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书法艺术殷商时代甲骨文字的契刻艺术。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安阳殷墟首次发现甲骨至今,已获甲骨10余万片,其中考释出1000多字。在今天的汉字中,以甲骨文为最古,是中国起源甚早的一种书法形体。如果说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彩陶刻画仅仅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的话,那么2000年以后产生的甲骨文则是一种很进步、艺术水平很高的文字,它为汉字的演进和书法艺术发展之先河。甲骨文的点画结体,长短大小略无一致,因骨片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有均衡感。章法与排布,疏朗严整,极为错综。较钟鼎盘彝之类的款识,更觉爽朗。因为当时书写的工具是刀笔和骨版,所以笔画细瘦,方圆相间,且方笔居多,字形长方,而少轻重顿挫,其作圆形的,有如草书的“游丝体”,回环婉转,卓然天成。同一段文字大小不一,字的结构也不定形,同一个字繁简悬殊,异体字多,反映了象形字的特点。甲骨文精细严密,秀美沉着,古朴而又烂漫,是中国古老书法艺术的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