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生命质量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生命质量论生命伦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强调人的生命存在价值的一种道德理论和医德理论。它主张根据生命质量的高低来决定对生命的取舍,要求优化人的自然素质,反对片面追求生命数量。生命质量论是现代医学的产物,第一次医学革命(控制烈性传染病成功)后开始出现,伴随优生学的兴起而发展。在世界性人口危机发生后,成为医学、社会学、伦理学各界广泛关注的理论。现代生殖技术的发展,使潜生命控制成为可能。生命质量论与其相连的生命价值论,构成了生命伦理学的理论核心。生命质量是决定生命价值的内在因素,是生命价值的基础,生命质量越高,可能实现的生命价值就越大。生命质量可从三个层次上加以衡量。(一)主要质量。指个体的身体和智力状态,或称人性素质(智力和沟通的素质),这是区别正常人和不够格人的标准。(二)根本质量。即生命的目的和意义,个人与他人在社会和道德上的相互作用。(三)操作质量。即用客观方法测定的生命质量。如智商。生命质量论的道德意义在于:(一)可以作为决定延长、维持、结束或缩短一个人生命的依据,如人工流产或安乐死在何种情况下是适宜的。(二)可以决定用什么方法避免出现人的或准人的生命,如避孕、节育、绝育等。(三)可以判定是否降低了人的生命质量,如人工授精、无性生殖等。(四)可以据此提出相应的社会政策,如人口政策和环境政策。上述措施凡适宜的,就是道德上也是允许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