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
遵循生态学原理与生态经济规律,将城市内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通过统一规划、综合管理建设,达到经济高效、生态产业适用、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之地目标。生态城市是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把生态经济作为核心,同时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要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环境、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并且通过生态城市建设促进生态文明,社会和谐,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
生态城市建设体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与城市整个生态系统相协调,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状态,实现生态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组合,在生态城市建设中人与人关系和谐。通过规划、建设与实施、管理与运作等层面,突出人与环境、人与城市、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
用生态理念的技术体系构建生态城市。追求循环和谐的新阶段,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宏观层面上进行研究探索,采用模拟自然接近自然的技术手段,建设近自然形城市和水生、陆生生态系统,以形成循环和谐的生态城市。生态城市的和谐性还体现在城市建筑环境布局要注意节能环保,应具有紧凑的空间格局,合理设置生态建筑比例,凸显城市生态建筑理念,彰显生态标识,增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改变居民消费观念,形成和谐淳朴的街路社区和邻里关系。
注重整体协调发展和可持续性。
❶生态城市的协调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体现生态经济的原则,生态效益是核心,而且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要协调配合,人与自然要和谐,人与社会文化要融合,以此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生态城市是一个比环保城市层次更高的概念,它涵盖了城市的能源、物流、交通、建筑、环境、城市布局等领域,应体现出环境为体、经济为用、文化为常、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城市从人工化的环境重新向自然环境回归。
❷生态城市要具有效率性和地域性。生态城市首先应高效地利用一切资源,使能源、信息得到高效利用,增强经济实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生态型产业比例,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协调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物质能源得到多层次的分级利用,保持减排低耗,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新模式,推动产业结构循环式组合,降低资源消耗,节能环保,增加使用效率。其次,建立区域一体化的信息、投资、贸易、公共服务、政策平台,促进区域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打造物流、资金、信息的平台,城乡互动,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要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保证生态城市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城市和区域是密不可分的,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