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化植保技术
运用生态学的原理进行植物保护的技术。在生态农业建设中,为了防治病虫害,首先应进行农业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群和植被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最优化的防治策略及配套技术,这就是病虫害防治的生态优化植保技术,如在棉田中间种麻,使百株蚜量比单作棉田减少2/3。
生态优化植保技术可以分为:
❶农业防治技术。是利用一系列栽培管理技术,根据农田生态环境与病虫害之间的关系,有目的地改变某些因子,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以达到保护作物和环境的目的。农业防治是综合防治的基础,在病虫害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措施有间作轮作、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肥水管理和控制作物生长条件等。
❷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天敌及其产品防治病虫害。天敌主要指害虫的寄生性、捕食性生物和病原微生物。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可以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重要措施。
❸物理措施。可有效防治病虫害,且农产品不受污染,对环境安全。电、光、辐射、力、温湿度等物理因子都可被用于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如利用类似于直流电电场的空间电场来控制植物的气传病害、利用适量紫外线照射降低空气微生物浓度、利用高温杀灭细菌性病害、利用高湿抑制一些真菌性病害、利用土壤过电杀灭土壤微生物和微小害虫、利用光和色诱捕杀飞翔类害虫等成熟的物理方法。冷热处理法,干热处理消毒对于含水量低于10%的种子,在68℃—70℃处理72小时,可防治种传的黑星病、炭疽病、疫病、枯萎病、菌核病等。
❹化学防治技术。正确选择农药品种,严格控制农药的安全使用间隔期,提高农药的使用技术,做到科学、安全、合理用药。在一些情况下完全不使用化学农药、植物激素和化肥还难以做到,但必须严格控制,科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