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田家庄合作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田家庄合作社 田家庄合作社天水专区第一个农业合作社。土改后,天水地委根据中央、省委有关发展互助合作的政策规定,发出了《关于互助合作问题的意见通知》,在农村逐步试办推行互助组。当时天水县太京乡田家庄也建立了互助组,最初组建两个互助组:一个是以崔正海命名的崔正海互助组,一个是以邓廷荣命名的邓廷荣互助组。邓廷荣互助组成立之初由八户贫雇农组成,主要生产资料有十几头骡子和牛。当年,他们互助组的各户统一种植了辣椒,由于牲畜多,肥料足,水浇得透,辣椒长势好,产量高,没有加入互助组的农户都很羡慕。邓廷荣互助组越办越红火,后来要求加入互助组的农户越来越多,最后增加到28户。1952年初,天水地委召开农业生产会议决定在天水县太京乡田家庄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于1952年2月23日正式成立,成为全区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成立大会上,民主选举邓廷荣为合作社社长,社内设农业、副业两组,农业组又设三个生产小组,有社员16户63人,共经营土地162.8亩。田家庄作为天水第一个示范性质的初级农业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就制定了比较健全的“社章”,建立了民主制度和土地、劳动入股分红制度,对入社社员的公粮负担、肥料、籽种、货币等分红及农具的使用、管理、修理,牲口的饲养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1953年春,田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展整顿、巩固、扩社活动。经社员大会民主评议决定同意2户农民退社,同时吸收了另外4户入社,规模变为18户64人,经营土地180.6亩。为了解决开支大、少分红的问题,根据生产需要,卖掉了3头骡子,换回了2头耕牛,减少了草料支出,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社里充分利用川地多,沙地少,又有藉河水灌溉的便利条件,进一步调整生产结构,改进耕作技术,安排副业组充分利用河边沙地大规模的种植西瓜,按季节种植各种蔬菜,改善了社员的生活,增加了社里的经济收入。粮食总产和亩产比上年增加8.2%和10.3%,全社会总收入比上年增长7.2%,社员收入平均达到750斤,比上年增长21.2%。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越性更加明显,对本村没有加入的农户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试点成功后,田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继续扩社,全村有195户入社,占总农户的95%。1956年3月,田家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通过扩社、合并太京乡22个初级社组建成田家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命名为红光集体农庄。全农庄有1635户7387人、牲畜1309头、土地34736亩,对这些生产资料全社实行统一经营。农庄的社员以村为生产单位,统一集体劳动,收支统一核算,劳动产品统一分配。红光集体农庄是田家庄农民共同发展农业生产自愿组成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组织。它是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高级形式,集体化程度高于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的土地无代价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不计算土地报酬。牲畜、大型农具等主要生产资料,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采取折价入社、由社分期付给价款的办法,逐步转为集体所有。 ☚ 天兰铁路通车 中共天水市第一次代表大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