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由文学观点谈楚辞到汉赋的发展与流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由文学观点谈楚辞到汉赋的发展与流变

《由文学观点谈楚辞到汉赋的发展与流变》

台湾正中书局1981年10月初版。为该书局编辑出版的《国民文库》的一种。作者张书文,东北大学文学学士,南朝鲜圆光大学名誉哲学博士、历任台湾成功大学训导长、中兴大学法商学院院长等职,著有《由楚辞谈到屈原作品》、《汉代歌谣与音乐》等。鉴于楚辞研究自汉代迄今多偏重于篇章真伪及时代先后等问题的考证,该书则着重于探讨当时社会环境对文学作品的激荡和影响及文学本身由于时间推进的自然演变,以期“求得汉代文学在发展形态上的完整”和“从其递演兴衰的过程看出在整个绵延不断的历史文化意识中各项文学本身的流变与异同”(自序)。全书包括一、引言,二、周代南北文学的兴起,三、秦代文学,四、汉赋的发展与流变,五、结语等五个部分。作者先后考察了我国周代南北文学的代表作品《诗经》和楚辞,阐述了楚辞的定名与骚、赋的异同、楚辞篇目与屈原作品等问题,并比较了《诗经》与楚辞的异同。作者认为,《诗经》作法之一“赋”的意义在整个中国文学流变里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它虽是源于北方文学的产物,但其作风却遍及南方,而且深深影响到以后秦汉文体的发展。楚辞的形成实在是造端于南音而又蜕变于《诗经》,楚辞的合乐可歌、隐具六义,而且所用多语助词等,都与《诗经》体制相同。但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与作者心态等方面的差异,楚辞与《诗经》也有诸多相异之处。作者指出,在时代相续中所产生的新旧文体,无论就形式或内容上说,都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由《诗经》发展到楚辞,有其必变的道理,而从楚辞流变到秦代文学,其中也自然有其转化的因素与特质。作者在考察了荀赋与李斯刻石文后指出,楚辞转化到荀赋,在形式内容上已有很大不同,而由荀赋过渡到汉赋,则秦代散文的赋化更是一道重要桥梁。秦代时间短促,作品贫乏,但在文学发展史上却是一个汉赋酝酿的重要时期。
汉赋的发展与流变是该书的重点之一。作者从经济物质宽裕的影响、汉代帝王的喜好和科名利禄的引诱三方面分析了时代背景对汉赋兴盛的影响。关于汉赋的特质、作者主要阐述了两点:一、汉赋形体近于散文,内容较少浪漫情感;二、汉赋辞采比较华丽,表达空洞多不切实际。至于汉赋发展的趋势及其主要作品,作者分汉赋的形成期、全盛期、模拟期、转变期等四个阶段作了论述。作者认为,汉代初期六七十年的文学作品,无论形式内容都是直接受到楚辞、荀赋的影响,代表作家有陆贾、贾谊、枚乘等,是为形成期。从武帝、宣帝、元帝、成帝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武、宣二帝由于好大喜功,附庸风雅,当时文风颇盛,元、成二世继承前者余绪,在文学上也有不少作品产生,是为汉赋发展上的全盛期,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淮南群僚、严助、枚臬、东方朔、朱买臣、刘向、王褒等,作品大都以歌颂帝王的田猎、游乐为题材。从西汉成帝到东汉章帝的一百多年间,作家们由于难以越逾前人的范畴,而只得在摹拟方面大做工夫,代表作家有扬雄、冯衍、杜笃、班固、崔骃、李尤、傅毅等,是为模拟期。从东汉和帝至献帝亡国一百三十年间,因民生凋敝、国势日衰,文学思潮也受冲击和影响,以往那些专以铺采摛文为能事的汉赋在此期间内逐渐发生变化,代表作家有张衡、赵壹、蔡邕等,此为转变期。作者最后指出,任何一种新文学的产生,都不可能完全抛弃旧有文学的遗传而突出,其变化定然是由萌芽阶段逐渐吸收成长,到成熟期的巅峰后,又慢慢落入衰退。在形式和内容方面,也多半由不固定到固定,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疏到精密,由宽松到严格,当发展到一定高峰后,便又逐渐走下坡,开始酝酿另一番文学蜕变。深入把握这些文学演化的必然过程和趋势,才能真正了解汉代赋体文学的发展与流变。全书深入浅出,学术性与通俗性并重,为楚辞至汉赋的发展与流变,勾勒出一条颇为清晰的脉络,值得一读。

☚ 中国的赋   《汉赋和诗文的关系——赋体属性之考辨》 ☛
0000267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