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模式
将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和理论引入其他领域,建立有利于该领域相关方面发展的新型模式或方式。如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城市发展模式等。
❶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兼顾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构和功能优化了的农业生态系统。2002年,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专家反复研讨,筛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此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 北方 “四位一体” 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南方 “猪—沼—果” 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配套技术,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❷生态城市发展模式。人类生态学理论是研究城市发展和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视角。每种生态模式都有自己发展的内在逻辑,一种生态模式形成以后会按照自身的逻辑发展,始终保持这种模式不变。人类生态学提出的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霍伊特的扇形模型、哈里斯的多核心理论都是如此。生态城市发展模式有城内—城外生态模式、双中心生态模式、均质混合生态模式和同心圆生态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