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生而知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生而知之生来就懂得一切。原话出于《论语》:天生就懂得一切的,是上等人;通过学习才懂得的,是次一等的;碰到困难才去学习,是又次一等的;碰到困难也不学习,这是一般的民众,是最下一等的。孔子说,他自己不是天生就懂得一切的,而是通过努力学习才懂得的。 《中庸》中继承孔子的思想,把求学者也分为三等,但是认为,最后达到懂得,是一样的。与这三种懂得的途径类似,是在行动问题上的三类人。第一类是心甘情愿地自觉实行,第二类是觉得这样做有益才去实行,第三类是在别人督促之下才去实行,但最后都可达到成功,则是一样的。 儒者们认为,孔子是生来就懂得的圣人,但却常常说自己是位好学的人,这样不仅可以勉励求学者,也与实际相符合。因为这里所说的生来就懂得的,是仁义礼智信这些道理。至于具体的事物、制度,还有历史事实,那是必须经过学习的。所以儒学同时也承认,圣人也有所不知、有所不能。因此,圣人全知全能或者生而知之的,只是当时人类社会生活的规范;圣人有所不知、有所不能的,是那些具体的知识和才能。 生而知之shēng ér zhī zhībe born in the possession of knowledge; be born with innate wisdom 生而知之 生而知之与“学而知之”相对。中国古代关于知识来源的观点之一。指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出自《论语·述而》。 ☚ 心知官则思 学而知之 ☛ 生而知之shēng ér zhī zhī生来就有知识和懂得道理。《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唐·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而知之shēnɡ'érzhīzhī《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言不用学习,生来就知道。用以形容异于常人,特别聪颖的人。后也有否定“生而知之”的观点,因而常用于否定句。 生而知之shēnɡ ér zhī zhī不用学习,生来就知道。形容天资聪颖。 生而知之sheng er zhi zhi用不着学习,生来就知道。形容天资聪明。 生而知之shēngérzhīzhī〔连动〕 一出生就知道了。天资聪颖,不学自通。语出《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老舍《牛天赐传》:“天赐给了我们这个办法,他似乎是~的。” 生而知之shēng ér zhī zhī《论语·述而》:“子曰: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生:天生。而:就。知之:知道知识,明白道理。即不经过后天的学习、实践,生来就有知识,懂道理。这是唯心的观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