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甲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甲科jiǎ kē

唐代科举制度,分进士为甲乙两科。独孤及《送虞秀才擢第归长沙》:甲科文比玉,归路锦为衣。姚合《寄孙路秀才》:曾见春官语,年来虚甲科。

甲科

漢代考試科目名。漢時課士分甲、乙、丙三科,以甲科爲上。揚雄《解嘲》:“策非甲科,行非孝廉。”班固《西都賦》:“總禮官之甲科,群百郡之廉孝。”

甲科jiǎ kē

进士的通称。据《文献通考》卷二十九记载,唐宋进士分甲乙科,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
(例)孝侄姜坤三蒙祖上德, 忝中甲科,今叨受铜台府刺史。(九十七·1224·)

甲科jiǎ kē

唐代分进士为甲乙科。独孤及《送虞秀才擢第归长沙》:“甲科文比玉,归路锦为衣。”

甲科

(一) 古代考试科目名。汉时课士分甲乙丙三科。《汉书·儒林传序》:“平帝时王莽秉政……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 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 (二) 唐宋时进士为甲乙种,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

甲科

❶汉代考试录用官员的等级。西汉自武帝始,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岁末考试,以成绩优劣定为甲、乙、丙三科,其高等为甲科。平帝时,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依选拔方法不同,又有射策甲科、明经甲科之别,皆得为郎。东汉沿之。顺帝时又增甲科十人。
❷南朝梁选拔人才的科目等第。对策第一称甲科。魏晋以来,选举依据门第。南朝梁武帝天监四年(505)开五馆,立国学,总以五经教授。五馆生皆引寒门俊才,“甲科间出”。梁甲科指明经而言。其时不论牛监、羊肆、寒品、后门,只要明经射策甲科,并可随才试吏。梁重明经、甲科而不重阀阅,是选举制之一大变革。
❸科举考试用语。唐代明经分甲、乙、丙、丁四科,进士亦分甲、乙二科。宋指进士高科,其中包括礼部试前十名,别试、国子、开封解试及武举第一名,经明行修进士,以及应特奏而预正奏者。辽亦分甲、乙科。明清指经殿试录取的一、二、三甲进士,而以举人为乙科。

甲科

甲科

科举考试用语。唐朝明经分为甲、乙、丙、丁四科,进士亦分为甲、乙二科。辽朝亦分甲、乙科。明清沿用此称,通称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参见“乙科” 条。

☚ 一甲   进士 ☛

甲科

汉代课士分甲、乙、丙三科。唐时明经、进士皆分甲、乙等科。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

甲科jiǎ kē

1、选拔人才的最高科目。汉朝选官时根据试题难易,分为甲乙丙三科。《汉书·儒林传》:"平帝时王莽秉政,增元士之子得受业如弟子,勿以为员,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 2、官吏考试成绩的第一等。《旧唐书·玄宗纪》:"近无甲科,朕将存其上第。" 3、科举时代进士称甲科。见清朝顾炎武《日知录·科举·甲科》。

甲科

汉代考试科目。属于最难解答的一类大型科目,故名。《汉书·萧望之传》:“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颜师古注:“射策者,谓为难问疑义书之于策,量其大小署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显。”“有欲射者,随其所取,得而释之,以知优劣。”汉平帝(1—5)时,每年录取“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二十人补文学掌故。”逐成为定制。东汉时,甲、乙二科所录人数续有增加。唐代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科(等),进士有甲、乙二科(等)。明清称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

甲科

古代科考取士的等次,汉代分甲乙丙三科,唐宋时进士分甲乙科,甲科为第一等。

甲科

汉代察举考试,以试题难易,分为甲乙两科,如“汉书·萧望之传》记“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唐时科举考试,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科,进士有甲乙两科。宋代考试进士等科,将合格者分成数等或数甲,俗称第一等或第一甲为“甲科”,其下依次称为“乙科”、“丙科”。明清时俗称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与汉唐及宋代所指均不相同。

甲科

宋初,进士科及第者,依成绩分为甲、乙二等,或以甲科、乙科称之。《中吴纪闻》卷3《范贯之》:“登天圣八年甲科,尝知广德县,有治状。”《通考·选举》3:“(太平兴国)五年,覆试进士,得苏易简以下一百二十一人,并分甲、乙之第赐宴。”《中吴纪闻》卷3《谢希深》:“谢绛,字希深,太子宾客涛之子。大中祥符八年,登进士甲科。”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