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生态因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

生物生活环境中对生物生存发展起直接影响作用的任何环境因子。常分为五大类:
❶气候因子。光照、温度、水分、空气等。
❷土壤因子。质地、结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性状,有机质和矿质营养等。
❸地理因子。地形起伏、海拔高度、坡度和方向等。
❹生物因子。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❺人为因子。人类的生产活动,对资源的开放利用、培植和破坏,如开垦、采伐、种植以及环境污染等。

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shengtaiyinzi

亦称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形态特征、生理功能和地理分布的环境条件。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1)非生物因素:包括温度、光照、水、大气、湿度、盐分、风、火和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等。(2)生物因素: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的各种复杂关系和影响,如种内关系中的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中的共栖、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等。同一环境中包含多种不同的生态因素,每种生态因素的质量、数量和强度的变化都会对生物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研究某一特定环境中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时,既要弄清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又要找出对生物生存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素。例如,棉铃象鼻虫只能在相对湿度为40~88%、温度为17~39℃之间的环境中发育。当温度为28℃,相对湿度为40%时,棉铃象鼻虫从卵发育为成虫需21天。若温度不变,相对湿度为60~65%时,其发育只需11天便完成。又如,珊瑚只能生活在年平均水温高于20℃的热带海洋中,若水温低于此限,它就无法生存,对珊瑚来说,温度是主要限制因子。

☚ 生物圈   光因子 ☛

生态因子

又称“生态因素”。对生物有影响的环境因子。有时把起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如坡向、坡度等不作此因子看待。

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

对生物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常直接作用于个体和群体,主要影响个体生存和繁殖、种群分布和数量、群落结构和功能等。各个生态因子不仅本身起作用,而且相互发生作用,既受周围其他因子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其他因子。一般将生态因子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两大类。非生物因子包括温度、湿度、风、日照等理化因素,生物因子包括同种和异种的生物个体。前者形成种内关系,后者形成种间关系,如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H. S.史密斯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两类,前者主要包括寄生物、病原微生物、捕食者和竞争者等生物因子。它们的作用随种群密度而变化,如密度升高,病原微生物流行加速。非密度制约因子主要指非生物因子,较典型的是气候因子,其作用一般不随密度升降而变化。生物生存于特定生境中,受多种因子的综合影响,但往往只有一两种因子起主导作用,称限制因子或主导因子。
生态因子的类型多种多样,分类方法也不统一。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分为以下五类:
❶气候因子,也称地理因子。包括光、温度、水分、空气等。根据各因子的特点和性质,还可再细分为若干因子。如光因子可分为光强、光质和光周期等,温度因子可分为平均温度、积温、节律性变温和非节律性变温等。
❷土壤因子。土壤是气候因子和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结构、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壤生物等。
❸地形因子。如地面的起伏、坡度、坡向、阴坡和阳坡等,通过影响气候和土壤,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❹生物因子。包括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如捕食、寄生、竞争和互惠共生等。
❺人为因子。把人为因子从生物因子中分离出来,是为了强调人的作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和越来越带有全球性,分布在地球各地的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受到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生态因子的划分是人为的,其目的只是为了研究或叙述的方便。实际上,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并不是单独的,而是相互联系并共同对生物产生影响,在进行生态因子分析时,不能只片面地注意到某一生态因子,而忽略其他因子。另一方面,各种生态因子也存在着相互补偿或增强作用的相互影响。生态因子在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生活的同时,生物体也在改变生态因子的状况。

☚ 生态幅   生态适应 ☛
0000021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3: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