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用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用事

用事

在诗、词、曲中运用见诸古籍的人、事、物之典故,谓用事,亦谓使事。诗词用事,“要体认著题,融化不涩”,咏物寄托,觉不分晓,亦须用事印证方可。就曲言,原与诗词无别,元周德清《中原音韵》谓:“明事隐使,隐事明使。”明王骥德《曲律》卷三亦谓:“明事暗使,隐事显使,务使唱去人人都晓,不须解说。又有一等事,用在句中,令人不觉,如禅家所谓撮盐水中,饮水乃知咸味,方是妙手。”用事忌谬,忌重复,忌不著题,曲中用事更须引得的确,用得当家。清冯班《钝吟老人文稿》云:“曲子以声为主,其词不离本色。场上之曲,与科介相应,优儿敷粉墨而歌,欲得俚童野老,哭忭不禁,斯为能事。若三人不解,则工而无所施矣。”如元小令〔红绣鞋〕《隐士》:“叹孔子尝闻俎豆,羡严陵不事王侯,百尺云帆洞庭秋,醉呼元亮酒,懒上仲宣楼,功名不挂口。”声为主,词本色,著题而不涩,虽事事相联,殊不觉其重复,此岂寻常所及。

☚ 保尾   使事 ☛
用事

用事

也称使事用典。词出民间,清空如话,本不重书卷,说得情出,写得景明,便是佳作。后文人染指于词,渐增学问,用事便成作词技法之一。北宋李清照论词已重“故实”,南宋张炎《词源》特设“用事”一目。词中用事,须妥帖恰当,以增加词的内涵。如辛弃疾《水龙吟》下片开头连用张翰、刘备、桓温三个典故,表达自己故乡难归、壮志难酬、岁月不居的深沉感慨。用事须为内容服务,张炎《词源》认为“词用事最难,要体认著题,融化不涩”,用事而“不为事所使”。体认著题,即要服从于表达内容的需要;融化不涩,即要求词虽用事而仍能浑然一体,自然流贯。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云:“词中用事,贵无事障。晦也,肤也,多也,板也,此类皆障也。姜白石词用事之妙,其要诀所在,可于其《诗说》见之。曰:僻事实用,熟事虚用,学有馀而约以用之,善用事者也,乍叙事而间以理言,得活法者也。”

☚ 白描   以诗为词 ☛
用事

用事

与诗学有关的古代文论概念。钟嵘《诗品序》:“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用事”就是用典。刘勰《文心雕龙·事类》篇最早从理论上对用事进行了阐述:“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借助古代的事情以类比映证所要表达的论题或事物。诗歌创作中运用故事,可以达到含蓄蕴藉、深沉浑厚的艺术效果。王昌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中巧妙运用了汉代将军李广的故事,以对古代人物的景慕反衬现实中的缺憾,可谓“婉而成章”,不致锋芒毕露。诗歌中的用事,还可以烘托气氛,熔铸意境,使诗歌艺术形象更丰满感人。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即得力于词中一连用了四个故事。从典故运用的方式,用事可分“直用”和“反用”二种。直用是不改变故事的原来结构和涵义,“反用”是反故事其义而用之。《出塞》诗中李广故事,即属直用。李商隐《贾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文帝召回起用放逐长沙的贾谊,对人才重视,这是故事的正面。李商隐却从这件事生发感慨:汉文帝明知贾生有治国之术而不问,却问起鬼神之事。这就是反用故事。严有翼《艺苑雌黄》说:“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非学业高人,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诗中是否必须用事,不可一概而论。钟嵘反对用事,是针对当时任昉等作家动辄用典,“文章殆同书钞”的风气说的。王安石曾说:“诗家病使事太多,盖皆取其与题合者类之,如此乃是编事,虽工何益? 若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发明,情态中出,则用事虽多,亦何所妨。”(《蔡宽夫诗话》引)诗中用事,贵在自然切当,不露痕迹,如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不可有意为之。

☚ 画工   三易 ☛

用事

用事

运用典实。梁钟嵘《诗品序》:“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乎用事? ‘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 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此不主张在诗歌中用事者。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学有馀而约以用之,善用事者也;意有馀而约以尽之,善措辞者也。”此主张少用事者。清乔亿《剑溪说诗》下:“《诗品》曰:‘吟咏情性,亦何贵乎用事。’愚谓情性有难以直抒者,非假事陈词则不可,顾所用何如耳。”清《方南堂先生辍锻录》:“作诗不能不用故实,眼前情事,有必须古事衬托而始出者。然用事之法最难,或侧见,或反引,或暗用,吸精取液,于本事恰合,令读者一目了然。”此主张用事者。宋佚名《漫叟诗话》云:“东坡最善用事,既显而易读,又切当。若《招持服人游湖不赴》云:‘却忆呼卢袁彦道,难邀骂坐灌将军。’《柳氏求字答》云:‘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天然奇作。”此言诗人之善用事者。

☚ 活字   使事 ☛

用事

(一) 多谓行祭祀之事。《周礼·大祝》:“过大山川,则用事焉。”贾公彦疏:“用事,亦用祭事告行也。”《越绝书》三《越绝吴内传》:“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代楚乎? 寡人愿为前列。’”(二) 执政,当权。《战国策·秦策》三:“今秦太后穰候用事,高陵泾阳佐之。” (三) 当时令。《汉书·丙吉传》:“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 (四) 引用典故。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邢子才常曰:‘沈候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邢邵,字子才。沈候,沈约。

用事

❶见“暗用”。
❷陈绎曾《文说》术语。指引用典故、故事、名人名言的修辞手法。相当于现代的“引用”。陈绎曾将用事分为九类:(a)正用。指一种直用其事的方法,即引用典故与题事正相符合。(b)反用。引事反其意用之的方法,即故事和题事反用。(c)借用。引用的故事与题事不相类,只是因为有一点相近而加以借用。(d)暗用。指引用故事的语意,而不显示故事的出处的方法。(e)对用。即跟题事相对应的用事法。(f)扳用。指扳前证后的用事方法。(g)比用。即征引性质相同事类的用事方法。(h)倒用。指引后证前的用事方法。(j)泛用。指正题中泛引小说、俗说、戏谈、鄙事等为证的用事方法。

用事

用事

即“托古”,见该条。

☚ 托古   跳越 ☛

用事yòng shì

一、执政,当权(3)。《触詟说赵太后》:赵太后新用事。——赵太后刚刚当权。《屈原列传》: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张仪]到了楚国,又用丰厚钱物送给当权的大臣靳尚。《柳子厚墓志铭》: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柳宗元]碰上执政的[宰相王叔文]得罪了皇帝,照例被贬谪去做刺史。
二、所从事的事(1)。《五代史宦者传论》:盖其用事也近而习。——他们所从事的事跟君主接近而亲昵。

用事

执政,当权。《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新~,秦急攻之。”《屈原列传》:“(张仪)如楚,又因厚币~者臣靳尚。”

执政

执政

秉政 柄政 即政 任政 持政 听政 莅政 莅正 当政 践政 践涖 当路 当世 秉鞭 秉钧(~持轴) 持钧 执命 登场 上台
掌政事:柄事 治事 用事
掌朝政:当朝 在朝 柄朝 秉朝
皇后或皇太后掌握朝政:垂帘(~听政)
君主独掌政权:专制
 骄矜专制:骄专
重新执政:反政 返政
(掌政权:执政)

另见:掌握 政权

☚ 掌国权   为政 ☛

掌权

掌权

主印 当令 操权 当权 执权 抓权 揽权 秉权 持权 即政 管执 执钧 执衡 职司 当道 当路 当途 用事 拥璇 柄权 握柄 执柄 操柄
出任官职或掌权:上台
 登上政治舞台(含贬义):袍笏登场
掌握了权柄:泰阿在握 太阿在握
掌握权势:执势 当势
掌军权:秉钺 秉戎 秉钺 本兵 擅兵把旄杖钺
 掌握、聚集军队:拥兵
 掌握着军事大权:秉旄仗钺 杖钺秉旄杖节拥旄 仗节拥旄 秉钺建旄 秉钺仗旄
 手中掌握着兵权:兵权在握 兵权独握
执掌法令:秉宪 持宪
掌刑狱的事:典狱
共同掌权:共权
朝廷有两人掌权:一蛇二首 一蛇二头 一蛇两头
长久的掌权期:百年之柄
不掌权:在野
(掌握权力:掌权)

另见:掌握1 用权 权力 担任 执政

☚ 掌权   掌大权 ☛

引用

引用

援(援用;攀援) 攀引
引用典故:用事 隶事
在书、文章中引用例证:引例
 引用成例:援例
 引用以往的案例:援案
引用同类的事物:引类 牵物
审察引用:甄引
多方引用:杂引
广泛而大量引用:繁称博引
引用广泛:繁博
不完整引用别人的话:掐头去尾 去头去尾 斩头去尾
不顾全文或原意,孤立地引用别人文章或文句:断章摘句
 不顾全文或原意,孤立地截取、引用别人的文章或语句:断章取义 断章取意 断章截句
(用别人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作为根据:引用)

另见:写作 方法 证明 根据

☚ 引用   引证 ☛

办事

办事

营干 荣干 干事 为事 行事 用事 举事 庀事 起事 展事 趋事 做事 处事 食事
办理公事:办公 视事
 办理公务:阅事
 办理公文:抱案
承办委托的事或某种业务:承揽 招揽 揽取
 揽取活计:揽活
 承揽装载运送:揽载
办理事业:兴为 举办
办理膳食:开伙 起伙
外出办公:出勤
 临时外出办公:出差
处事得当:中正 大正 衷正
恪守正道,一心为公办事:守正奉公
忧虑国家大事,一心为公办事:忧国奉公
居间作保,替债主奔走办事:保役
经办毫无成效的事情:铸木镂冰
同心合力,事情就容易办成:众擎易举
说话办事坚决、干脆:铁板钉钉
说话办事不干脆:沾粘
条件充分就好办事:多财善贾 多金善贾多钱善贾
(办理事务:办事)

☚ 办事   照办 ☛

用事yòng shì

❶执政,当权。《战国策·赵策》:“赵太后新~~,秦急攻之。”
❷行事,多谓行祭祀之事。《周礼·春官·大祝》:“过大山川,则~~焉。”
❸写作用典。《南史·任昉传》:“~~过多,属词不得流便。”

用事

用事

指引用成语、事典等来说明问题或表情达意。又称“用典”、“引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刑子才常曰: ‘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说沈侯(即沈约)用事(引用典故等)用得好,不使人觉,犹如直接从胸臆出。例如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登龙门”用东汉李膺事,《后汉书·李膺传》记李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典故用得好,不露痕迹,有利于表情达意。待读者细细品味深层蕴意后,还能获得更多的美感享受。

☚ 反语   对代 ☛

用事yòng shì

❶有所事;从事。《穀梁传 · 定公四年》:“(蔡昭公)归,乃用事乎汉。”
❷当令。《圣济总录·卷四十四》:“用事于长夏,寄王于季月。”

用事yong shi

❶be in power
❷conduct oneself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