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生活周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生活周刊

075 生活周刊

中国20年代末有广泛影响的刊物。1925年10月11日初创于上海。当时为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以职业青年为主要对象。王志莘任主编。1926年10月邹韬奋接任该刊主编,实行改革,强调为民众说话。邹韬奋首创“小言论”,辟《小言论》专栏,每期发表一篇,由于简短、通俗、平易,切近读者心理,且有趣味,大受欢迎。另辟《读者信箱》专栏,发表读者来信并发表编辑部意见,两年间销数由2000多份增至4万份,影响越来越大。1929年再行改革,内容由着重职业教育改为着重时事政治和社会问题,引导青年关心社会问题和国家命运。“九·一八”事变以后,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支持和赞颂群众的抗日救亡活动,发行量达到15.5万份,破全国杂志发行纪录。主编邹韬奋声名大振。1930年成立读者代办部。1932年7月创建生活书店。1933年7月脱离中华职教社独立出版。1933年12月16日出至第8卷第20期被国民党政府查封。

☚ 热血日报   良友画报 ☛

生活周刊

1925年10月11日在上海创刊。1926年10月,由邹韬奋任主编后,先后两次对版面和内容进行调整,强调为民众说话, “力求政治的清明”与“实业的振兴”;强调以时事为中心,为社会争正义,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及官吏的腐败进行抨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生活周刊》积极宣传抗日救国,谴责国民党政府对日寇的妥协退让,支持一切抗战力量,先后几次发起为抗日军队捐款,在全国有着较大影响。同时还注意对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把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政治、经济和人民生活情况介绍给广大读者。1933年12月16日被国民党政府当局查封。

生活周刊

《生活周刊》

1925年10月11日创刊于上海。原为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的刊物,读者主要为职业青年。王志莘主编。1926年10月,邹韬奋接编,不断改革内容和业务。注重有价值有趣味的材料,为民众说话,影响骤增,两年间销数由2800份增至40000份,但其宗旨仍为“力求政治清明”与“实业的振兴”,属改良主义。1929年自第5卷起,转为以时事政治为中心,引导读者关心国家命运,对国民党统治时有攻击。“九·一八”事变后,积极鼓吹抗日救亡,支持民众和军队的抗日活动,曾发起为东北义勇军募捐。日军侵略上海时,该刊社员直接参加战时后方服务,并办“生活伤兵医院”。1932年,该刊发后发表邹韬奋的《我们最近的思想和态度》与《我们最近的趋向》等文,开始向社会主义转化,大量刊载宣传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介绍苏联的稿件,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最高销数达155000份,创当时中国杂志发行的最高纪录。1933年起由生活出版合作社出版发行,遂完全与中华职业教育社脱离关系。该刊坚持为读者服务,设立“读者信箱”,解答读者各种问题,每年收到读者来信两、三万份;设立“书报代办处”,为读者代购书报和各种物品,与读者建立了密切联系。内容丰富多彩,所辟“小言论”多由邹韬奋执笔,每期至少一篇,评论范围极广。该刊版面新颖活泼,文风平易畅达。1933年7月,邹韬奋因受国民党迫害流亡国外,该刊由胡愈之、艾寒松编辑。1933年12月出至第8卷50期被查封。

☚ 生活   生活星期刊 ☛

生活周刊

1925年10月在上海创刊。原为黄炎培领导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社刊之一,黄炎培任主编,后由邹韬奋接办。该刊“九·一八”事变后坚决主张抗战,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因而在1933年12月被查禁停刊。共出版八卷。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0: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