殺必當。”鄭玄注: “申,重也。” 《禮記·月令》:“是月也,申嚴號令。” 鄭玄注: “申,重。” 《禮記·雜記》: “申加大帶於上。”鄭玄注: “申,重也。”

申shēn

❶清代四川成都当铺古董玉器行谓数目二。参“由、申、人、工、大、天、主、井、羊、非”条。
❷旧时古董业谓数目二。参“由、申、人、工、大、王、主、井、羊、非”条。
❸清末民初京津等北方江湖社会谓数目六。参“柳、月、汪、载、中、申、行、掌、爱、句”条。

上海市【同义】总目录


春申沪江上海市申沪上

上海市的别称。以境内黄浦江别称春申江的简称申江而得名。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绍原……上月来申,说是为买书而来的。”

☚ 卜魁   沪上 ☛

申【同义】总目录
涒滩申

申shēn

〖名词〗
一、古国名。姜姓。传为伯夷之后(1)。《郑伯克段于鄢》:郑武公娶于申。——郑武公从申国娶了妻子。
二、指申伯。西周的重臣(1)。《潮州韩文公庙碑》:故申、吕自岳降。——所以申伯、吕侯由山神下凡。


申shēn

〖动词〗
申述,表明(4)。《吕相绝秦》:申之以盟誓。——用盟誓表明它。《有子之言似夫子》:又申之以冉有。——又让冉有去申明他的意思。《马援诫兄子严敦书》:申父母之戒。——申述父母的教训。


申shēn

〖副词〗
表示重复。可译为“再”、“重复”(1)。《诸稽郢行成于吴》:今勾践申祸无良。——现在勾践又重遭灾祸,没有好德行。

申shēn

❶ 伸直,舒展。后写作“伸”。《晏子春秋·杂上第二十四》:“士者诎乎不知己,而~乎知己。”(诎:弯曲。)《战国策·魏策四》:“衣焦不~,头尘不去。”
❷ 陈述,表明。如“三令五申”。《齐桓晋文之事》:“谨庠序之教,~之以孝悌之义。”
❸ 明白。《后汉书·邓骘传》:“罪无~证。”
❹ 重复,一再。《诗经·小雅·采菽》:“乐只君子,福禄~之。”(只:语气词。)
❺ 束缚,约束。《淮南子·道应》:“墨者有田鸠者,欲见秦惠王,约车~辕,留于秦。”(约车:套车。)
❻ 地支的第九位,与天干相配以纪日、纪年。《春秋·文公十四年》:“九月,甲~,公孙敖卒于齐。”姚鼐《登泰山记》:“戊~晦。”(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又用以记时,十二时辰之一,十五时至十七时为申时。韩愈《上张仆射书》:“~而入,终酉而退。”
❼ 十二生肖之一。《论衡·物势》:“~,猴也。”

*shen

C9EA
❶陈述;说明:~辩/~明/~请/~冤/重~/三令五~。
❷〈文〉与“伸”同。伸展。
❸〈文〉重复:卿且~一战,死复何晚(《资治通鉴》)。
❹约束;控制:谨庠序之教,~之以孝悌之义(《孟子》)。
❺地支的第九位:甲~/~时。
❻上海的别称:~报。
❼姓。

表达

表达

发(发表;发抒) 抒(抒发) 达(道达;导达) 鸣 摅 申(申致)
表达和描写:抒写
自己表达:自致
用文字表达:书面
借杯酒而表达:申酌
从侧面用其他方式曲折表达:旁敲(旁敲侧击)
表达能力很强:曲尽其妙 曲尽其巧 曲极其妙
(表示思想感情:表达)

另见:表示 表白 表明 示意 发表 抒发 传达

☚ 表达   用言语表达 ☛

公文

公文

牍(文牍;公牍;剡牍) 牒(牒文;牒案;牒牍;章~;通~;军~) 札(札子;札书) 方板 公函 公事 刀笔 简书 书檄 朱墨 言事 手本
公文草稿:文稿
旧时的一种公文:移(移文) 记(奏~;牒~) 牌(~文;行~) 禀(~帖;~文;~示;章~) 申(~文;~请)
文书,公文:文移 文劄
朝廷的公文:台检
朝廷中的简便公文:札子 札文
部颁的公文:部咨
上司的公文:宪件
命令下级的公文:饬令
上司批复的公文:宪批
呈报的公文:状牒
清代的官书:牒呈
下级官府回复上级的公文:应书
旧时用于同级官署的一种公文:咨(咨文)
零星少量的公文信函:只简片削
累积的公文:积牍
(机关相互往来联系事务的文件:公文)

另见:机关 政府 联系 文书

☚ 公文   各种用途的公文 ☛

用年月日计时的方法

用年月日计时的方法

历(历法;历序;历律;历术;历算;历数;~术;~书;月~;台~;天历;政~;纪历;黄历) 宪 象
皇帝颁发的历法:龙躔
中国的历法:阴历 农历 夏历 旧历废历 斗历 古历 华历 夏数 太阴历
外国的历法:阳历 公历 西历 新历洋历 太阳历
伊斯兰教历:回历
计算年代的方法:纪年
开始新的纪元:开元
中国古代纪年法:干支
中国古称十二年:纪(一纪)
中国古称三十年:世(一世)
十年:年代(二十世纪九十~)
一百年:稘 世纪(二十~)
古代测时法:土圭 日晷 滴漏
天干纪月:月雄 月阳
地支纪月:月雌 月阴
天干次序符号: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地支次序符号:甲 乙 丙 丁 戍 己 庚 辛 壬 癸

另见:计算 报告 用时间 计时器

☚ 计时法   D 社会 ☛

白天

白天

昼(昼日;白昼;清昼;日昼;当昼;平昼;正昼) 晌(没~没夜)日(日里;日间;白日;化日;大白日;白日青天;大天白日;长天白日;长天大日;长天老日) 明晈日 晖景 晢眇 赤天 大天光大白天黄天焦日
白天和晚上:旦暮
白天和夜晚:日夜 晦昱 晨昧 晨宵 昏昼 昼宵 昼暮 朝夕 早夕 日夕 昼夕 幽明 晓夕 晓夜 晓晡 旦昏
白天和黑夜:昼夜 昏晓 蚤夜 周时黑天白日
一昼夜:天(日天) 浃旦 周时 一伏时
八点至十二点:上午 午前 前晌 头晌早晨 早朝 前半晌 上半晌 上半天 前半天
七点至九点:辰时 朝时
上午九点左右的一段时间:头午
十点至十一点:巳(巳时)
辰时至晡时:朝晡
十二点至十八点:下午 午后 后甲 后响 后半晌 后半天 下半天
十四点至十五点:未(未时) 日稷
太阳偏西,十四点:日仄 日昃 日侧
十五点:上晡
十五点到十七点:申(申时) 晡(晡时;晡鼓;日晡) 日餔 餔时
一个白天:一日
第二天的白天:旦昼
漫长的白天:永昼 永日 长日
晴朗的白天:晴昼
炎热的白天:炎昼
白昼不长:短晷 短景
白天漫长:昼永
白天昏暗:昼盲 昼冥
白天阴暗:昼阴
(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

另见:阳光 劳作

☚ 白天   午时 ☛

申shēn

失人切,平真。
❶陈述,说明。《楚辞·九章·抽思》:“道卓远而日忘兮,愿自~而不得。”
❷告诫,约束。《北齐书·文襄帝纪》:“三令五~,可赴汤火。”
❸重复,再。《左传·成公十三年》:“~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❹同“伸”。舒展。《盐铁论·利议》:“鼓口舌,~颜眉。”
❻明白。《后汉书·邓骘传》:“罪无~证,狱不讯鞠。”

〖申〗 粵 san1〔新〕普 shēn

❶ 通「伸」,伸展,這個意義後來被寫成「伸」。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
❷ 重複,再三。左丘明《左傳.成公十三年》:「〜之以盟誓,重之以婚姻。」
❸ 陳述,說明。杜甫《兵車行》:「長者雖有問,役夫敢〜恨?」
❹ 申告,告誡。司馬遷《史記.孫武列傳》:「即三令五〜之。」
❺「地支」的第九位,見第 16 頁「支」字條。姜夔《揚州慢.序》:「淳熙丙〜至日。」(淳熙:南宋孝宗年號。丙~:指丙申年,即公元一一七六年。至日:冬至日。)
❻ 十二時辰之一,即下午三時至五時。畢沅《續資治通鑑.北宋紀.仁宗.至和元年》:「是日,雷雨至〜時。」

古国名。姜姓。传为伯夷之后,今陕西、山西间。周宣王时一部分东迁,分封于谢(今河南南阳),建立申国。春秋初期为楚文王所灭。留在原地部分,称西申,或称申戎,也叫姜氏之戎。西周末年曾联合犬戎攻周,拥立周平王。后为秦所灭。

今上海市的简称。因战国时期为楚春申君封邑,故名。

申shēn

❶陈述,说明。如: 申请, 申明。
❷地支的第九位。
❸申时,指下午3时至5时。
❹上海市的别称。
❺姓。

古国名。相传伯夷之后,从一个非常古老的氏族发展而来。与吕、许、齐诸国皆为姜姓。《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西周时期,申国可能在陕西临潼县骊山一带。《史记·秦本纪》周孝王时申侯曾说:“昔我先骊山之女,为戎胥轩妻。”周宣王时期部分东迁于谢(今河南南阳),称南申。周平王母家的申为西申, 是西周末年的畿内诸侯。《竹书纪年》“平王奔西申而立”即指关中临潼的申国。

☚ 毕   弭 ☛

申shēn

Ⅰ  (说明; 陈述) state; express; explain: 重 ~ 前令 reiterate the previous order; 三令五 ~ give repeated instructions; 不容 ~ 言 brook no statement Ⅱ ❶ (地支的第九位) the ninth of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❷ (上海的别称) another name for Shanghai
❸ (姓氏) a surname: ~ 不害 Shen Buhai
◆申办 bid; 申报 report to a higher body [organ]; declare sth. (to the Customs); 申辩 defend oneself; explain oneself; argue one's case; 申斥 rebuke; reprimand; 申明 declare; state; avow; 申明大义 appeal to a man's sense of right; 申请 apply for; ask for; 申时 the period of the day from 3 p.m. to 5 p.m.; 申述 state; explain in detail; 申说 state (reasons); 申诉 appeal; complain; 申诉权 right of appeal; 申讨 openly condemn; denounce; 申谢 acknowledge one's indebtedness; express one's gratitude; 申冤 redress an injustice; right a wrong; appeal for redress of a wrong; 申冤雪恨 ask for redress of an injustice to wreak revenge; revenge a wrong; 申冤昭雪 redress a grievance and have it settled satisfactorily

the ninth of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❶国名。炎帝之裔,姜姓。西周晚期,周宣王为加强对南方的防御和控制,改封其元舅申伯于谢,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市区。流行说法一般定在今南阳市北。出土铜器铭文称之为“南申”,以与其西北故地的“西申”相区别。春秋早期为楚文王(前689—677年在位)所并。一说文王当时迁其国于今河南信阳一带,战国时最终为楚所灭。
❷楚县。楚文王在申国故地设置,春秋时多以重臣出任县公,如斗克、王子牟、屈巫臣等,在楚国对外发展和北上争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国时改名为宛。

古国名。姜姓。相传为伯夷之后。居今陕西、河南间。周宣王时强大,曾败周师。后向东南迁徙,被封于谢(河南南阳北),建立申国,也称西申、申戎或姜氏之戎。西周末年,曾与犬戎等攻周,杀幽王,拥立周平王于申。春秋时为楚文王所灭。

申shēn

冤理枉

❷ 三五令

❹ 三令五

申,甲骨文作,金文作,《説文》籀文作,古文作,小篆作
本象電光閃爍,“電” 的初文。文獻多借用爲申述、申明、約束、重復等義。又引申爲伸展義,後世作 “伸”。或通“信”“神” “呻”。提示: “電” “申” “神” 三字同源,字形分化由於語音分化。金文“電”字作,在古“申”字上增“雨”作意符,“申”與 “電” 由此分道揚鑣。“申”在卜辭、銘文中多用作地支字。銘文又或通 “神”。
楚簡帛文作,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古意猶存,古隸典型。從以上字形可以推想後世 “電”字寫法的由來。

申shēn

(甲) (金) (篆)
“申”与“电”本为一字,甲骨文中是闪电的形象。闪电带来光明,“申”有明的意思,故“申明”连用为合成词。小篆由臼、丨合成。“丨”代表身;“臼”与“臾”相似,实为两手合围之象形,表示约束。《释名》说:“申,身也。”《说文》说:“申,束身也。”《汉书 · 韦元成传》“畏忌自申”,就是自我约束。造字方法不同,寓意各别。以“申”作声符的字有:
shen
阴平:伸(伸展)
呻(呻吟)
绅(绅士)
珅(玉名)
砷(旧称“砒”)
阳平:神(神圣)
上声:审(审查)

去声:胂(有机化合物)
chen
阴平:抻(抻面)
阳平:陈(陈列)
zhèn
阵(阵线)
相关链接
1.陈,繁体为“陳”。石鼓文右边是“申”字。李斯的小篆上、下加一装饰性的“弧”,楷书拉成一横。《广韵声系》认为繁体右边为“申”,以“申”为声(770页),宜从之。汉以前,“陈列”的“陈”和“行陈”的“陈”同形,汉以后才产生了“阵”字(王力《同源字典》第6页)。
2.“坤”(kūn),《说文》:“地也,从土从申,土位在申。”似宜以会意字论。

174.趣談“申”字

申,初文像閃電形,古人對這一自然現象,困惑不解,深奥莫測,以爲是神威,借爲地支第九位,加示爲“神”,成了神仙、神聖。


甲骨文;金文;金文;篆shēn

[象形,像閃電接地形。(《説文》:“申,神也。七月陰氣成體自申束。從臼,自持也。”申,像閃電伸向地面形。至後期金文,閃電的分支變爲雙“口〈象聲符〉”。電的特點是“神速”“伸展”“轟隆聲”。借爲地支的第九位,標示動物爲“猴”,凡甲子遇“申”,百姓就叫它“猴年”。申,表示明白,看得見〈申明、重申〉,派生新意〈引申〉,伸展〈屈申〉。上海市的簡稱,因境内黄浦江别稱“春申江”而得名,《申報》是當年中國的大報,婦孺皆知,當時凡報紙,都被説成“申報紙”。申,古國名,在今山西、陝西間。)]
《詩經·王風·揚之水》:“彼其之子,不與我戍(shù)申。”(那個人,叫他守衛在申死不肯。)
田濤 《希望》:“何升山無意中受到父親一頓申斥,心裏特别感到難受。”

申(shēn)

,神也。七月,阴气成,体自申束。从,自持也。吏臣时听事,申旦政也。凡申之属皆从申。,古文申。,籀文申。”(失人切)
“申”表示夏历七月,此时阴气形成,其体势可自由伸展或卷束。“吏臣时听事,申旦政也”则谓用“申”记一日之中“时”(大约晚饭这个时刻)。
甲骨文有,金文有,战国包山楚简作,信阳楚简作,睡虎地秦简作,本义为闪電之形。“申”作为干支字后,本义加“雨”以别之,作“電”,则变为形声字。徐灏《注笺》:“虫部虹籀文作,云从申。申,電也。……钟鼎文多作,籀文即从此变,小篆整齐之作耳。”张舜徽云:“虫部虹,籀文作,云:‘从申。申,電也。’是许君固以申为電已。今读申为失人切,古读则与電同,犹陈之古音读若田耳。申之初形作,一变而为籀文之,再变而为小篆之,则其中伸直以求匀整,而原形原意晦矣。電光闪耀,率由短而长,由近及远,故引申之又有引长义。”[1]卜辞中“申”均借为干支字。古人见電光闪烁于天,认为神所显示,故金文又以“申”为“神”。“神”为“申”的后起孳乳字。《周易·系辞上》:“阴阳不测之谓神。”与“電”下所谓“阴阳激耀”同意。古人认为雷霆是電,也是神。“古人崇尚光明,電光最明,故以为神明。申有说明之义,也是由此引申。電光屈伸,因而申又有引义,孳乳出伸字。虹与電均象带,故此申为大带,孳乳出绅字。”[2]
申部有三个属字。如“臾”字下云:“束缚捽抴为臾。从申,从乙。”又如“曳”字下云:“臾曳也。从申,丿声。”

申shēn

(5画)

【提示】中间的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右两边相离。

*申shēn

5画 丨部 
(1) 地支的第九位。
(2) 说明;陈述: ~请|~辩|三令五~。
(3) 上海的别称。
(4) 姓。

申()


甲骨文合集1075,殷
三日丙申允㞢來艱自東……
按: 象雷電曲折延展之形,當爲“電”之初文。用作地支“申”字。

甲骨文合集6301,殷
壬申卜。

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376,殷
申用。

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437,殷
庚申夕卜。

旅鼎,殷周金文集成2728,西周早期
才(在)十又一月庚申。

夨令方彝,殷周金文集成9901,西周早期
辰才(在)甲申。

大克鼎,殷周金文集成2836,西周晚期
天子朙(明)(哲), 孝于申(神)。

此簋,殷周金文集成4308,西周晚期
用亯(享)孝于文申(神)。
按: 分離出兩側構件。

寬兒鼎,殷周金文集成2722,春秋晚期
隹(唯)正八月初吉壬申。

古璽彙編876,戰國
長申。

包山楚簡·文書91,戰國
九月戊申之日。

郭店楚墓竹簡·忠信之道6,戰國
君子弗申爾。
按: 此處爲申述。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13,戰國至秦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復秀。
按: 訛變作从𦥑从丨。

居延新簡EPT53.64,西漢
庚申朔。
按: “𦥑”進一步訛變, 連爲一體。

漢印文字徵
吴申私印。

漢印文字徵
申遂。

漢印文字徵
馬申。

司徒袁安碑,東漢
十七年八月庚申徵拜河南尹。

張景造土牛碑,東漢
八月十七日甲申。

寇霄墓誌,北魏
遂能卷經操而不申。
按: 字形中間豎筆彎曲,類現代簡化字“电”。此處用作伸展。

王翊墓誌,北魏
追申起家之屈,遷爲從事中郎,特除中書侍郎,加鎮遠之号。

僧和造像記,北周
八日庚申造訖。

趙冬曦壙誌,唐
粤天寶十載四月甲申。

碧落碑,唐
循陔自勔, 冀申烏鳥之志。
《説文》: “申,神也。七月,陰氣成,體自申束。从臼,自持也。吏臣餔時聽事, 申旦政也。 凡申之屬皆从申。 , 古文申。 , 籀文申。 ”
甲骨文象雷電曲折延展之形,當是“電”之初文。金文形體變異,分離出左右兩個構件。 戰國楚文字因襲金文。 秦文字訛變爲从𦥑从丨。 秦漢以降訛變累增爲“申”。石刻楷字或將豎筆彎曲,類 “電”之簡化字 “电”。
“申”字多假爲地支字。又用作伸展、申述,皆其引申之意。金文或用爲“神” 。

☚ 申部   臾 ☛

申shēn

商代、西周至春秋作,象闪电形,即电的本字。古音申与电同音。如申電(电的繁体字,会意兼形声)、慎颠滇例。甲骨文中的地支字多与生产、生活等有关,如子、丑(象手爪形,从事劳动义)、寅(本象矢形)、卯(象祭牲剖两半,如卯二牛,卯是刘本字,有杀义)、辰(锄草的农具)、申(电的本字看见它可能要下雨)、未(种的果树有滋味)等。申是地支的第9位。小篆把结构安排较整齐,作,汉代初期隶书仍这样写,后来把笔画连起来,作申,好像田字把中竖拉长似的。无法解释。约中古以后用申时指下午3点到5点。约周代末又作伸的本字。指伸展,舒展。引申为陈述,说明。如:申请|申辩。组词如:申斥(斥责)。又是伸的本字。舒展,舒张义。

申★常◎常


shēn象形,甲骨文、金文象天空的雷电闪耀曲折之形,《说文》籀文、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申”。本义为雷电,是“電(电)”的本字,假借为舒展、伸开(后作“伸”),由此引申为陈述、说明,又假借为地支的第九位。
【辨析】
❶以“申”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shēn:伸、呻、绅、砷∣shén:神∣shěn:审∣shèn:胂∣chēn:抻∣kūn:坤。
❷“申雪”(表白或洗清冤屈)也作“伸雪”,现在的推荐形式是前者。

(shēn)

“電”之古文也。電光閃爍,有長有短,字形象之。《説文》“電”下云“從申”,“虹”下云“申,電也”,皆可證。籀文作,小篆作,不復成爲象形。
【按】古文“申、電”一字,“電”乃“申”之後起分别文,專表雷電義。

*申st’jien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 神也。 七月侌气成,體自申束。从臼自持也。吏以餔時聽事,申旦政也。凡申之屬皆从申。 , 古文申。 , 籀文申。(十四篇下)
閃電之形。

☚ 玄   陳 ☛
0000135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