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规划原则
生态经济规划强调合理利用资源,维护好人类生存的环境,既要考虑当代人的福利,又要为后代留下发展的空间。与传统的规划不同,生态经济规划能充分体现人为调控生态功能的能动性,具有明确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目标。在规划中需要贯彻以下原则:
❶整体优化原则。生态经济规划首先强调宏观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谋求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协调统一和同步发展,规划具有全盘统筹的战略眼光,促进生态稳定,追求最佳效益。规划仅考虑物质环境是不够的,还要提出社会、经济的生态对策,如社会生态方面,提出保持合适的性别比、合理的年龄构成等对策。规划要变单因单果的链式思维为系统思维,综合分析、研究和处理系统各要素的整体关系。生态经济规划不是单一的物质形体规划,而是兼顾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规划。不再仅仅是为了单纯物质建设的需要,必须同时考虑生态环境和社会后果。规划工作也不应只是单学科背景人员的规划,而是多学科共同参与,是跨学科、多层次的综合研究。
❷协调共生原则。协调是指要保持部门与子系统各层次、各要素以及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协调、有序和动态平衡; 共生是指不同的子系统合作共存、互惠互利的现象,其结果是所有共生者都大大节约了原材料、能源和运输量,系统获得了多重效益。生态系统是多目标、多属性的,不同目标之间往往相互矛盾。追求单一的目标,必然要以牺牲其他利益为代价,各目标之间应互相协调,使综合目标达到最优。生态经济规划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充分提高物质能量利用效率,使系统风险最小,而综合效益最高,社会、经济、环境三大系统得到协调发展。
❸生态化原则。生态经济规划遵循生态平衡理论,重视搞好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大气环境、人口容量、经济发展水平、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来规划设计,调控系统中的各种生态关系。
❹动态性、持续性原则。生态环境是发展变化的、动态的,生态经济规划应该研究规划内容的现状,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律和特征,做出相应的规划,并注意信息的反馈,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生态经济规划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导向的,从长远利益出发,凭借必要的技术手段,保证规划设计既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又不危及子孙后代的发展,合理配置资源,保证每个阶段发展目标、发展途径的科学性、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