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激素合成及碘转换功能试验
这类检查主要有甲状腺131I摄取率测定、过氯酸盐排泌试验和甲状腺扫描。
(1) 甲状腺131I摄取率测定: 系常用的甲状腺功能试验之一。正常人摄入131I后3小时甲状腺部位摄131I率在30%以下,24小时在50%以下,但此结果可由于饮食中含碘量和某些情况而受影响。如机体缺碘时或当甲状腺激素合成有障碍时、肾病、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所致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抑阻以及口服避孕药后均可使24小时摄131I结果偏高,高碘饮食或接受碘造影剂后结果则偏低。不少中草药如昆布、海藻、黄药子等由于含碘量很高,也可影响测定。
(2)过氯酸盐排泌试验: 主要根据过氯酸盐能阻滞甲状腺摄取碘,故可用以鉴定碘化物在甲状腺内有机结合的功能。正常时,进入甲状腺内的碘化物立即和蛋白质(主要是甲状腺球蛋白)相结合而被保留在腺体内。过氯酸盐可阻滞碘化物的继续摄取,未结合的碘化物即自腺体内排泌至血循环。故在应用过氯酸盐后测定甲状腺内放射性碘的消失可指示有无碘结合的缺陷。一般于131I摄取率测定后口服过氯酸钾1.0g,2小时后重复131I摄取率,如第二次摄取率较第一次下降5%以上即表示有机结合作用的缺陷。
(3) 甲状腺扫描: 用于甲状腺组织的定位。具体过程中可以应用为正常甲状腺组织浓缩的放射性核素,如核素碘化物及99mTc,或使用可为异常甲状腺组织优先浓缩的放射性药物如75Se甲硫氨酸,67Ga,32P等。此外还可采用荧光扫描法,使用外源性241Am,则可免用放射性物质。通过各种显象仪和记录仪可将所扫描的甲状腺图象描绘下来,也可用γ-照相机摄影。甲状腺扫描的用途为:探测异位甲状腺组织;诊断先天性无甲状腺;颈、胸部(纵隔障)肿块的性质;估价单个甲状腺结节的功能状态; 手术后残留甲状腺的估价;探测功能性甲状腺癌转移灶;局灶性甲状腺组织的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